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的
通過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及傳說故事,提升學生對清明的認識,并能夠在生活中逐步踐行經典,做一個有根基的中國人。
參加人:全體學生
時間:4月1日
地點:各班教室
參加人:全校師生
主持人:曹博棟、王祎雯
活動內容及過程:
男1:親愛的同學們!
女1:親愛的同學們!
合:大家下午好!運師附小“踐行經典走近清明”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男1:清明節即將來臨,這讓我想起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女1:別光顧著吟詩,你知道清明節是怎樣的一個節日嗎?
男1:我知道,清明節是紀念家中逝去親人的日子。
女1:那你知道清明節的來歷嗎?
男1:恩——這個還真不知道!
女1:幸虧我早有準備,請豎起耳朵仔細聽!
男2: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女2:清明最早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很重要的節氣。
男2: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女2:后來,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
男1:寒食?是個什么節日?怎么能和清明攪在一起呢?
女1:別急呀,關于寒食還有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呢!
男1:什么故事?快說來聽聽——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晉文公,晉文公執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墒,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介子推不愿見他,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就在我們山西省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始終找不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為了活命會自己走出來的。于是晉文公下令舉火燒山,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始終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非常難過,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