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點工作
(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堅持項目建設更加突出重點,招商引資更加突出集群,企業服務更加突出實效,要素保障、載體平臺更加完善到位,促進經濟持續健康運行。一是持續提升三項重點工作水平。項目建設方面,認真開展“項目質量年”活動,以“促投資、抓進度、保成效”,創新投資方式,注重投資效益,全面提高項目開工率、資金到位率、投產達效率,力爭150個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00億元以上、新謀劃100個以上大項目好項目。招商引資方面,整合招商力量,創新招商方式,強化企業主體地位,突出產業招商、專業招商、以商招商、精準招商,注重招大引強、招新引高,注重引項目引資金與引平臺引智力相結合,落實完善招商引資獎勵政策、招商項目跨縣區擺放“飛地”政策等,組織承辦好首屆快餐食品博覽會、第六屆鎂博會等系列特色招商活動,著力抓好30個擬落地、30個簽約和40個重點在談項目的跟蹤落實,力爭引進省外資金260億元、境外資金7.3億美元,進出口總額增長8%。企業服務方面,牢固樹立服務企業就是服務發展的理念,將“扶優”與“救急”、“渡難關”與“促轉型”結合起來,重點扶持一批帶動作用強、成長性高的企業,幫助開展用工對接、產銷對接等,提高服務企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二是不斷增強三項要素保障能力。金融服務方面,積極爭取省級金融機構在信貸規模、業務授權、創新試點等方面給予支持,保持貨幣信貸平穩增長;有效開展銀企對接活動,搭建金融機構與重點項目、中小微企業對接平臺;優化程序并擴大“助保貸”業務量;設立過橋資金池,防止資金鏈斷裂帶來風險;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探索建立文化旅游、金屬鎂、汽車產業發展基金和股權投資基金,鼓勵支持更多企業通過境內外上市、新三板掛牌、發行私募債等方式直接融資。建設用地方面,推進國土空間優化發展實驗區建設,優化建設用地布局;認真執行土地利用規劃,依法規范和集約節約使用土地,挖潛土地使用潛力,盤活現有存量土地,著力解決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問題,穩妥推進新建房地產和城市綜合體類商業地產項目,提高土地供地率和投資強度;做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人地掛鉤和農村土地綜合治理工作,保障發展用地。人力資源方面,實施全民技能振興等系列專項提升行動計劃,完成職業技能培訓3萬人次以上,創新服務企業用工模式,改善人力資源供給結構;著力培育引進一批高層次急需人才,用好本土人才,充分發揮好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作用,實實在在解決好人才的后顧之憂,使人才引得來、留得住、用得好。三是繼續夯實三個載體平臺。推動產業集聚區提質轉型創新發展,不斷強主導、改體制、晉位次,著力完善供氣、供熱、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和檢驗檢測、技術創新等公共服務設施,力爭?h、鶴淇、金山3個產業集聚區達到一星級標準,寶山創建二星級產業集聚區,提升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省經濟開發區發展水平。加快服務業“兩區”建設,完善實施好“兩區”建設專項推進方案和專項規劃,打造淇水灣文化旅游風情街、商業步行街等一批特色商業街區,建設一批適合服務業融合發展的城市綜合體、商務樓宇等新型載體,推進40個超億元項目建設,力爭完成投資50億元以上,不斷提升“兩區”的集聚輻射能力。完善用好口岸平臺,拓展完善海關和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功能,加快推進鎂加工、電子信息等省級出口基地建設,積極申報綜合保稅區、汽車電子電器特色產業基地,努力打造全省一流、輻射豫北的區域性開放平臺。
(二)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實施好主導先導產業集群培育行動計劃,加快培育2個千億級和6個超百億級產業集群,著力提升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建設水平,推動制造向創造轉變、速度向質量轉變、產品向品牌轉變。一是改造提升傳統主導產業。堅持發揮優勢、延鏈補鏈、對接終端,加快推進煤基新能源新材料基地建設,積極推進煤化一體化項目,建成投產鶴淇電廠和可降解塑料等5個精細化工項目,實施好華石能源新型煤化工項目二期、鶴煤集團低熱值煤發電等項目,力爭煤電化材一體化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00億元;圍繞打造中國快餐和早餐食品工業化基地,加快推進賽德50萬噸快餐、超匯工業園等18個總投資144億元的重點項目,年內完成投資41億元,持續提升“鶴壁食品”影響力,力爭食品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00億元;加快宇風改裝車、天海國際高端線束出口工業園等12個總投資82億元的在建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推進汽車整車項目,完成投資20億元以上,力爭汽車零部件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0億元。二是做大做強新興先導產業。堅持擴規模、成集群、提效益,加快推進特色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和“中國鎂谷”建設,努力把新興產業培育成主導產業。落實完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政策,實施好華塑高分子新材料產業園、榮興電子科技產業園等總投資105億元的11個在建重點項目,服務好上海斐訊通信產業基地等總投資119億元的6個新開工項目,力爭電子信息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0億元;完善提升國家鎂及鎂合金質檢中心,加快建設鎂交易中心、富士康科技園,壯大鎂業集團,力爭金屬鎂精深加工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0億元。同時,積極抓好聆海家居、朝歌紡織等高成長型企業發展,力爭把現代家居、紡織服裝2個產業打造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三是提速發展現代服務業。突出休閑旅游和新型物流兩個新業態,在特色化、品牌化上下功夫求實效。休閑旅游方面,圍繞項目建設、配套服務、體制創新三個突破提升,以“一區兩帶四板塊”為重點,推進旅游綜合體、?h古城、古靈山、淇河生態文化旅游度假區、淇水灣朝歌文化園、華漫文化旅游城、古瓷窯博物館等10個文化旅游重點項目建設,發展壯大文化旅游集團,積極推進旅游資源整合和鏈條銜接,探索全域旅游體制改革新模式,創建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挖掘提升淇河文化、鬼谷子文化、民俗文化、春節文化等,叫響“詩意淇河·生態鶴壁”品牌,實現接待游客、旅游總收入分別增長15%和20%以上。新型物流方面,大力發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鼓勵制造企業分離物流業務,爭取年內新增3家3A級物流企業;完善物流信息服務、煤炭現貨交易、電商物流交易等新型物流平臺,搭建物流企業與鄭州航空港、保稅物流園區、鄭歐班列等對接推介平臺,加快煤炭物流、商貿物流、食品物流等專業園區建設,開工建設晉能集團、省投資集團2個煤炭物流基地,積極創建省級示范物流園區;以電子商務為切入點,加快培育壯大農業硅谷產業園、宏昌物流園、店連店電商科技園等重點企業,促進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引領新型物流跨越發展,力爭物流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10%以上。
(三)提升現代農業水平。瞄準全國前列目標不動搖,以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為抓手,加快推進糧食生產方式、農業經營體系、物資裝備、農業產業體系、農業信息科技現代化,持續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一是不斷壯大農業產業集群。全面提升3個省級示范產業集群發展水平,力爭形成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農業產業集群10個;提升發展22個市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加快鶴?焖偻ǖ蓝际猩鷳B農業帶、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都市生態農業園等建設。二是積極完善農業經營體系。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導規范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00家以上、家庭農場200家以上;積極創建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綜合標準化示范市,提升農業綜合標準化服務水平;培養一批高素質職業農民,激發農民的創新、創業活力。三是切實增強物資裝備能力。落實農業政策,加大資金投入,推進農田水利灌溉、引水補源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工程建設,持續夯實農業發展基礎;總結推廣高產創建模式,完成42個小麥和39個玉米萬畝高產示范片創建任務,新建高標準糧田16萬畝;優化農機裝備結構,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積極創建全國現代農業氣象示范市,增強防災減災和穩定增收能力。四是持續強化科技信息支撐。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和重大技術推廣,推進良種育繁推一體化,建成投用11個基層農技推廣區域站,力爭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0%以上;完善農業信息化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實施好農業信息進村入戶工作,健全農業信息化服務體系。五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減少農業投入品過量使用,逐步退出超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生產,推進農業廢棄物轉化利用,嚴格保護耕地和水資源,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農業。
(四)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突出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土地制度改革和城鄉一體化示范區、中心鎮、美麗鄉村建設,進一步提高新型城鎮化建設質量和管理水平。一是重點提升單元組合型城市建設水平。高標準完善城鄉總體規劃、淇河右岸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城市道路、供熱等專項規劃。突出淇水灣商務休閑區、高鐵廣場城市綜合體、電子新城核心區等重點區域建設,淇水灣商務休閑區6個主骨架項目主體完工、6個配套項目形成施工高潮;提升淇濱區建成區功能,提高商務中心區和中心城區輻射帶動能力。統籌提升老城區建設發展,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老城區供熱覆蓋面積達到350萬平方米,持續改善生活生產環境。推進兩縣新老城區聯動協調發展,壯大縣域、鎮域經濟,增強綜合承載能力和發展活力。二是著力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深化城鄉一體化試點工作,落實完善“1+10”政策體系,促進人口有序轉移;積極穩妥推進新農村和新型社區建設,抓好太行山東麓和淇河沿岸美麗鄉村示范帶建設;啟動第二批100個農村人居環境示范村創建,保護宣傳好古村落,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三是繼續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加快建立多元化城鎮建設籌資機制,統籌實施好鶴淇電廠中水回用和集中供熱等一批城鎮基礎設施擴能增效項目,建設一批公共服務設施;加快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建設,著力推進鶴輝高速等總投資64億元的10個重點交通項目,年內完成投資25億元,鶴?焖偻ǖ、東大線年內主體完工,新老區快速通道改建啟動,縣鄉村公路新建220公里。四是切實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扎實做好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利用好鶴壁城市云計算中心建設成果,完善公共信息平臺、數字城管平臺功能;改革創新城市管理服務體制機制,加強和改進交通秩序、社區物業、衛生死角、城市噪音等治理,加快天賚渠、二支渠、湯河等城市河道治理和背街小巷路面改造,積極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推進城市自然綠化、精細綠化、立體綠化,提升美化凈化綠化及管護水平;出臺政策措施,制定完善規劃,多方籌資投入,更新公交車輛200臺,新增公共自行車2000輛,切實方便居民出行。
(五)全面深化改革創新。繼續統籌推進、勇于攻堅,努力在若干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快構建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一是扎實推進各項改革。支持鶴山區綜合改革實驗區加快發展,支持山城區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支持開發區、寶山產業集聚區、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提升發展。全面完成市縣政府機構改革,穩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完善預算管理機制,推進部門預決算公開,改革財政科技經費分配機制,清理規范財稅優惠政策;推進金融機構改革重組,啟動農村金融改革試點工作。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穩步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確權頒證和集體林權、人地掛鉤改革,積極發展“土地銀行”和“農村土地信托”。統籌推進醫藥衛生體制、產業集聚區和服務業“兩區”建設管理體制機制、交通運輸體制機制、商事制度、公車制度、價格、行政區劃等改革。二是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積極培育創新主體、搭建創新平臺、完善創新載體、實施創新專項,積極推動科技開放合作,促進以科技創新為重點的全面創新。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積極創建科技金融試點市;引導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深化市校市院合作,建立完善產業研發平臺和科技金融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充分發揮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河南研究院、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鶴壁中心、南京林業大學河南聆海家居研究院等平臺作用,發揮省肉禽和市高性能鎂及鎂合金、汽車電器、光電子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作用,積極推進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鶴壁研究院、中國農科院大用肉禽研究院等研發機構建設,多出科技創新成果,多將成果就地轉化。三是大力發展民營經濟。落實完善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實施轉型升級引領企業培育工程和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健康發展行動計劃,引導中小微企業突出特色和主業,增強產品競爭力,培育一批“小巨人”企業。充分尊重企業家的創造、選擇、個性,引導支持企業家改革創新、外引內聯,不斷把企業做大做優做強。
(六)推進文化發展繁榮。扎實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提高城市的文化內涵和品位,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高質量的文化服務。一是深入推進文明創建。積極開展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深入推進體系建設,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大力弘揚鶴壁英模精神,持續開展“鶴壁好人”評選活動,進一步倡樹文明新風尚;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高全社會的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二是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繼續實施好文化活動進基層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強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提高文化中心和藝術中心等利用率開放度;加大文藝優秀人才培養引進力度,激勵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創造性,推出更多具有鮮活時代氣息、濃郁地方特色的精品力作;做好衛河(永濟渠)?h段、黎陽倉遺址、大賚店遺址、鶴壁古瓷窯等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三是培育壯大文化產業。充分發揮牛派藝術、陶瓷、泥塑、石雕手工藝等文化資源優勢,努力打造文化產業集群;支持四季青文化廣場等做大做強,引導企業提供更多個性化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不斷提高文化消費水平。四是著力打造節會品牌。結合我市文化旅游資源優勢,打造常態化的節會活動和文化演出,有序舉辦民俗文化節、櫻花節、詩歌會賽、文博會等,持續辦好省歌舞演藝集團月演出、“芝麻官大舞臺”周演出以及1000場日常文化演出,提高層次和內涵,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年全國兩會開幕式觀
時間:2023-09-15 13:0:59全國兩會心得體會范文
時間:2023-09-16 06:0:16學習全國兩會政府工
時間:2023-09-14 13:0:082019年最新政府工作報告出
時間:2023-09-15 2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