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把產業結構調整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方向,優化存量、引導增量、主動減量,努力增加有效供給,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建設一批智能工廠和智能車間。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大力開展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在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生產等方面落實一批重點項目。支持常州智能制造和石墨烯產業發展,支持徐州老工業基地產業振興取得新成效。大力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以產業科技創新為支撐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制定落實重大技術產業化和重大產品首購首用政策,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規;l展,加快培育大數據、工業機器人等新增長點,建設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以生產性服務業為重點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實施生產性服務業“雙百工程”,促進現代金融、科技服務、信息技術、現代物流等重點產業加快發展,培育一批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發展壯大平臺經濟、文化創意、工業設計等新興業態,積極打造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以跨界融合為著力點全面提高互聯網經濟發展水平。大力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推進“智慧江蘇”建設,打造一批互聯網產業園和眾創園、云計算和大數據中心,做強做大骨干企業。支持無錫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建設。扎實開展質量品牌提升行動。引導技術、勞動力、資金、土地等要素流向實體經濟。落實國家減稅清費政策,降低企業成本。積極做好房地產去庫存工作,有效釋放合理需求。切實做好去杠桿工作,努力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加強金融特別是互聯網金融、企業聯保、非法集資等重點領域風險防控,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法治辦法繼續化解過剩產能,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僵尸企業”加快兼并重組或依法破產。
(二)持續擴大有效需求,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進一步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充分挖掘消費潛力。優化消費環境,擴大消費信貸,積極培育消費新熱點新模式。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智能終端、智能服務等信息消費,推動線上線下互動消費。鼓勵民間資本、外商投資進入養老健康領域。推進“旅游+”融合發展,把旅游業培育成萬億元級支柱產業。落實帶薪休假制度,鼓勵錯峰休假、彈性作息。大力發展個性化、智能化、定制式文化消費。發揮有效投資對穩增長調結構的關鍵作用。認真抓好200個省級重大項目,加大產業投資和技術改造投資,推動鐵路、公路、民航、地鐵、港口、航道、物流、水利、能源、信息等項目建設。充分發揮財政投入的杠桿作用,重點投向基礎設施、民生改善、生態環境、區域協調等補短板領域。積極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更好發揮民間投資的主力軍作用。促進外貿“優進優出”。抓住“一帶一路”建設和中韓、中澳自貿協定正式生效等機遇,落實和完善穩定外貿增長措施。推進出口基地和出口品牌建設,發展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促進加工貿易創新升級。大力發展一般貿易,鼓勵發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等貿易新業態,深化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貿易多元化試點。建設一批進口商品交易中心。
(三)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增加創新資源供給。圍繞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工程,加強知識產權強省建設,充分激發各方面創新潛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落實激勵科技創新優惠政策,實施創新型企業培育行動計劃,重點培育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支持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創新活動,加快形成以高新技術企業為骨干的創新型企業集群。加強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集中支持事關產業發展的前瞻與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和重大成果轉化,加強科技基礎設施和科技服務平臺建設,提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水平,推動重點領域實現新突破,加快形成創新制高點。積極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創業江蘇”行動計劃,著力打造眾創、眾包、眾扶、眾籌支撐平臺。大力發展科技金融,完善科技創業孵化鏈。深入實施重點人才工程,加大人才培養開發力度。改革科技成果產權制度,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設立技術轉化機構。培育技術和股權期權市場,拓展技術和知識產權交易平臺,集成各類要素推進創業創新。
(四)落實重大改革舉措,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問題導向,落實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注重改革的系統性、配套性,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簡政放權,進一步減少行政審批事項。穩妥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和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試點,推進政務服務平臺一體化建設,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推動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深化財稅金融改革,推進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建立全面規范、公開透明預算制度,完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體制,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創新投融資機制,落實和強化企業投資自主權。鼓勵發展直接融資,優化社會融資結構。加快設立民營銀行和企業應急轉貸基金,擴大小微企業轉貸方式創新試點和農民住房、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質押融資試點。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優化國有企業布局,加快國有資本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推進國有企業、國有資本采取混合所有制方式開展增量改革重組。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建立國有資產出資人監管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改建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全面啟動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試點,積極推進石油、天然氣、鹽業等重點行業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鞏固和擴大“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成果,放寬市場主體住所登記條件,加快全程電子化登記改革,建立統一的市場監管平臺,切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深化價格市場化改革,推行排污費差別化征收政策,深入推進醫藥價格改革,加強市場價格監管和反壟斷執法。深化農村各項改革,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農村土地使用制度和農村金融改革,深入開展農墾、集體林權、國有林場和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任務。加強分類指導,完善“一市一策”、“一市一試點”政策體系,繼續支持宿遷開展區域協調發展綜合改革試點。
(五)全面提升對內對外開放水平,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認真落實和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推進高水平雙向開放。在落實“一帶一路”戰略中拓展開放空間。圍繞重點產業、重點國別建立產能合作項目庫,建立完善與沿線重點國家和地區的合作機制,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工程建造和裝備制造走出去。強化連云港、徐州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重要戰略節點支撐作用,加快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上合組織國際物流園、境外經貿合作載體和沿線國家國際友城建設。在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中加強區域合作。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加快建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著力抓好長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沿江城際鐵路、南京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長江下游江海聯運港區和長江經濟帶轉型升級示范開發區建設,積極構建長江大通關體制,促進與中上游地區的互動發展。在推動載體創新發展中加快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創新開發區體制機制和運營模式,集聚高端人才、高端技術、高端產業,促進外貿結構與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相協調。強化全產業鏈招商,有序擴大服務領域開放。推進蘇州工業園區開展開放創新綜合試驗,推進中韓鹽城產業園區、淮安臺資企業產業轉移集聚服務示范區等建設。深化蘇港澳合作。建立省級“走出去”綜合服務平臺,加強境外產業合作區和產業集聚區建設,培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本土跨國企業。在與自貿試驗區對接互動中加快形成開放新體制。積極推廣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經驗,復制推廣投資、貿易、金融和綜合監管制度等多項改革舉措。爭取設立國家自由貿易園(港)區。提升昆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建設水平,支持南京海峽兩岸產業協同發展和創新驅動合作試驗區建設。全面推廣“清單化審核、備案化管理”的外資企業設立審批方式,加快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和通關一體化建設,提高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
(六)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建設現代農業。以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和促進農民增收,深入實施農業現代化工程,加快農業轉方式、調結構、強基礎。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發展家庭農場,推進農民合作社規范發展。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推進工程,積極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增強對農業產業發展、基地建設和農戶家庭的帶動作用。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穩定發展優質糧油棉業,推動農牧漁結合,鼓勵主產區糧食就地轉化加工。積極發展設施園藝業、規模畜牧業和特色水產業。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農業生產與農產品加工、流通有機結合,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延伸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和業態,加強糧食收儲設施和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積極推廣“一村一品一店”模式。積極發展開放型農業、休閑觀光農業和遠洋漁業。提高農業物質裝備和技術水平。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堅守耕地紅線,全面劃定永久基本農田,探索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著力提高耕地質量,加大土地綜合整治力度,探索耕地輪作休耕試點。大規模推進農田水利建設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發展節水農業,積極推進農機農藝配套。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和重大技術推廣,開展綠色增產模式攻關。大力發展現代種業。完善現代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健全農業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依法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積極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創新金融支農服務機制,建立農業擔保機構,讓更多資金進入農業農村。
(七)扎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更大力度統籌城鄉區域發展。切實做好城市工作。研究制定加強城市工作實施意見,進一步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按照國家總體規劃,合作共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實施新一輪省域城鎮體系規劃,發揮南京、徐州、蘇錫常都市圈輻射帶動作用,加快建設沿江、沿海、沿東隴海線、沿運河城鎮軸。推進智慧城市、海綿城市和城市地下空間開發、綜合管廊建設,加強歷史名城保護,持續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增強城市宜居性。建設一批具有江蘇特點的特色小鎮。加快構建新型城鎮化推進機制。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有序推進農民工市民化,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完善居住證制度,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創新新型城鎮化投融資、產城融合等體制機制,扎實推進以人的新型城鎮化。加大城鄉統籌發展力度。深入推進城鄉發展“六個一體化”,在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短板上取得新成效。進一步優化區域發展格局。以創新引領、轉型升級為重點推進蘇南提升。深入實施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規劃,加快提升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水平。支持南京江北新區開發建設。以融合發展、特色發展為重點推進蘇中崛起。支持南通陸海統籌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支持揚州跨江融合發展綜合改革試點和泰州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加快蘇中蘇北結合部經濟相對薄弱地區發展。以四化聯動、開放帶動為重點加快蘇北振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組織實施一批關鍵性工程,優化創新南北共建園區體制機制,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推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在更高起點推動沿海地區一體化發展,實施一批海工裝備、新能源、交通運輸與港口物流、旅游等重大項目,加快打造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繼續做好對口支援工作。
(八)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提高綠色發展水平。深入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工程,推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嚴格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抓好生態空間管控與保護,按照農業空間和生態空間紅線保護要求,規范空間開發活動,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加強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加大霧霾治理力度,持續壓減非電用煤,加快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嚴格控制和減少機動車廢氣污染,著力控制揮發性有機物和揚塵污染,強化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嚴格執行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深入開展太湖、長江、淮河以及近岸海域污染防治,限期治理水質不達標國家考核斷面,強化主要入海河流、排污口和沿;@區整治。實施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及濱水環境改善行動。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擴大典型污染土壤修復試點。完成禁養區畜禽養殖場、專業養殖戶關閉搬遷任務,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推進生產方式綠色化轉型,實施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著力推進節地水平和產出效益雙提升。突出抓好重點領域節能,推廣綠色建筑,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行業發展。推廣清潔能源,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綠色產業,推動省級以上開發區建設生態園區。推進美麗宜居家園建設,實施城市環境整治接續提升行動和村莊環境改善提升行動。深入推進無錫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改革試點,支持鎮江生態文明綜合改革試點和低碳城市建設。加快發展公共交通。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和傳統村落保護,彰顯城鄉空間特色。深入推進綠色江蘇建設,新增成片造林25萬畝,撫育森林100萬畝。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創新,積極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綜合改革試點,完善綠色發展評估、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責任追究制度,推動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推進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嚴格執行新環保法,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
(九)加快建設文化強省,促進文化繁榮發展。深入推進建設,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普及科學知識,促進全民閱讀,不斷提升公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弘揚踐行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實施文藝精品創作工程,辦好第三屆江蘇文化藝術節,引導網絡文藝創作健康發展,加強文化人才培養,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事業。加強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普及,實施文脈整理和研究工程。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推進二輪修志工作。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強化文化創意的引領功能,促進文化與科技、金融、信息、旅游等融合,鼓勵新型文化業態發展,擴大和引導文化消費,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業和重點文化產業園區。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增加公共文化投入,優化公共文化服務,健全公共文化設施網絡,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注重運用互聯網和現代科技提升服務水平,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擴大對外文化交流。
(十)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切實保障改善民生。深入實施民生幸福工程,圍繞補短板、;、兜底線,加大民生投入,增加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深入實施居民收入倍增計劃,落實城鄉居民增收政策措施。依法推進企業普遍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落實最低工資標準。完善適應機關事業單位特點的工資制度。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和創業引領計劃,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扶持。全面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劃,深入推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完善大病保險運行機制,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強化基本醫療、大病保險與醫療救助的銜接,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完善實施臨時救助制度,促進慈善事業發展。全面實施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深入推進教育現代化試驗區建設。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大力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促進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支持發展民辦教育和社會教育,積極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推進一流大學與高水平大學、一流學科建設。深入開展“健康江蘇”建設,扎實做好省級綜合醫改試點工作,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完善基層醫療衛生運行新機制,加快構建分級診療體系,強化重大疾病防控,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加快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完善全民健身基礎設施及服務網絡,促進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協調發展。大力發展多層次社會化養老服務,全面落實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人養老服務補貼制度。推進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建設,優化保障性住房供給結構,擴大公租房租售轉換試點,健全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加快將城鎮常住人口納入住房保障體系。全面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實施新一輪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聚焦低收入人口、經濟薄弱村、重點片區和黃橋、茅山革命老區,加大投入力度,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深入推進法治江蘇、平安江蘇建設,完善社會治理制度。加快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規范化建設,強化網格化服務管理。扎實推進政社互動和社區減負,增強基層自治活力。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堅持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加強信訪工作。進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創新升級立體化現代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特殊人群管理服務,防范和打擊恐怖活動,依法懲治各類違法犯罪。嚴肅查處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強化基層法律服務,推動法律援助惠及全部低保人群并逐步向低收入人群延伸。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深入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整治,確保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實施最嚴格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制度,推進專項整治和綜合治理,構建覆蓋從源頭到消費全過程的監管格局。健全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提高公共安全和防災減災能力。
更大力度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強化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和后備力量建設。深入開展國防教育,切實增強國防意識,推進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形成新格局,繼續做好征兵工作,大力支持服務國防和軍隊改革,加強雙擁共建,提高軍轉干部安置和優撫工作質量水平,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奮斗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今年我們將繼續辦好保障改善民生十項實事。一是就業創業方面,新增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36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5萬人,扶持大學生創業1.6萬人,開發2萬個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崗位。扶持農民創業3萬人,組織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10萬人。二是教育惠民方面,完成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項目500個,新建改擴建幼兒園300所。省級免費培訓農村教師6萬人。從秋季學期起,實現全省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全覆蓋,率先對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三是民生托底保障方面,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15元,農村低保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365元。四是人居環境改善方面,新增供水能力50萬立方米/日、自來水廠深度處理能力100萬立方米/日。解決211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新增城鎮污水處理能力40萬立方米/日。有序推進16個試點縣(區)村莊生活污水治理。新增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30萬座。推廣新能源汽車(標準車)6萬輛。改造提升300個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五是關愛婦女兒童方面,建設巾幗電商服務站省級示范點100個,為10萬名留守流動婦女兒童、單親貧困母親、空巢老人提供專業化項目服務。為100萬農村婦女實施專項疾病免費篩查,對符合政策的農村孕產婦給予每人不低于500元的住院分娩補助。全面落實困境兒童救助保護制度。六是健康與養老服務方面,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425元;竟残l生服務補助標準提高到人均不低于50元。新建100個街道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2000個社區老年人助餐點。對醫療救助對象個人自負費用按70%以上的比例給予救助。向5萬名貧困殘疾人發放輔助器具補貼,建立500個殘疾人之家。七是住房保障方面,新開工城鎮棚戶區、城中村改造25萬套,基本建成20萬套。改造農村危房1.5萬戶。八是便民出行方面,新改建農村公路4000公里、橋梁7000座,開通鎮村公交的鄉鎮達650個,13個省轄市開通互聯網掌上公交,與10個省(市、區)100個城市聯網售票。九是公共文化和體育方面,建成4000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綜合提升4000家農家書屋服務功能。為經濟薄弱地區農村免費放映電影12.5萬場。完善城市社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新建健身步道500公里,567個鄉鎮建成多功能運動場。十是脫貧奔小康方面,對農村低收入農戶全面建檔立卡,60萬以上低收入人口人均收入提高到6000元。
四、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按照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堅持改革創新,加快服務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潔政府建設,在更高起點上開創政府工作新局面。
堅持為民施政,加強服務政府建設。堅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三管齊下,把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推向深入,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切實履行好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職責。推動政府部門數據共享,推進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清單,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和效率。整合建立省級政務服務熱線,完善政務服務體系,優化政務服務流程,全面實行“一個窗口”對外受理,健全服務事項網上協同辦理機制。完善激勵機制,加強績效管理,充分調動各方面干事創業積極性。強化為民意識和服務意識,持續改進工作作風,恪盡職守、勇于擔當,切實解決基層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狠抓工作落實,健全督查問責機制,打通政策落實的梗阻與障礙,整肅懶政怠政等不作為行為,不斷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
推進依法行政,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全面推進法治政府、法治市場、法治社會一體化建設,使法治成為江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以制度安排把政務公開貫穿政務運行全過程,完善政府新聞發布工作,大力推行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制度,實施動態管理。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提高政府立法質量。推進規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開展重大政策舉措第三方評估。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和綜合執法。加強行政復議工作。啟動實施“七五”普法活動,營造崇尚法治的良好社會氛圍。加強行政權力制約和監督,自覺接受黨內監督、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司法監督,加強行政監督和審計監督,完善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機制,確保權力在法治軌道上正確運行。
全面從嚴治政,加強廉潔政府建設。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切實遵守中央八項規定、國務院“約法三章”和省委十項規定精神,嚴格執行廉潔自律準則和紀律處分條例。自覺踐行“三嚴三實”要求,堅持不懈糾正“四風”,堅決懲治和查處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支出,繼續加強機關辦公用房管理。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加快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堅持有腐必懲、有貪必肅,嚴肅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加強黨風廉政教育,推進廉政文化建設,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努力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實施“十三五”規劃,完成今年目標,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緊密同志為,,在中共江蘇省委領導下,堅定信心、攻堅克難,開拓創新、扎實工作,為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而不懈奮斗!
年全國兩會開幕式觀
時間:2023-09-15 13:0:59全國兩會心得體會范文
時間:2023-09-16 06:0:16學習全國兩會政府工
時間:2023-09-14 13:0:082019年最新政府工作報告出
時間:2023-09-15 2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