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篇:
(一)前言:人生在世有兩件大事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去完成的,一件是婚姻,另一件就是事業了,中國有句古話說的好:
“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由于其關乎人一生的命運,這句話在一定程度上強調出在婚姻和事業在選擇上的重要性。職業人生規劃是指一個人在進入社會職場或穩定職位之前對于將要從事的職業所作的長期的、合理的打算,是事業成功的關鍵所在。那么到什么時候做這些打算才是最適合的呢?應該是在高考之后......
如今的中國,十二年義務教育已經普及,大學也走向了大眾化,當代青年學生在接受學校的培育后逐漸被社會化,由此可知社會化的過程開端主要在高考和大學畢業。所以這兩關是我們青年學生事業的起步期,也是職業人生規劃的關鍵時期。專業是實現獲取理想職業的第一途徑,也是未來事業發展的基本條件,因此也是職業人生規劃的關鍵所在,職業人生規劃從高考時擇選專業就已經開始,但是我們的學生在專業上又是如何一個狀況呢?
上半年,物流信息技術專業大一學生結束了公共課程的學習,開始進入專業技術的研修,一個班級在上專業課(C++語言編程)的過程中出現了90%以上的同學聽不懂專業課程內容,上課的學習效率沿直線下降,經過了解得知,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對于這些知識缺乏興趣,在老師上了課之后都無法理解,另一個則是英語水平差,根本看不懂學科內容。到目前為止,據了解,一個班級就只出現了一個比較熟悉專業技術,其他的同學對于所攻專業的學習只能采用復制技術完成任務,盼望著早點出去,當今時代,社會的就業壓力是越來越大,加之技能缺乏,出去又能做些什么?以上的迷茫狀態在專業上可以反映出一個,那就是職業人生規劃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針對這種現狀,我通過跨系了解,才發現這些問題在我們學院不是一個專業班級,也不是一個系部所單獨存在的,也不是一兩屆的事情。已經長此以往,技能的傳授效率如此不僅對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了巨大的壓力,而且將會直接影響到我院的教學、管理及人才的培養等等方面。為此組織了團隊在學院五大系部,面向各個專業領域開展了此次調研。
(二)我院大學生職業人生規劃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我們學院每一屆在新學期開學之際都會對新生開展關于職業人生規劃的講座,也組織了全院所有同學都自主設計了對于未來職業生涯的規劃書,這些規劃書都已經上交給輔導員或系部領導,但是在做過職業生涯規劃之后又是一個什么現狀呢?
本次調研涉及到全院五大系部,五大系部采用班級抽樣調查法,包括大一、二年級,對于全院的調研具體分配如下:物流管理系5個班級、物流信息系4個班級、物流經貿系3個班級、物流工程系2個班級、公共管理系1個班級。調研對象數量一共是375人,其中問卷發放與收回情況如下圖示:調研系部 發放問卷 收回問卷 收回率 物流管理系 180 144 75.50% 物流信息系 160 130 81.25% 物流經貿系 80 77 96.54% 物流工程系 60 38 63.30% 公共管理系 40 36 90% 總計 520 425 81.7% 從這375份調查問卷結果來看,我院大學生對于職業生涯明確度如圖所示:
那么他們以后是否會從事與自己專業對口的行業工作呢?
既然66.07%的學生處于迷茫狀態,又有37.53%的學生不愿意從事專業對口的行業工作,那么他們在從物流學院畢業打算出去干什么呢?去求職嗎?
中國社會伴隨著高等教育從精英化走向大眾化,隨著大學的擴招,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大學生就業難將是一個長期的態勢。找工作不容易,于是相對于畢業生來講在兩年后打算自主創業,據國家文件了解到,國家和各級政府對于大學生的創業出臺了不少政策,涉及了融資、開業、培訓和指導等等方面,我們湖南省的大學生像從事個體經營,自愿去湘西或縣級以下的地方創業的畢業生在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方面都擁有優惠待遇,那有多少學生想過要出去自主創業呢?
從以上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我們的學生目前對于未來的職業明確度是不透明的,那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這又該從何說起?這應該從選擇專業說起。
據了解,我們學院8.56%的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后,對于自己的所學專業很感興趣,50%的學生還算可以,27.35%的學生只覺得專業中所設的某些科目興趣還不錯,14.09%的學生對自己的專業根本沒興趣。
專業是大學生在畢業后實現獲取理想職業的第一途徑,是大學生未來在組織里成長,進而實現事業騰飛的基礎,也是職業生涯發展的關鍵所在。每個大學生的職業人生規劃不是從進入大學才開始,而是在高考結束就接著開始了,高考是職業人生規劃的原點,對于中職生同樣如此。所以專業的選擇決定了未來職業生涯奮斗的方向,是我們大學生職業人生規劃的首要任務,既然是首要任務,那么就應該在職業人生規劃之前引起足夠的重視,在職業人生規劃開始之時,也就是高考之時有一個基本明確的方向,這樣才能在填報志愿之時圓滿完成。
再來看看我們的學生對于專業選擇的態度:21.85%的學生在高三之前非常認真地考慮過大學專業選擇問題,36.82%的學生在高三之前比較認真地考慮過大學專業選擇問題,40.42%的學生在高三之前想過一點關于大學專業選擇問題,0.09%的學生在高三之前從來就沒有想過關于大學專業選擇問題。
我為什么要選在高三之前呢?因為高三對于中學生來講是最繁忙的一年,也算是最重要的一年,因而在高三的忙碌學習里,同學們大多把時間和精力都會放在了完成高考復習任務上,一心只為考個好學校,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及各方的壓力,思想的重心很少會轉移至專業上來,據個別訪談得知,他們都把挑選專業的任務放在了高考之后的那十幾天里。好的,如果說把選擇專業放在高考之后,那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當初是怎么樣選擇,怎么樣對待的吧!
在作出專業選擇時,有10.84%的學生非常仔細地看過專業所設學科詳細內容的,54.20%的學生是大概看過而已,34.95%的學生根本就沒看過學科內容介紹,6.30%的學生清楚了解過與本專業對口的職業內容,21.49%的學生比較清楚,51.29%的學生了解一點,學生一點都不知道未來專業對口的職業內容的為零。
我院的大學生入學教育開設了關于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活動,組織了全院學生參與職業人生規劃書的自我設計,但是出現了還有23.50%的學生根本就不知道這個事,設計了職業人生規劃書的學生有39.15%的人認為當時的職業人生規劃入學教育時期,對于自己的專業興趣了解不夠,40.21%的學生是不知道怎么去實現職業理想,11.70%的人覺得這個對他們來說沒什么作用,還有8.97%的人想依靠家族的力量。
我院大學生對于當時設計職業人生規劃書時所立短期目標任務的完成情況如下圖所示:
在進入了大學的學習之后,當了解到自身求學的迷茫處境,再來回想當初入學時的職業人生規劃設計,26.74%的學生認為出現這種狀態是當初所定目標過大,不明確,缺少階段性的具體分析,15.31%的學生認為那個職業生涯規劃的教材根本看不懂什么,12.60%的學生認為老師對此不夠重視,13.56%的學生認為是沒去及時調整規劃,規劃書當交上去之后就沒去管,還有有31.78%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責任意識不強。
二、分析篇:
從以上數據顯示可以看出我院大學生在職業人生規劃上存在以下四大問題:
(一)高中時代學生們的專業的選擇存在隨意性和盲目性
這是因為自己對于個人的了解不夠及專業內容的了解不夠所造成的,這要從他們的時間分配上來講,我們當初能夠考慮專業及大學問題的時間有兩個,一個在高考之前的課余,另一個就是高考之后的志愿填報時間段。高考前的課余相對來說是很少的時間,他們都要忙于復習任務,據問卷顯示,我們的學生在高三之前對于專業都沒想過什么,當進入高三忙碌學習進程后,成績好的只望進入好大學,更加不會關心;不怎么好的學生便準備進入社會或者等待就讀一個專科,因此造成他們在高考前對于專業的選擇并無引起重視。再說高考之后,志愿填報的時間只有十幾天而已,通過個別訪談而得知我們的學生當初在結束高中三年級的辛苦奮斗之后都有了釋放的心理傾向,因此時間分配重心傾向于了玩樂,對于志愿的填報并不是非常重視,特別是高職專科大學生,他們在高考之前就受傳統教育的思想影響,認為自己考不上本科,又否認了?频木妥x價值,因此放棄學業的心理比較普遍,等到高考結束后,對于志愿填報據了解,有的是先出去盡情娛樂之后,等到填報的時候便僅憑所謂的“第一感覺”隨意挑選,有的則是進入社會難以承受勞累之苦再急忙回來隨意挑選或“義氣追風”,別人選了,他也選。
其實這種“第一感覺”是一種表象,而且被普遍地實用上去,這種所謂的“第一感覺”是指直覺,直覺是指不以人類意志控制的特殊思維方式,它是基于人類的職業,閱歷,知識和本能存在的一種思維形式。既然是需要基于閱歷和知識,可現實中的專業千千萬萬,各具特色,而學生在對于大學專業方面的閱歷實在缺乏,我們的高考刊物、教育媒體等等中能傳播的信息相對于專業本身內容來說并無什么講述,因此容易導致選擇進入了誤區,相信“第一感覺”往往會錯,除非,這個專業是他們所了解不少的(比如管理、會計等等)或者是學子們到了都要釋放的時候仍然還有繼續了解專業所設學科詳細內容的強大耐性,這些情況都是不怎么現實的。
在調研期間,我曾訪問過不少朋友和同學,我問他們:“如果當初你知道這個專業是學這些東西的時候,你會不會依然選擇這個專業?”他們給了我一個相同的“否定”作為答復,可見高考之后對于專業的選擇直接影響到了大學生的學習,也開始決定了職業人生的規劃。 他們對于未來的責任意識不強,自主認識、自我發展的能力差,容易直接導致規劃書設計失敗。我們學院每年下半年新學期開學都會舉辦關于職業人生規劃方面的入學教育活動,都會組織全院大一新生進行職業規劃的自我設計,但是有%的學生竟然不知道這些活動曾經開展過,這有兩種情況 ,一是可能沒去參加,二是參加了卻沒去用心聽講。無論是那一種情況都很明顯地可以看出這些學生根本沒去關心職業人生規劃的問題,這是其一。
其二是相對于那些曾經參與過的學生們,據訪談得知,在學院入學教育圓滿完成之后,他們的規劃書也上交到了輔導員辦公室,于是我問他們:“那個規劃書是怎么設計完成的?有沒有去請教老師或領導?”答案都是一致的否定。為什么沒去請教于老師呢?難道他們當時都非常明確了嗎?目前的數據顯示,66.07%的學生處于迷茫狀態,何況15.31%的學生根本看不懂相關教材內容,何況學生不夠了解自己,由此可見當時他們的規劃方向是不明確的。
這不是我院高等教育的問題,而是我院生源地所在基層中小學教育體制下所遺留的深層問題而種下的病因;鶎又行W的教育方式仍然以傳統的方式即“老師牽著學生”的被動為主,這樣就直接造成了以后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差,依賴性強,創新思維也未能得到良好的開發。然而大學的高等教育倡導自主,一個被動,一個自主,由于長期存在的思維習慣在高考之后到大學入學教育之前并未能得到根本性的轉化,而且也沒有讓他們引起這種轉化的重要性,于是便產生出了問題。有31.78%的學生認為是自己的責任意識不強,也有%的學生認為老師不夠重視,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覺得都是片面而主觀的想法。
首先站在學生的角度上看,學生一來主觀能動性差,二來他們在知識、經驗等方面很是欠缺,還不成熟,而且我們在中學時代的學習習慣較差、這個可由高考的整體分數來看,因此他們理解不了或沒去認真看關于職業人生規劃教材理論知識是件很正常的事。如果當他們看不懂,老師又沒來細心指導時,自己又不會怎么主動去請教,這樣完成的規劃難道還是周密而現實的嗎?何況老師在收完規劃書之后,就從未提起這事,這樣就讓學生認為當初的規劃書設計只是形式而已,于是對于職業人生規劃便更加不會重視起來。
然后站在老師的角度上看,身為高等教育下的老師們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工作和生活,而且他們在新學期開學的本職工作任務繁重,所以分配到研究這些問題的時間和精力幾乎沒有,也便沒去問詢學生關于這個方面的自我設計問題。 這樣就最終決定了目前大學生活的迷茫。職業的成長與事業的發展不僅僅只是一個計劃或設想,因為它有一個理想目標,這就好比攀登一座高山,需要精心的籌備,再執行,這些籌備工作首先必須量力而行,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登上珠穆朗瑪;然后必須測量出最佳路徑、接著是制定登山的計劃,最后準備登山的工具及執行登山任務。接受職業人生規劃的入學教育就好比在做登山的一切籌備工作,無論怎么樣,最終必須付諸于行動去證明。很多次走進圖書館,看見自習室里的人數總是那十幾個,再看看大一學生的晚自習情況,自主學習的氛圍并不算怎么樣,留在教室里也多半在聊天、玩手機等等,但是走進網吧或電子閱覽室和樓層寢室卻是更令人驚訝,10臺電腦難得有一臺在搞學習、更談不上搞事業了。
時?梢月犚妼W生們講:“今天沒課了吧!”或者是“怎么又要上課?”如果說這些話的背后有很多比較重要、比較有價值意義的事情,那么還不錯,但是事實絕非如此。學生們上完課,教材一放便開始了玩樂,這些現象目前比較普遍,這是一種嚴重的懶散心理,這跟他們在中學時代的被動式教育牽制太久是有較大聯系的,牽制久了便急切的需要得到自由,而自由中又缺少自主,加之自身責任意識不夠強,于是才容易導致懶散心理,懶散的態度直接造成職業人生規劃的短期目標難以按時按量地圓滿完成。由于職業的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它具有整體性,一步失誤便會使整個規劃難以調控,如此的心理狀態當然會使他們覺得未來迷茫. 社會永遠是向前發展的,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是多變的,這決定了我們的職業人生規劃書設計必須立足社會現實,跟著時代一起變換才能不被社會所淘汰。因此順應社會需求的變換,及時的調整職業人生規劃書是非常必要的。然而我們的學生并非如此,據數據顯示,%的學生沒有去及時調整職業規劃目標或任務,那他們在做些什么呢?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首先還是從當初的入學教育說起,當時的職業人生規劃書設計之后,老師再也沒有提起過,這是一個問題。老師如此,那學生們呢?他們認為,他們所謂的依賴主體如此處理,自己的責任意識也沒有在短期的時間里得到很大的增強,因此沒去重視這些調整問題,而且是根本不知道調整什么,怎么樣調整?平時的懶散心理那樣,社會的時政新聞每天都在傳播,但是關心正事的人有多少?這樣過來得生活,導致了他們在管理調整的問題上精力付出的很少,所以失調,最終造成職業人生的迷茫。
綜上所述,引起目前大學生對于未來的職業人生迷茫主要問題出在他們在高中時代對于專業的認識與選擇及進入大學之后對于職業人生規劃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