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廣東本科學校名單【67所】
序號 | 學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所在地 | 辦學層次 | 備注 |
1 | 中山大學 | 教育部 | 廣州市 | 本科 | |
2 | 暨南大學 | 中央統戰部 | 廣州市 | 本科 | |
3 | 汕頭大學 | 廣東省 | 汕頭市 | 本科 | |
4 | 華南理工大學 | 教育部 | 廣州市 | 本科 | |
5 | 華南農業大學 | 廣東省 | 廣州市 | 本科 | |
6 | 廣東海洋大學 | 廣東省 | 湛江市 | 本科 | |
7 | 廣州醫科大學 | 廣東省 | 廣州市 | 本科 | |
8 | 廣東醫科大學 | 廣東省 | 湛江市 | 本科 | |
9 | 廣州中醫藥大學 | 廣東省 | 廣州市 | 本科 | |
10 | 廣東藥科大學 | 廣東省 | 廣州市 | 本科 | |
11 | 華南師范大學 | 廣東省 | 廣州市 | 本科 | |
12 | 韶關學院 | 廣東省 | 韶關市 | 本科 | |
13 | 惠州學院 | 廣東省 | 惠州市 | 本科 | |
14 | 韓山師范學院 | 廣東省 | 潮州市 | 本科 | |
15 | 嶺南師范學院 | 廣東省 | 湛江市 | 本科 | |
16 | 肇慶學院 | 廣東省 | 肇慶市 | 本科 | |
17 | 嘉應學院 | 廣東省 | 梅州市 | 本科 | |
18 | 廣州體育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本科 | |
19 | 廣州美術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本科 | |
20 | 星海音樂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本科 | |
21 |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 | 廣東省 | 廣州市 | 本科 | |
22 | 深圳大學 | 廣東省 | 深圳市 | 本科 | |
23 | 廣東財經大學 | 廣東省 | 廣州市 | 本科 | |
24 | 廣東白云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廣州市 | 本科 | 民辦 |
25 | 廣州大學 | 廣東省 | 廣州市 | 本科 | |
26 | 廣州航海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本科 | |
27 | 廣東警官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本科 | |
28 |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本科 | |
29 | 五邑大學 | 廣東省 | 江門市 | 本科 | |
30 | 廣東金融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本科 | |
31 |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中山市 | 本科 | 民辦 |
32 |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 | 廣東省 | 茂名市 | 本科 | |
33 | 東莞理工學院 | 廣東省 | 東莞市 | 本科 | |
34 | 廣東工業大學 | 廣東省 | 廣州市 | 本科 | |
35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 廣東省 | 廣州市 | 本科 | |
36 |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佛山市 | 本科 | |
37 | 廣東培正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廣州市 | 本科 | 民辦 |
38 | 南方醫科大學 | 廣東省 | 廣州市 | 本科 | |
39 | 廣東東軟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佛山市 | 本科 | 民辦 |
40 |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廣州市 | 本科 | 民辦 |
41 | 廣州大學華軟軟件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廣州市 | 本科 | 民辦 |
42 |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廣州市 | 本科 | 民辦 |
43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廣州市 | 本科 | 民辦 |
44 | 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廣州市 | 本科 | 民辦 |
45 | 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湛江市 | 本科 | 民辦 |
46 | 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廣州市 | 本科 | 民辦 |
47 |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天河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廣州市 | 本科 | 民辦 |
48 | 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 | 廣東省教育廳 | 珠海市 | 本科 | 民辦 |
49 | 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廣州市 | 本科 | 民辦 |
50 | 廣州大學松田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廣州市 | 本科 | 民辦 |
51 | 廣州商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廣州市 | 本科 | 民辦 |
52 |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珠海市 | 本科 | 民辦 |
53 |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珠海市 | 本科 | 民辦 |
54 | 廣州工商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廣州市 | 本科 | 民辦 |
55 | 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大學 | 廣東省教育廳 | 廣州市 | 本科 | 民辦 |
56 | 廣東科技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東莞市 | 本科 | 民辦 |
57 | 廣東理工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肇慶市 | 本科 | 民辦 |
58 | 廣東工商職業技術大學 | 廣東省教育廳 | 肇慶市 | 本科 | 民辦 |
59 | 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東莞市 | 本科 | 民辦 |
60 |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廣州市 | 本科 | 民辦 |
61 |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本科 | |
62 | 南方科技大學 | 廣東省 | 深圳市 | 本科 | |
63 | 深圳技術大學 | 廣東省 | 深圳市 | 本科 | |
64 | 北京師范大學- | 廣東省教育廳 | 珠海市 | 本科 | 內地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 |
65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 廣東省教育廳 | 深圳市 | 本科 | 內地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 |
66 |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 | 廣東省 | 深圳市 | 本科 | 中外合作辦學 |
67 | 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 | 廣東省 | 汕頭市 | 本科 | 中外合作辦學 |
2.廣東?茖W校名單【87所】
序號 | 學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所在地 | 辦學層次 | 備注 |
1 |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佛山市 | 專科 | |
2 |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 | |
3 | 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 | |
4 | 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專科 | |
5 | 潮汕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揭陽市 | ? | 民辦 |
6 |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深圳市 | 專科 | |
7 | 廣東南華工商職業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專科 | |
8 | 私立華聯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廣州市 | ? | 民辦 |
9 |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 | 交通運輸部(中國民用航空局) | 廣州市 | ? | |
10 |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專科 | |
11 | 廣東松山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韶關市 | ? | |
12 | 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專科 | |
13 | 廣東新安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深圳市 | ? | 民辦 |
14 | 佛山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佛山市 | ? | |
15 | 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 | |
16 | 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 | |
17 | 廣州康大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廣州市 | 專科 | 民辦 |
18 | 珠海藝術職業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珠海市 | ? | 民辦 |
19 | 廣東行政職業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 | |
20 | 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 | |
21 |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佛山市 | ? | |
22 | 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專科 | |
23 | 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 | |
24 |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 | |
25 | 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廣州市 | ? | 民辦 |
26 | 汕尾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汕尾市 | ? | |
27 | 羅定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云浮市 | 專科 | |
28 | 陽江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陽江市 | ? | |
29 | 河源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河源市 | ? | |
30 | 廣東郵電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 | |
31 | 汕頭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汕頭市 | 專科 | |
32 | 揭陽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揭陽市 | 專科 | |
33 |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深圳市 | ? | |
34 | 清遠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清遠市 | 專科 | |
35 | 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 | |
36 | 廣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 | |
37 | 廣東亞視演藝職業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東莞市 | ? | 民辦 |
38 | 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專科 | |
39 | 廣東文藝職業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 | |
40 | 廣州體育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 | |
41 | 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 | |
42 | 廣東省 | 中山市 | 專科 | ||
43 | 江門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江門市 | ? | |
44 | 茂名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茂名市 | 專科 | |
45 | 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珠海市 | ? | |
46 | 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廣州市 | ? | 民辦 |
47 | 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廣州市 | 專科 | 民辦 |
48 | 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惠州市 | ? | 民辦 |
49 | 肇慶醫學高等?茖W校 | 廣東省 | 肇慶市 | ? | |
50 | 廣州現代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廣州市 | ? | 民辦 |
51 | 廣東理工職業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專科 | |
52 | 廣州華南商貿職業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廣州市 | ? | 民辦 |
53 | 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廣州市 | 專科 | 民辦 |
54 | 廣州城市職業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 | |
55 | 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 | |
56 | 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專科 | |
57 | 廣東科貿職業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 | |
58 | 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專科 | |
59 | 中山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中山市 | ? | |
60 | 廣州珠江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廣州市 | 專科 | 民辦 |
61 | 廣州松田職業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廣州市 | ? | 民辦 |
62 | 廣東文理職業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湛江市 | ? | 民辦 |
63 | 廣州城建職業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廣州市 | 專科 | 民辦 |
64 | 東莞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東莞市 | ? | |
65 | 廣東南方職業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江門市 | ? | 民辦 |
66 | 廣州華商職業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廣州市 | 專科 | 民辦 |
67 | 廣州華夏職業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廣州市 | ? | 民辦 |
68 | 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 | 廣東省 | 佛山市 | ? | |
69 | 廣東青年職業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 | |
70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廣州市 | ? | 民辦 |
71 | 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東莞市 | ? | 民辦 |
72 | 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專科 | |
73 | 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惠州市 | ? | |
74 | 廣東信息工程職業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肇慶市 | ? | 民辦 |
75 | 廣東生態工程職業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 | |
76 | 惠州城市職業學院 | 廣東省 | 惠州市 | ? | |
77 | 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清遠市 | 專科 | 民辦 |
78 | 廣東茂名健康職業學院 | 廣東省 | 茂名市 | ? | |
79 | 廣東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教育廳 | 東莞市 | ? | 民辦 |
80 | 廣東茂名幼兒師范?茖W校 | 廣東省 | 茂名市 | ? | |
81 | 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廣州市 | 專科 | |
82 | 惠州工程職業學院 | 廣東省 | 惠州市 | ? | |
83 | 廣東江門中醫藥職業學院 | 廣東省 | 江門市 | 專科 | |
84 | 廣東茂名農林科技職業學院 | 廣東省 | 茂名市 | ? | |
85 | 廣東江門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 廣東省 | 江門市 | ? | |
86 | 廣東財貿職業學院 | 廣東省 | 清遠市 | 專科 | |
87 | 湛江幼兒師范?茖W校 | 廣東省 | 湛江市 | 專科 |
廣東工業大學由原廣東工學院、廣東機械學院和華南建設學院(東院)于1995年6月合并組建而成。學校已有近60年的辦學歷史,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經管文法藝結合的、多科性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大學,是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
學校坐落在中國南方名城廣州,地理位置優越,校園占地總面積3066.67畝,擁有大學城、東風路、龍洞等多個校區。大學城校區突出工科特色,多個學科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創設多個協同創新科研平臺。東風路校區突出藝術創意和社工服務氛圍的營造,建有設計創意園和成果展示館。龍洞校區突出管理學與理學氛圍的營造,打造環境優美、恬靜怡人的花園式校園。
目前,學校共設有19個學院、4個公共課教學部(中心)、5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4個省攀峰重點學科一級學科、6個省優勢重點學科一級學科、5個省特色重點學科二級學科、7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9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具有工程(17個領域)、工商管理、工程管理、會計、翻譯、社會工作、金融、藝術8種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同時具有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學,F有85個本科專業,自2014年起,所有本科專業均在廣東省普通高等學校第一批本科錄取批次招生。機械、信息、材料、化工四個學科為廣東省“211工程”三期重點建設學科。2012年以來,工程學科位居ESI世界排名前1%行列。2017年7月,材料科學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行列。
學校提出“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創新的體制機制、更加勤奮務實的工作作風,集聚海內外創新人才,多模式構建創新平臺,營造創新氛圍,培養創新人才”的發展思路,全面實施大學生創新行動計劃、研究生拔尖創新人才培育計劃、研究生優質生源“千苗計劃”、師資隊伍建設“”、“培英育才計劃”以及團隊平臺重大成果培育計劃等重大戰略。近年來,學校在師資隊伍、學術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發展迅速,成效顯著。
學校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師資力量不斷增強。學校有職稱自主評審權,現有專任教師2000多人,其中正高級職稱300多人,副高級職稱700多人。2011年以來,學校已引進“”特聘教授百余名和3名學院院長。其中“”9人、國家“杰青”9人、國家“優青”5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5人、廣東省“領軍人才”7人、廣東省“珠江學者”23人、廣東省“杰青”10人等,同時還聘有外籍院士4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已組建并入選廣東省“創新團隊”9個。高素質師資隊伍的建設,為學校人才培養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保證。目前全日制在校生45000余人,其中本科生38000余人,研究生7000余人,并招有不同層次的成人學歷教育學生、港澳臺生和外國留學生,已形成“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
學校堅持把科研工作緊密結合廣東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堅持不懈地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科研整體實力不斷增強。學校建設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發改委現代服務業產業集聚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1個,廣東省實驗室1個以及其他省級科研平臺77個。2017年,學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突破130項,位列全國高校第八十位;發明專利申請公開數1929件,位列全國高校第八位。近三年,學?蒲谐晒麡s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一等獎6項、中國專利優秀獎4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1項、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3項。此外,學校還與地方政府和工業界聯合建立了“廣州國家現代服務業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東莞華南設計創新院”、“佛山廣工大數控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河源廣工大協同創新研究院”等多個跨學科協同創新平臺,推進廣東國防科技工業技術成果產業化應用推廣中心落地,前期投入6億元資助中心建設。目前學校正努力在精密裝備、IC設計、工業設計、制藥、軟物質等領域構建高水平研發平臺,促進產學研和協同創新取得實質性成果。
學校致力于培養有國際視野、有堅實基礎、有創新能力的人才,F有7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7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18個省級特色專業,13個廣東省名牌專業,5個省級重點專業,16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3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含雙語教學示范課程),91門省級精品課程(含雙語教學示范課程);7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個國家級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基地、1個國家級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38個省級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4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學校辦學條件良好,現有計算機15271臺套,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固定資產總值12.55億元。校舍建筑面積156萬余平方米。圖書館擁有藏書377.3萬冊、電子圖書224.6萬冊,并采用共享方式,多渠道、大幅度拓展了信息資源使用范圍。學校從學生成才觀的理念轉變抓起,探索性實施了“重基礎、強能力、寬視野、多樣性、有擔當”的培養方案改革,著力探索以培養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基于產學研全程結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與新思路,同時將人才培養(特別是本科生培養)納入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規劃之中。
學校高度重視對外合作與交流,專門設立出國(境)留學基金和來華留學基金,推進以“學科為主體”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戰略,促進學科和團隊與國(境)外高水平大學、科研機構和跨國企業等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搭建合作平臺,對接國際一流技術,引進國際一流人才。學校高度重視服務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才培養,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生來華留學與技術培訓。學校先后與國(境)外150多所大學和機構建立合作關系,開展合作辦學、學生聯合培養、師資培養、教學模式改革、合作科研、人才引進和平臺建設等多方位合作,推進重點學科建設進入國際前沿,為學校師資隊伍國際化、人才培養國際化和科研工作國際化提供良好平臺。學校入選國家外專局和教育部“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11計劃”)。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是一所具有鮮明國際化特色的廣東省屬重點大學,是華南地區國際化人才培養和外國語言文化、對外經濟貿易、國際戰略研究的重要基地,F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9985人,博士、碩士研究生3103人,各類成人本專科生、進修及培訓生、外國留學生11000多人。
歷史沿革
學校的前身是廣州外國語學院和廣州對外貿易學院。廣州外國語學院于1964年11月設立、1965年7月正式招生,是原國家教委(現教育部)直屬的36所大學之一。廣州對外貿易學院成立于1980年12月,是原國家外經貿部(現商務部)直屬院校,為全國國際經濟與貿易學科的創始單位之一。1995年5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將兩校合并組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8年10月,廣東財經職業學院劃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校區情況
學校地處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華南地區經濟中心廣州,轄3個校區,總面積2292畝,其中北校區位于廣州市白云山北麓,占地939畝;南校區位于廣州大學城,占地1095畝;大朗校區位于廣州市大朗,占地258畝。校園內綠樹成蔭,小橋流水,鳥語花香,環境幽雅。
師資隊伍
建校以來,梁宗岱、桂詩春、李筱菊等名師大家薈萃學校,執教治學,為學校積累了豐厚的精神文化財富。學,F有事業編制教職工總數1980人,專任教師132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比例達到50.98%,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比例達到92.91%。教師隊伍中,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教育部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6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2人,入選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工程2人,入選“”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2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3人,獲國家外專局“高端外國專家”項目資助1人、“引智配套工程”項目資助1人。有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國家級創新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13個,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7人,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珠江學者”講座教授3人,“青年珠江學者”3人,入選廣東“特支計劃”4人、廣東省理論宣傳青年優秀人才2人、廣東省“千百十人才培養工程”國家級培養對象1人、省級培養對象44人次,入選省優秀青年教師培養計劃23名,(先后)聘任“云山學者”229人。此外,學校還聘有80位客座教授和289位長短期外教。
學科發展
學校形成了外語學科與非外語學科“雙輪驅動”、多學科多語種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學科格局,下轄25個教學單位,1個獨立學院(南國商學院)。開設72個本科專業,分屬文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工學、理學、教育學、藝術學八大學科門類。其中有2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4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有8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含11個專業),18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含21個專業),3個省級重點專業。共有26個外語語種,是華南地區外語語種最多的學校。學校1981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1986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是中國恢復研究生制度后較早獲得碩士、博士授予權的單位。學校現有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和7個省級重點學科。擁有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1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4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1個專業學位碩士點。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組織開展的幾輪學科評估中,我校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均位居全國高校前列!懊嫦驀H語言服務的外國語言文學創新體系建設”和“服務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戰略需求的經管學科融合創新體系建設”2個學科項目入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項目。
人才培養
踐行“明德尚行,學貫中西”的校訓,以培養全球化高素質公民為使命,著力推進專業教學與外語教學的深度融合,培養“雙高”(思想素質高、專業水平高)、“兩強”(跨文化交際能力強、實踐創新能力強),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直接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有社會責任感的國際化人才。學校是聯合國高端翻譯人才培養大學外延計劃在中國的三所合作院校之一,是世界翻譯教育聯盟(WITTA)的首創單位和秘書處永久所在地,是國際大學翻譯學院聯合會(CIUTI)和國際譯聯(FIT)會員,是入選中日韓三國首腦倡導的“亞洲校園”項目唯一一所外語類院校。擁有教育部普通高校外語非通用語種本科人才培養基地——非通用語種教學與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際化商務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同聲傳譯實驗教學中心、廣東省協同育人平臺——多語種高級翻譯人才協同育人基地和國際服務外包人才協同育人基地。2017年我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總體就業率分別為99.54%和99.77%,繼續位居全國高校前茅 。學校面向全國20余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港、澳、臺地區招生,招生批次均為第一批。
科學研究
學校注重科研平臺培育和建設,形成了國家級、省級、市級和校級四級科研平臺體系。擁有1個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區域和國別研究基地(加拿大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戰略研究基地(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區域創新國際戰略研究中心);5個教育部備案的國別與區域研究中心(非洲研究院、國際移民研究中心、印度尼西亞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歐洲研究中心),5個省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外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國際經濟貿易研究中心、翻譯學研究中心、粵商研究中心、黨內法規研究中心),2個廣東普通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語言工程與計算重點實驗室、雙語認知與發展實驗室),1個廣東省軟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廣東省決策咨詢研究基地(國際服務經濟研究中心),1個廣東省地方立法研究評估與咨詢服務基地(區域一體化法治研究中心);4個廣州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廣州國際商貿中心重點研究基地、廣州綠色發展法治研究中心、廣州國際城市創新傳播研究中心、廣州華南財富管理中心);并設立了國際服務經濟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華南國際知識產權研究院、廣東省社會組織研究中心、廣東大學生創新創業研究中心、廣東省高校傳播研究中心等20多個校級研究機構。此外,學校還設有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智庫機構——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積極為“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提供咨詢服務;學校牽頭組建的2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外語研究與語言服務協同創新中心、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協同創新中心)均獲入選廣東省國家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培育建設規劃項目。學校承擔有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和創新團隊項目等一系列重大、重點項目。一批高質量研究成果獲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公開發行《現代外語》《國際經貿探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戰略決策研究》《Asia-Pacific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等學術期刊。
海軍航空大學是985還是211
時間:2023-09-13 09:0:56湖南高考成績怎么查詢
時間:2023-09-18 03:0:00河源有哪些本科院校
時間:2023-09-18 08:0:02江蘇師范大學是985還是211
時間:2023-09-20 0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