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專業主要課程:社會學、當代社會問題、社會研究方法、社會心理學、社會工作行政、社區工作、當代西方社會學理論、人口社會學、家庭社會學、法律社會學、社會保障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中國社會學史等。
一、以人為本課程設置理念的內涵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科學發展觀,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指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就是一切依靠人、一切為了人,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以人為本,說到底就是以人為價值的核心和社會的本位,把人的發展作為最高的價值目標,一切為了人,一切服務于人。
以人為本,是一切發展的出發點和歸宿。堅持以人為本,重視挖掘人的潛能和開發人的智力以及激發人的創造性,是一個國家保持旺盛生命力之所在,是實現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原動力所在。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這對我國各項事業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為此,高校的課程設置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以人為本的課程設置理念是一種以學生發展、張揚學生個性的課程設置理念。它的目標是為社會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創新人才。它將學生的需要、興趣作為重要的因素納入考慮范圍,以學生的發展作為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它強調學習內容與學生的需要、愿望、興趣的關系和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它強調課程內容不應局限于專業和學科體系,而應擴展到包括人文和科學等方面。
以人為本的課程設置觀否定以知識為本的課程所蘊涵的工具理性,使人的自我意識受控制和壓抑,使學生的創造力干枯,使審美能力及敏感性下降。總之,以人為本的課程設置理念就是要以學生為課程設置的出發點和歸宿,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當前高校課程設置與人本相違的表現高校課程設置是指為實現大學教學目的和人才培養目標,對于所培養的人才應有的知識結構、能力水平相應的具體學科內容的設置與安排。它受一定的教育價值觀的決定和制約。目前我國高校的課程設置還存在許多與以人為本理念相違背的方面。具體表現為:
1.學科交叉課程少,不注重為人的創造性設置課程。許多高校的課程設置多以分科課程為主,交叉學科課程量少。這種課程設置使學科課程之間形成一種嚴重的隔離,阻礙了學生形成廣博知識結構和創造思維。在這種學科課程隔離的狀態下,學生很難知道各學科專業之間天然地具有的相通性,也無法形成具有學科之間的廣泛聯系的知識構架,難以進行大跨度的、有效的思維遷移和創造。此外,課程設置往往強調科學課程而忽視人文課程,致使受教育者有技術、沒內涵,缺乏社會理想和人文關懷。
2.選修課程少,不注重為人的個性發展設置課程。高校課程設置如何才能做到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個性得到自由發展呢?從國外的經驗看,建立課程的選修制度是必由之路。國外選修課基本屬于自由選修課,一般在40%左右,美國哈佛大學已超過50%。而我國高校選修課的比例太小。據調查,現在我國高校課程設置中選修課所占比例最高僅達35%,最低甚至不到10%。選修課又分限選與任選,任選課約占選修課的三分之一。而且選修的范圍小,往往局限于專業范圍,跨學科、跨專業、跨系、跨年級的選修課就更少,甚至沒有。
3.實踐性課程少,不注重為人的實踐能力設置課程。提高實踐性課程所占比例是提高高校學生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必然選擇。而我國高校課程設置過分注重學科課程,實踐性課程嚴重不足,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薄弱。而在國外,實驗教學、課程教學、畢業論文是高校教學的三鼎足,在忽視實踐的課程體系中,學科課程獨立于實際的社會生產和生活,學生被隔離在豐富多彩的真實世界之外。這種不協調的課程結構,致使高校無法培養出具有創造性高素質的人才。文章來源于吉林財經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內向的人適合報考什么大學
時間:2024-06-03 16:0:40女生文科專業就業前
時間:2024-05-24 16:0:20大專推薦選什么專業
時間:2024-05-24 16:0:20女生最吃香的醫學專業
時間:2024-05-24 16: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