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專業有:比如除了生物、化學、化工之外,還有基于生化學科的知識體系衍生出來的環境、材料、農學、食品、基礎醫學等等專業。后來隨著網絡上的熱度的變化以及時代的發展,會計、金融、土木、水利、機械等等專業紛紛被貼上了天坑或者勸退的標簽。
這篇文章主要跟大家講清楚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在大學里有什么樣的專業可能會成為天坑專業,第二件事情一旦入坑之后怎么樣去正確處理?然后爭取并建立核心的脫坑優勢順利上岸。文章比較長家里有高中生或者大學生的家長一定要先點贊關注收藏。
天坑勸退這些詞最早是用來形容生化類的專業,比如除了生物、化學、化工之外,還有基于生化學科的知識體系衍生出來的環境、材料、農學、食品、基礎醫學等等專業。后來隨著網絡上的熱度的變化以及時代的發展,會計、金融、土木、水利、機械等等專業紛紛被貼上了天坑或者勸退的標簽。甚至又有些看熱門不嫌事大的吃瓜群眾和無良的自媒體博主,將勸退的魔爪伸向了所有面向實業的工科專業,接下來分開講講。
一、出路不好,但不僅僅是出路不好,一個專業被稱為坑最直接的原因自然是因為它出路不好,像是土木建筑在 08 年大基建潮流掀起之后,先是成為了錄取分數線最高的熱門又在幾年的時間里面淪為了天坑專業,背后其實就是我國城市化與基建的周期,10 多年前新項目到處都是,所有的城市都四處的修橋修路蓋樓,對土建類的人才需求巨大,這些專業因此紅極一時。而隨著城市化的速度回歸正常加之口罩的影響,房地產行業風險不斷的暴露,到 2022 年多地樓盤集體停貸爛尾樓接連爆雷,疊加的風險不僅影響到房地產企業、金融機構,還蔓延到購房者以及從業者身上。當年一窩蜂的擠進熱門專業的學生也就只能被迫接盤了。
生物類專業也是一樣的,90 年代生命科學是數一數二的熱門專業,無數省狀元趨之若鶩,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工院士,通過數學競賽保送至清華生物系的故事至今還在高中生里廣泛的流傳。生物本科畢業后赴美讀博,然后留美工作或回國任教現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面都是一片貪圖。但隨著國內學術界的逐漸飽和,生命學科早已不再是 21 世紀我們選擇優先的學科反而成了四大天坑之首。
每個坑專業背后大抵都是一樣的邏輯,專業的不景氣實際上是行業整體的蕭條,當業內對人才的需求量小于專業的畢業生數目,這個坑就算是形成了。上面這段話是不能反著說的。行業不景氣并不意味著專業就一定是坑。像數學物理這種專業別說是行業不景氣了,他壓根就沒有對應的行業可言。而如果把科研作為這兩個專業對應的行業,那么數學物理高得嚇人的行業門檻和慘烈的淘汰制,會使得任何其他行業甚至前文提到的不景氣的建筑行業的前景都比科研好上無數倍。但并沒有人會把數學和物理這兩個專業當成天坑。
不僅如此,這兩個專業的畢業生實際上還在各行各業相當的受歡迎。從數學系物理系畢業的本科生出路相當廣泛。土木賺錢就去土木,互聯網火熱就去讀計算機、半導體說到政策傾斜就去做半導體金融前途光明就轉去做金融。雖然專業本身對口的出路很差,但極高的轉行自由度使得這兩個專業的畢業生永遠不會掉進坑里難以脫身。換句話來講,只有與不景氣的行業深度綁定的專業才會成為天坑。
第二,專業和行業綁定背后是相對狹窄的專業視野。數學、物理這兩個專業的學生不會被封閉在這兩個專業里。但生化環財、土木機械、金融等等專業的畢業生,想要脫離自己原來的專業則要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這個是為什么?一方面是因為作為基礎學科的理科專業出路就是比普通的工科專業更寬,但這個對比并不全面,生物、化學這兩個專業在高中生本的認知里也屬于基礎的理科專業,但是它的出路比起數學、物理窄了太多。電子信息、電氣工程、軟件工程、自動化這些專業在高中生認識里也屬于工科專業。但這些專業畢業生的出路也經常和本專業看起來沒什么關系。不像機械土木的畢業生那樣轉行很困難。
歸根結底決定轉行難易程度的不是一個專業屬于理科還是工科,而是這個專業所培養的知識和能力的泛用程度。換句話來講,你在專業里學到的知識有多少可以應用于其他的專業?舉個例子,一個合格的物理專業的研究生,如果主修方向是模擬,他通常就會擁有扎實的代碼基礎和維護項目的經驗,相對容易轉到計算機,也就是我們通常所做的轉碼。若主修方向是實驗,通常擁有設計、安裝、維護一套儀器設備的豐富的經驗,干過大量的硬件方面的臟活累活,可以銜接到華為等等企業里對應的硬件方向去工作。
一個合格的電器、電子等工科專業的研究生,要么接信息科學這一熱門大類,要么擁有一定的硬件或者系統方面的經驗。即便脫離本專業進入其他方向,整個工業體系里用到各種軟件硬件的地方數不勝數。借助原來的專業知識找到合適的工作并不算難。但以生物化學為基礎的幾個專業就跟這個完全相反,生物類專業的學習方向要么是生命活動,要么是物質的微觀結構,要么是化學反應。而進行具體研究時工具同樣也是被完全封裝好的,不像其他專業那樣需要從頭去干臟活培養基礎的能力,這個就導致了專業教育期間培養的能力必須依托某些設備才能施展,而這些設備在工業體系里卻從未得到廣泛的運用。
拿前些年里火熱的結構生物學舉例,這個方向上的核心工作離不開冷凍電鏡。通過使用冷凍電鏡測定蛋白質結構可以做出大量的科研成果,也因此得到了相當的重視。但這反過來也決定了離開冷凍電鏡的結構生物學家能作的工作相當有限。換句話來說,那些結構生物學知識和科研訓練對轉行根本沒有幫助。
材料科學面臨的情況跟這個是類似的。這一類專業研究的核心問題是如何通過改變材料微觀結構,以得到更好的宏觀性能。主要工作是新材料的制備和參數測量。這兩項工作都具有相當的技術含量,要在幾十上百次的失敗后才能成功。但無論在這里積累了多少經驗技術離開材料設計這一行業之后,就沒有任何的用武之地了,最多轉到化學專業里面去而化學專業就是另外一個天坑。
材料領域、我們經常津津樂道的是好考985的碩士文章好發,學歷好提升,刷完985一線城市拿個 1 萬塊錢的工資是信手拈來,輕輕松松擺脫生化環材工資5000的鐵律。但是能考到985的不算天選之子也算是人中龍鳳了。大部分學生還是得做好碩士比本科就多2000而且未來晉升通道沒有那么明顯的事實。
同樣要注意科研角度,材料專業、論文灌水導師胡編亂造騙經費各種手段延期畢業、不看文章憑最新學術會議確定課題等等各種產學研脫節亂象重重。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國家老一輩的材料人為國家做了不少切實的貢獻。但當前的問題是一部分40- 60歲范圍的教授,碩導博導,德不配位,派系林立,學閥當道,污染環境,使得30歲左右的年輕人在科研道路上步履維艱,為了生計不得不步步妥協。
還有有些專業是使用工具的專業,另一些專業是制造工具的專業。這背后的區別是相對本質的。使用的工具再先進對轉入其他專業也沒有什么用。就像擰螺絲擰得再快再好也對造螺絲沒幫助是一樣的道理。熟練運用冷凍電鏡進行結構生物學研究,并不能讓畢業生在發現找不到教職工作后輕松轉行。
更進一步來講這其實是一個專業事業的問題。一個專業被稱為天坑,自然是因為這個專業本身的事業被局限在幾臺儀器、幾個問題、幾類崗位,以至于一切的專業教育都圍繞這些東西展開,忽視了培養更加核心的能力,工業體系里泛用性更強的能力。這里不妨再提一下同濟土木工程學院,土木專業的例子這個專業的就業導向相對繁重,在本科階段設計了不少實際工程中需要的知識,同時相對放低了對數理基礎的要求,設置這種培養方案當然會顯著提高就業率。然而如果進一步考慮到本科畢業后就業的學生中有40%最后去了施工單位,這個數據看起來又算是離了個大譜。
所以你仔細想想,同濟土木算是親身為我們演示了如何制造一個天坑專業。所以作為綜合評估甩了清華東南哈工大一條街。獨一檔存在的同濟土木今年也跌下了神壇。同濟2022年在河南曝出的大冷門投檔線遭遇滑鐵盧。作為堂堂的知名985工科強校投檔線還不如揚州大學、東北林業等等普通高校。不可否認同濟土木里確實有許多德高望重的老師,對我國的土木科研、基建發展高等教育等等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李國豪大師、孫鈞院士等等培養出了一大批的人才,現在基本上也都是土木這個行業中的中流砥柱。你參考學科評估學術那一項同濟干不過東南,你也應該明白成也土木敗也土木的同濟的遭遇。
當然,這兩年某乎、某站、某吧、某音等等出現了大量勸退土木的自媒體博主,他們分享工地上的牛馬生活帶走了一大批還在校園里不愿意當牛馬的粉絲。加上現在建筑業大環境不好進一步加劇了這種行業蕭條的局面,以及后來的從業者兩難的窘境,F在諸如同濟的各個學校的天坑專業的生源質量已經觸底了,研究生階段繼續呈向下兼容之勢,這個事越來越值得我們好好去琢磨一下。全國一共700多個大學專業還有很多坑。我想說的是不管你如何思考對待你的專業,不管你在未來的專業學習上職業規劃上做什么樣的選擇,我都祝福你也希望你永遠不要忘記在大學里這3點一定要早點明白。第一,對知識的純粹的熱愛。第二,自主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第三,終身學習的意識。我希望當你人生面臨更大更難的抉擇時候,你能享受到這3點本領帶給你穿越人生困難周期的底氣和勇氣。關注好生涯升學每天分享新知識。
內向的人適合報考什么大學
時間:2024-06-03 16:0:40女生文科專業就業前
時間:2024-05-24 16:0:20大專推薦選什么專業
時間:2024-05-24 16:0:20女生最吃香的醫學專業
時間:2024-05-24 16: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