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舉措。教育部已明確要求,各高校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逐步由選修課過渡到全校公共必修課,一時間職業生涯規劃成了大學生最為關注的熱點之一。
《職業生涯規劃》到底是一門什么樣的課程,能為大學生解決什么樣的問題?高校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學生對此是如何認識的?目前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方面存在哪些困惑?帶著這些問題,在一個春光明媚的午后,記者走進首都師范大學,與該校師生暢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走出迷茫明確目標
記者:近年來,高校紛紛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但很多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還是不夠了解。能不能談談你們在上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之后,對這門課程有什么認識?
馮丹:只有對自己各方面能力進行摸底,真正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明確了優勢和劣勢,才能解決“我能干什么”、“我適合干什么”等問題。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我對自身個人特征和職業規劃等都有了更加清楚的認識。我是生物專業研二的學生,在上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之前,我一直都挺迷茫的——對專業興趣不大,對將來也沒有過多的考慮。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讓我對自己有了深刻了解,知道自己適合做什么,不適合做什么。這樣就可以在學習期間更好、更有針對性地夯實基礎,增強學習和就業的自信心。
徐祎:我是這樣度過四周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第一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一直以為很了解自己,上了職業生涯規劃課才知道原來對自己的了解僅止于感性層面,也是第一次聽說不一樣的性格適合不同的工作。第一周課程結束才驚覺:哦,原來我的性格更適合選擇與人打交道的工作。第二周和第三周是繼續深化對自我的認知和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知識的過程。到了第四周,知道自己已經知道。課程的最后一天,我已經不再原地打轉滿是迷茫了,像重新找到了支點一樣,我整個人生動了起來,對未來充滿希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該怎么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李星秀:由于學校生活與社會實踐的脫節,學生對外面的世界了解得太少。面對著求職的巨大壓力時,大學生最大的困惑往往不是找不到就業的機會,而是不知道自己該選擇什么樣的工作,對未來充滿迷茫。很多剛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從事的工作并非自己所想所愿,甚至從事的行業和自己專業毫無關聯,跳槽現象屢見不鮮。這些現象的發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許多高校畢業生在告別校園時并不了解自己真正適合怎樣的職業。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就是要普及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和轉變就業態度,引導學生去不停地照鏡子,不停地校正和深化對自己的認知,進而能正確評價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念、個性特點、天賦能力、缺陷、性格、氣質、興趣等,最終找到理想的職業。
生涯規劃應從何時抓起
記者:在許多國家,職業設計往往從娃娃抓起,美國的孩子從6歲開始就有了職業意識的開發,職業生涯發展指導更是貫穿小學、中學和大學。然而,國人的職業設計還只是在找工作的前夕才被提上認識和了解的日程。對此,你們怎么看?
李星秀:中考、高考、考研都是人生的轉折點,我覺得應當從小就開始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蛟S小學、中學還沒有面臨就業的問題,提升不到職業規劃這個層面上,但應當給予同樣性質的指導,重視其個人興趣、某些天賦的發現,挖掘個人潛能,讓學生一方面認識到自己的天賦興趣所在,另一方面引導其意識到如何更好地發展個人興趣與天賦。
馮丹:我同意李星秀的觀點。如果高中就能接受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我可能就不會選擇生物專業。當時只是覺得生物是熱門專業就盲目報考了,但熱門專業并不一定是自己熱愛的專業。
徐祎:我覺得一個好的職業生涯規劃,從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因為在職業發展上對規劃職業生涯的總結是“只要起步,永遠不晚”!
李春雨:職業生涯規劃是著眼人的長遠和全面發展的一項系統工程,時間跨度非常長,而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的興奮點不在職業規劃上,他們更感興趣的是復習考研,或在盡量短的時間內找到一份工作,帶著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是難以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的。在這種情況下,更應盡早進行科學的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因為機遇從來只青睞有心人,好的職業生涯規劃對個人來講就好比是在前進的途中握有了一把披荊斬棘的利斧。
生涯規劃并不是萬能的
記者:有的學生認為職業生涯規劃課理論性太強,并不能完全解決擇業、就業中所面臨的問題;有的學生認為高校目前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還是淺層面的,還沒配備系統、專業的教材,只是進行短期的培訓。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取得了較大成績的同時,是否也存在一些問題呢?你們有什么建議?
葉垚:問題確實是存在的,在我看來,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定位比較模糊。這門課很容易和就業指導聯系起來,所以在上這門課的時候,學生會下意識地和就業指導比較,也的確有學校把求職、面試、簡歷制作等方面的指導簡單地等同于職業規劃,而且理論性太強,所說的東西比較抽象。第二,缺乏具體性。比較理想的職業生涯規劃課教師,應該是學習過某一個具體專業的人,取得了職業規劃認證后,來指導他所學專業的學生。比如李春雨老師以前是學生物的,他自然對該專業的學生所學的東西了解,對他們所作的職業規劃教育比對其他專業學生的指導效果會好很多。職業生涯規劃和心理輔導有很多相通點,個案分析的效果應該比大班授課效果好。就目前的情況看,可能還不現實,但這應該是今后的發展方向。
王晨旭:我個人認為,“職業”并不等于“生涯”,一個人一生的幸福不是僅憑一份好工作就能解決的。“傳道、授業、解惑”,在很多時候對于人生的規劃、為人處事的道理以及自身苦惱困惑的解決遠比讓一個人近乎功利地得到一份工作重要得多。讓60分的人找到90分的工作,不如讓他成長到90分后讓相應分值的工作來找他。因此,職業生涯規劃課應該從精品課程出發,以點帶線、以線帶面,最終實現全面發展。
李春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并不是萬能的,開設這門課的目的不是要教給學生找工作和應聘的具體技能,因為職業生涯規劃不是就業指導,而是幫助學生掌握規劃的思維方法,引導大學生去認知自我,去考慮什么是適合自己的,并且學會如何收集信息進而加工信息為自己所用。
師資建設有待加強
記者:雖然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開設對學生的發展很有幫助,但師資問題卻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專職從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人員不僅數量少,而且素質參差不齊。目前我國許多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授課老師大多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有些是由系輔導員或校團委老師兼任,他們急需接受相關專業培訓,師資成為制約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開展的重要因素。
王晨旭:高校應該培養和配備更多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老師。像李春雨老師的職業生涯規劃課學生們就很愛聽。因為李老師上課總是針對受益群體的不同而有所調整,讓每個人都依據自己的需要在課程中索取,而非單純灌輸。這就是因材施教,做一個老師很容易,做一個好老師很不容易,因為好的老師總能依據學生的“材質”和需求,讓學生的潛能發揮到最大,讓學生在自我提升的同時,明確并達到自己的人生目標。
劉洋:專職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老師與日常的就業指導中心的老師、行政人員是不同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需要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干,專兼結合、專業互補、相對穩定、素質較高的師資隊伍。
這樣的師資隊伍應具備以下綜合素質:其一,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高尚的職業道德和健康的心理。其二,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其三,熟知就業政策和法規以及獲取、處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其四,具有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和信息學等方面知識。
而這樣的師資隊伍應由下列人員構成:其一是就業主管部門工作人員;其二是各院系工作經驗豐富、閱歷深的輔導員;其三是從事社會學、管理學、心理學教學科研的教師以及各專業課的骨干教師;其四是從社會招聘的職業指導師、人力資源管理專家和企業成功人士。
毋庸置疑,校內就業指導部門的工作人員和各院系的輔導員是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人員的核心組成部分,學校應將其置于整個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位置,使他們擁有成就感和歸屬感,從而增強隊伍的穩定性。對這些職業生涯規劃輔導教師應加強培訓,提高其綜合素質和專業指導能力。
后記:
職業生涯規劃對每個大學生都有重要的意義。大學生的職業目標和職業定位,是他們以后整個職業生涯的起點。如果大學生的職業定位不清晰,或對自己的整個職業生涯缺乏合理規劃,那么可能造成在他們參加工作許多年之后,仍然沒有形成自己的真正專長,甚至在個人事業上沒有取得真正的成就。
因此,高等學校開展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至關重要。從高素質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職業生涯規劃應借助課程設置的形式,貫徹于高等教育的始終,并建設一支綜合素質強、穩定性高的專業化、職業化和專家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師資隊伍,幫助大學生在明確職業生涯目標、積極提高自身素質的基礎上,順利地走向就業市場,找到滿意的、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
需要關注的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實踐中尚缺少社會特別是用人單位的參與、協作與支持,沒有形成良性循環,社會、學校、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尚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