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價格欺詐方式盤點,以提醒消費者購物時一定要做到多問,清楚促銷規則后再出手購物,謹防上當。
虛假標價
表現:標價簽、價目表上所標示商品的品名、產地、規格等級、質地、計價單位、價格或服務的項目、收費標準等有關內容與實際不符。
案例:某餐館售賣的象拔蚌標價78元/斤,可食客吃完之后到收銀臺結賬時卻被告知每斤售價要200元。對于顧客提出的質問,餐館收銀員表示,標價78元/斤的是小象拔蚌,“你吃的是大象拔蚌,每斤200元!
兩套價格
表現:對同一商品或服務,在同一交易場所同時使用高低兩種不同的標價簽或價目表,以低價招徠顧客,并以高價進行結算。
案例:某商場售賣的襯衫標價為50元,結賬時卻按80元來收款。國內很多門店都被查出存在這種行為。
模糊標價
表現:商家有意使用欺騙性或誤導性的語言、文字、圖片、計量單位等標價,誘導消費者進行購買。
案例:如某茶葉店銷售老樹普洱茶,宣傳海報標價每盒60元,當消費者結賬時卻要付120元,營業員解釋說:120元買一盒,一盒中有兩小盒;某超市對同一品牌包裝相似的核桃、核桃仁兩件商品只標示核桃16.5元/包一種價格,消費者拿了感覺便宜的核桃仁結賬時就要付35.5元/包的價格。
虛構原價
表現:原價就是指經營者在本次降價前7日內在本交易場所成交的有交易票據的最低交易價格,如前7日內沒有交易價格,以本次優惠價活動前最后一次交易價格為原價,否則就是虛構原價。主要表現為虛構原價打折、虛構原價降價、虛構原價優惠、虛構原價促銷、虛構原價減現等。
案例:如某電商做純棉9件套床上用品打折活動,標示原價866元,現價373元,事實上此件商品自上柜以來并沒有866元的成交記錄,構成了虛構原價的價格欺詐行為;某商品某品牌服裝賣場宣傳稱“新款女裝上市50%減現”,一款女式冬裝標價698元,減現后售價349元,既然是新款上市銷售,有成交記錄的價格只有349元,就不存在所謂的“原價”和“減現”了。
虛假折價
表現:商家降價銷售所標示的折扣幅度與實際不符。
案例:某商家號稱“全場8折”,當消費者掏出400元要買一套標價500元的西服時,卻被商場告知“這套西服折后價為460元。”
混淆銷售處理商品
表現:銷售處理品時,有意不詳細標明處理品和非處理品價格,以期渾水摸魚。
案例:某商場對女鞋處理品降價銷售,并標價“處理商品一律80元”。但當消費者買了一件付款時,商場卻告知對方:“這是正品,要120元”。
模糊贈售
表現:采用價外饋贈方式銷售商品或服務時,沒有如實標注饋贈物品的品名、數量或把假冒偽劣商品作為饋贈品,最常見的就是“買一送一”。
案例:某剃須刀廠家在商場內打出“買一送一”的廣告,但顧客買了該品牌剃須刀后,獲贈的卻是一個筆記本。
隱蔽價格附加條件
表現:收購、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帶有附加價格條件時,不標示或者僅僅模糊標示附加條件內容。
案例:某百貨公司推出買電器“免費送貨上門”促銷服務。但是當顧客付款之后,該百貨公司指定的送貨單位將電器送上門之后,卻要以“拆裝費”的名義,向顧客收取100元。
不履行價格承諾
表現:收購、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前有價格承諾的,消費者購買之前商家卻不能兌現承諾。
案例:某超市向消費者承諾“瓶裝酸奶實行‘買三送一’”。有消費者購買了三瓶之后,對方卻并未兌現承諾贈送一瓶,并詭稱“‘買三送一’僅限于前10名。”
謊稱價格誘騙交易
表現:商家謊稱收購、銷售價格高于或低于其他經營者的收購、銷售價格,以此誘騙消費者與他交易。
案例:某商場向顧客宣稱,他們的某品牌空調“進價都需1980元,零售只賣2000元”,而實際上他們的那款空調機進貨價只有1000元。
質量與價格不符
表現:商家在出售商品過程中存在摻雜、摻假、短斤缺兩等現象。
案例:某米店賣出的大米號稱是“優質大米,每袋20斤50元”?上M者買完后卻發現,這些米一袋并不足20斤,且里面還有壞米。
公務員差旅費標準新
時間:2023-09-18 22:0:07差旅費補助標準是什么
時間:2023-09-15 08:0:28公司差旅費報銷標準
時間:2023-09-20 21:0:24最新差旅費包括哪些
時間:2023-09-19 06: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