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師、激你們好!
在這天氣寒冷的季節里,你們從四面八方來到了xx小學,為了孩子,大家又坐在一起,促膝談心。首先,我代表x級x班的全體老師和學生,對遠道而來的激,說一聲:“你們,一路辛苦了,對能夠按時參加本次座談會的所有激,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本次座談會的主要目的就是溝通。讓激了解學校、了解現行的教育,了解孩子,懂得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知道怎樣教導和輔導孩子以及大家同探討教育孩子的良策。
校長講話(針對學校的教育)接下來,由數學老師說一說,她對現行教育的看法。
剛才數學教師,談了她對數學的觀點,接下來,我對語文和班級方面跟大家談一談。(課改內容,課的上法、要求、規定)一、課改內容:教育的課程改革至今已x了,大家對課改也有了初步的認識?删烤苟几牧诵┦裁茨?一:具體目標的改革,它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面。、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事例整合的現狀、九一貫整體設計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設置綜合課程、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改變課程評價過于強調評價的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的適應性。二:課程結構的改革。九一貫的義務課程,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開設品德與生活、語文、數學、體育、藝術(或音樂、美術)等課程;小學中高級開設品德與社會、語文、數學、科學、外語、結合實踐活動、體育、藝術(或音樂、美術)等課程。
二、課的上法:大多數人都認為,上課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這是傳統的說法。它表現為兩個方面:教師將自己擁有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學關系為: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在這樣的課堂上,教代替了學,學生是被教會,而不是自己學會,更不用說會學了。教師先教,學生后學,教多少、學多少,怎么教,怎么學,不教不學。學的獨立性喪失了,教也走了反面,最終遏制了學的“力量”。教師越教,學生越不會學、越不會學、越不愛學。而新課程強調,上課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識、享、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同發展。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主體性的凸現,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上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交往還意味著教師角色的轉換: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發展促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