根據2020年北京市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整理,成都理工大學在北京市的2020年最低錄取分如下:科目(物或地或政)最低錄取分為538分,最低錄取位次為20101名;科目(物)最低錄取分為559分,最低錄取位次為16240名。
招生省份 | 科目 | 年份 | 錄取批次 | 分數線 | 錄取位次 | 錄取數 | 省控線 |
---|---|---|---|---|---|---|---|
北京 | 物 | 2020 | 本科 | 559 | 16240 | 1 | 436 |
北京 | 物或地或政 | 2020 | 本科 | 538 | 20101 | 2 | 436 |
天津 | 物 | 2020 | 本科A | 599 | 14497 | 16 | 476 |
天津 | 史或政 | 2020 | 本科A | 593 | 15779 | 7 | 476 |
天津 | 物或化或地 | 2020 | 本科A | 589 | 16636 | 8 | 476 |
天津 | 史或地或政 | 2020 | 本科A | 584 | 17708 | 9 | 476 |
河北 | 理科 | 2020 | 本科 | 608 | 26325 | 95 | 415 |
河北 | 文科 | 2020 | 本科 | 592 | 4981 | 18 | 465 |
山西 | 理科 | 2020 | 本一A | 581 | 14021 | 2 | 537 |
山西 | 理科 | 2020 | 本一B | 559 | 22377 | 108 | 537 |
山西 | 文科 | 2020 | 本一B | 550 | 4656 | 33 | 542 |
山西 | 文科 | 2020 | 本二A | 537 | 6787 | 5 | 469 |
山西 | 理科 | 2020 | 本二A | 527 | 38294 | 17 | 449 |
內蒙古 | 文科 | 2020 | 本二A | 537 | 5166 | 2 | 437 |
內蒙古 | 理科 | 2020 | 本二A | 473 | 22631 | 8 | 333 |
遼寧 | 文科 | 2020 | 本科 | 595 | 3631 | 8 | 472 |
遼寧 | 理科 | 2020 | 本科 | 556 | 21585 | 42 | 359 |
吉林 | 文科 | 2020 | 本一A | 548 | 3013 | 9 | 543 |
吉林 | 理科 | 2020 | 本一A | 520 | 17157 | 69 | 517 |
黑龍江 | 理科 | 2020 | 本一A | 554 | 13509 | 77 | 455 |
黑龍江 | 文科 | 2020 | 本一A | 541 | 3085 | 7 | 483 |
黑龍江 | 文科 | 2020 | 本一B | 499 | 6596 | 5 | 483 |
黑龍江 | 理科 | 2020 | 本一B | 478 | 32205 | 17 | 455 |
上海 | 不限 | 2020 | 本科 | 464 | 24090 | 9 | 400 |
上海 | 史或地或政 | 2020 | 本科 | 461 | 24759 | 6 | 400 |
江蘇 | 理科 | 2020 | 本一 | 364 | 45860 | 48 | 347 |
江蘇 | 文科 | 2020 | 本一 | 355 | 12653 | 8 | 343 |
浙江 | 不限 | 2020 | 1段 | 595 | 52438 | - | 594 |
浙江 | 不限 | 2020 | 2段 | 592 | 55411 | - | 495 |
安徽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97 | 23286 | 18 | 515 |
安徽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76 | 6018 | 8 | 541 |
安徽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52 | 14481 | 5 | 499 |
安徽 | 理科 | 2020 | 本二 | 524 | 74711 | 18 | 435 |
福建 | 理科 | 2020 | 本科 | 560 | 20523 | 35 | 402 |
江西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79 | 19483 | 98 | 535 |
江西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68 | 5262 | 28 | 547 |
山東 | 不限 | 2020 | 1段 | 581 | 43458 | 151 | 449 |
河南 | 理科 | 2020 | 本一 | 617 | 29485 | 42 | 544 |
河南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98 | 46111 | 58 | 544 |
河南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90 | 7699 | 10 | 556 |
河南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64 | 17959 | 8 | 556 |
湖北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89 | 20237 | 149 | 521 |
湖北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63 | 5720 | 26 | 531 |
湖南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93 | 18591 | 82 | 507 |
湖南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93 | 5369 | 17 | 550 |
廣東 | 理科 | 2020 | 本科 | 552 | 52835 | 109 | 410 |
廣東 | 文科 | 2020 | 本科 | 542 | 17176 | 11 | 430 |
廣西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64 | 15301 | 80 | 496 |
海南 | 史或政 | 2020 | 本科 | 638 | 4967 | 3 | 463 |
海南 | 史或地或政 | 2020 | 本科 | 629 | 5833 | 3 | 463 |
海南 | 物或化或生 | 2020 | 本科 | 621 | 6692 | 8 | 463 |
海南 | 物或化或地 | 2020 | 本科 | 618 | 7039 | 6 | 463 |
海南 | 物 | 2020 | 本科 | 617 | 7176 | 25 | 463 |
海南 | 政 | 2020 | 本科 | 617 | 7176 | 2 | 463 |
海南 | 生或地或政 | 2020 | 本科 | 614 | 7530 | 3 | 463 |
重慶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69 | 4958 | 17 | 536 |
重慶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68 | 15304 | 65 | 500 |
重慶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38 | 10676 | 8 | 536 |
重慶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37 | 10888 | 7 | 536 |
重慶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01 | 41574 | 36 | 500 |
重慶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01 | 41574 | 5 | 500 |
四川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88 | 33587 | 1600 | 529 |
四川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50 | 9370 | 323 | 527 |
四川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29 | 81375 | - | 529 |
四川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21 | 20610 | 44 | 459 |
四川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13 | 24952 | 71 | 459 |
四川 | 理科 | 2020 | 本二 | 502 | 108661 | 340 | 443 |
四川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99 | 111817 | 91 | 443 |
貴州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74 | 4899 | 25 | 548 |
貴州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53 | 15154 | 115 | 480 |
云南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91 | 4007 | 15 | 555 |
云南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90 | 14342 | 54 | 535 |
云南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56 | 10254 | 3 | 555 |
云南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35 | 34756 | 18 | 535 |
陜西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12 | 14917 | 4 | 405 |
陜西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49 | 64222 | 12 | 350 |
甘肅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58 | 2872 | 12 | 520 |
甘肅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33 | 5746 | 5 | 520 |
甘肅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31 | 10945 | 40 | 458 |
甘肅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14 | 14850 | 34 | 458 |
青海 | 理科 | 2020 | 本一 | 429 | 6111 | 20 | 352 |
寧夏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29 | 2874 | 7 | 523 |
寧夏 | 理科 | 2020 | 本一 | 493 | 5475 | 33 | 434 |
新疆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29 | -- | 4 | 482 |
新疆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05 | -- | 81 | 431 |
成都理工大學創辦于1956年3月15日,由國務院批準建立,3月27日,高等教育部和地質部聯合發文,以重慶大學地質系、西北大學和南京大學地質系的工科部分為基礎,同時抽調北京地質學院、東北地質學院部分干部教師組建成都地質勘探學院,建校當年即開始招收本科生。學校組建后,原北京地質學院石油系、二系部分、三系整體,先后成建制遷入。成都地質勘探學院1958年更名為成都地質學院。1960年,學校開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學校成為國家恢復學位制度后首批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1984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成都地質學院1993年更名為成都理工學院,2001年由教育部批準組建成都理工大學(合并四川商業高等?茖W校和有色金屬地質職工大學)。學校先后由地質部、地質礦產部、國土資源部直屬,2000年劃轉地方,成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為主的省屬重點大學。2010年11月3日,國土資源部與四川省人民政府簽署共建成都理工大學協議。2017年9月,學校進入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
經過6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已成為以理工為主,以地質、能源、資源科學、核技術、環境科學為優勢,以化工、材料、電子、機械、信息科學、管理科學等學科專業為特色的多科性大學,擁有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授予權,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任職資格審批權。學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形成了“不甘人后、敢為人先”的進取精神、“窮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治學理念和“艱苦奮斗、奮發圖強”的優良傳統。
學校位于成都市市區,地理位置優越,校園用地2887畝,建筑面積97萬平方米,F有全日制在校生36353人,其中在校本科生30540人,全日制研究生5194人。設有17個教學學院、1個沉積地質研究院、1個地質調查研究院。另有1所獨立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學校設有68個本科招生專業(類),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8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4個,省級特色專業12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3個,省級應用型示范專業2個;學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其中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含獨立招生方向)7個,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9個,省級“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個,省級“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個,省級“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個。
學校擁有7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學科專業涵蓋理、工、文、管、經、法、哲、農、教、藝等10大學科門類。有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3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地質工程、礦產普查與勘探、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14個省級重點學科(應用化學,環境工程,固體地球物理學,巖土工程,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含古人類學),信號與信息處理,構造地質學,地球化學,油氣田開發工程,第四紀地質學,材料學,核技術與應用,管理科學與工程,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1個省級重點(培育)學科(應用數學)。有1個學科(地球科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地球科學學科群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行列。
學,F有教職員工3396人,其中,有教授(級)271人,副教授(級)584人。柔性引智高端專家(院士)34人。截至2018年12月,獲得“全國杰出技術人才”稱號2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4人,“中國青年科技獎”5人,“教育部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領軍人才2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8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3人次,四川省塔尖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1人,四川省“”1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99人,獲得“四川省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稱號35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稱號73人次,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134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四川省教學名師7人,四川省優秀教師3人,四川省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四川省師德標兵1人,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1個教育部“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團隊、8個四川省科技創新團隊、16個四川省教育廳科技創新團隊和6個四川省教學團隊,獲國家教學成果獎5項。學校歷次獲評“四川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入選2011-2012年度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50強。2016年,學校獲批四川省創新創業示范俱樂部、四川省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學校被評為國家級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學校入選2018年度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50強。
學校有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3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3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項目、7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工程實驗室,3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8個省級本科人才培養基地,2個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4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是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實施學校。有2門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34門省級精品課程,15門省級精品開放課程,17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1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5門省級創新創業教育示范課程。
學校是國家重要的高層次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現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與四川省聯合共建重點實驗室、2個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5個國土資源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基地、2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1個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擴展)、1個四川省社科普及基地、1個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四川省環保廳重點實驗室、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1個四川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3個我校牽頭建設的“四川2011協同創新中心”。
學校先后承擔了國家重大研發計劃、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國家“973”計劃、國家社科基金、國家地調計劃等一大批重要項目。截至2018年,學校累計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913項(次),其中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國際科技合作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中國專利獎金獎、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等獎項;獲得授權專利1400余項。學校以服務國家、行業、地方發展建設為己任,積極參與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南水北調、青藏鐵路、油氣地質勘探、能源開發、大型水電、區域及城市環境以及大型交通基礎設施等工程建設。
學校是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科技文化活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13次獲得中宣部、團中央表彰;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中獲得國家二等獎5項,獲省一等獎22項;在“創青春”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獲得全國銀獎1項,省一等獎13項;在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國家級銅獎2項,省級金獎4項;連續四年獲得四川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優秀組織獎;在各類大學生體育賽事中獲得全國獎勵119項(次),省級獎勵157項(次);在全國、省市級各類大學生藝術專業比賽中獲得獎勵559項(次)。
學校擁有一座在西部乃至全國享有較高知名度的以地學類藏品為主的自然博物館,F有2個圖書館,館藏印刷型書刊240萬冊,擁有數字資源數據庫102個,電子圖書430萬冊,電子期刊4.9萬種,形成了以地學、能源、環境等學科文獻資源為優勢,以理工文獻資源為特色的多科性文獻資源保障體系。學校檔案館管理規范,達到了“科技事業單位檔案管理國家一級”標準。學校主辦公開出版發行的學術期刊6種,其中CSCD核心期刊2種、中文核心期刊2種。
學校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與資源、能源、環境、建筑、軍工和高新技術等領域的國家大型企業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先后與英國、加拿大、俄羅斯、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荷蘭、意大利等國家的60余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現與英國斯泰福廈大學、牛津布魯克斯大學舉辦4項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接待了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700余名外國專家及留學生來校講學、留學,出訪650余人次,開展了300余項科研合作。學校還多次主辦國際學術會議。
學校迄今已為社會輸送了19萬余名畢業生。他們中涌現出一批在國內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學者和專家,其中有兩院院士3人(劉寶珺院士、多吉院士、王成善院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5人、“獎勵計劃”2人、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多人。一大批畢業生在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部門、國土資源、勘察、地質、石油(能源)等行業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其出色業績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
當前,學校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為引領,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在部、省、市、校共同推進“雙一流”建設的平臺上,搶抓機遇、攻堅克難,以豪邁的熱情和高昂的斗志,為建成優勢特色顯著的高水平大學而奮斗!
吉林大學在青海省2020年最
時間:2023-09-18 06:0:02吉林大學在寧夏省2020年最
時間:2023-09-18 23:0:55吉林大學在內蒙古省2020年
時間:2023-09-21 04:0:31吉林大學在遼寧省2020年最
時間:2023-09-21 1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