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委會之所以將應對多樣性列入評選標準,是因為德國學校沒有篩選學生的自由,它們不得不去應對學生群體的多樣性和異質性,并用教育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應對教育現實的復雜化,以充分照顧每個學生的特點。與德國相比,我國總是傾向于用簡單的方式應對復雜的教育問題,例如把學校分成不同的等級,把學生分入不同的班,生成一個均質性群體,以便實行統一化的管理和教學。但社會現實是復雜的、多元的,任何簡單化的處理方式都是對現實的一種生硬切割,必然帶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當然,德國在評定最好的學校時,并非只看學校在一個方面的表現。除了上面提到的應對多樣性挑戰之外,還要看:
“
(1)教學成就,即學校在核心教學科目、藝術、運動領域或其他領域所取得的學生培養成就(以其自身的起點來衡量);
(2)課程質量,即看學校是否讓學生獨立負責其學習,是否促進深度理解式學習和以實踐為導向的學習,是否持續性地改善課程等;
(3)責任,即看學校是否讓學生在課內外民主參與決策、獨立提出倡議、是否注重培養學生的集體精神;
(4)學校氛圍、學校生活和校外伙伴,即看學校是否有良好的校園氛圍,充滿激勵的校園生活,學生、父母和教師是否樂于去學校,學校是否與校外機構和個人建立起積極的合作關系;
(5)學習型學校,即看學校是否實行民主領導和管理,鼓勵以結果為導向的教師合作,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持續性地進行自我改善。
”
德國的經驗顯示,在評價一所學校是否優秀時,不能只是看它能否將尖子生教好,還要看它能否把各方面條件不理想的學生也教好。因為把尖子生教好并不稀奇,他們本就優秀。只有把這些“差生”也教好,才是真正的好學校。這就是德國學校獎評委會的價值標準。
此外,在對“好”的定義方面,當然不能僅僅把學習成績好當作好的標準,還要看其他的標準,例如:學校有沒有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獨立自主,學會團隊合作,學會承擔責任,學會幫助他人,學會理解和包容異己、與異己和諧共生等。因為這些都是他們在未來多元化社會生活的基本能力。
德國的學校正在這么做,這是因為德國人知道,學校教育不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考試,而是為了讓學生適應未來的生活。如果我國的教育繼續以通過高考、而不是以適應未來的生活為導向,教育評價繼續以考試成績、而不是以學生的綜合素養為準繩,那么我們的教育在根基上就產生了偏斜。而在一個偏斜的根基上,人們很難再擺正任何東西。這不正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難以解決教育困境的一個癥結所在嗎?
貴港有哪些重點高中學校名
時間:2024-07-12 15:0:04欽州有哪些重點高中學校名
時間:2024-07-12 15:0:32防城港有哪些重點高中學校
時間:2024-07-12 15:0:10北海有哪些重點高中學校名
時間:2024-07-12 1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