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識和文憑愈來愈成為當今中國核心競爭力和時代化標簽的同時,為何底層社會群體越來越無心通過文化資本的集聚來改變其底層狀態?他們是天然具有根深蒂固的反智主義傳統?還是因為其他因素的制約,導致他們被拋出教育這條“馬拉松競賽”的軌道?
筆者主持了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中國城鎮化進程中西部底層孩子們階層再生產發生的日常機制及策略干預研究》。在展開全國大樣本調研基礎上,筆者深入中國西部農業縣??四川芥縣,開展為期半年的田野工作,深入研究從幼兒園入學一直到進入就業市場的教育篩選軌道中,底層家庭是如何一步步被固化的。
不少人即使送孩子讀書,也支持“讀書無用”
在鄉間底層群體中,“讀書是否有用”經常發生行為與觀念上的“二元背離”。
筆者的調研結論證明:與子女已經接受完各階段教育的農戶家庭相比,有子女正在接受各階段教育的農戶家庭對讀書有用性的認同度更高。但是,他們似乎僅僅是“讀書有用”的觀念認同者,但卻是“讀書無用”的行動支持者。盡管在送孩子入學時都會叮囑孩子要好好學習,實際上,他們并不真正把孩子的學習當回事:
一方面,家長任意肢解和侵占孩子的學習、休息時間,甚至在上課期間,有家長以孩子生病或轉學的名義,領孩子到工地打工或到農田幫活;
另一方面,他們因為能力的限制而并不能真正參與到對子女的教育中來,甚至有時候因為功利、實用、短視與金錢至上的觀念,而與學校主流價值觀和教育實踐形成抵觸與反叛。升學希望渺茫與教育回報率低的尷尬現實,使他們尋找到一套屬于底層的教育理性??
絕大多數的孩子將來都是升不了學的,這就意味著吃不了“國家飯”,他們遲早都要到社會上“謀飯吃”。與其在學校里被老師教成溫順的小綿羊,變成按書本規矩辦事的“書呆子”,還不如現在就告訴孩子真實世界的行事規則。
這是鄉間底層一種無可奈何的尷尬選擇。在現實中,底層因為家庭、教育、社會等多項因素影響,在通向社會階層上層流動的教育競爭軌道中過早地被拋棄。同時,因為這種教育的高淘汰和低預期,底層孩子更快地結束了在教育篩選軌道中的旅程,提前開始了底層內部的個體社會化預演和訓練。
貴港有哪些重點高中學校名
時間:2024-07-12 15:0:04欽州有哪些重點高中學校名
時間:2024-07-12 15:0:32防城港有哪些重點高中學校
時間:2024-07-12 15:0:10北海有哪些重點高中學校名
時間:2024-07-12 1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