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扎實做好工作
今年是落實科學發展跨越發展行動計劃的第一年,也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最后一年。我們必須以新狀態適應新常態,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良好作風和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堅定信心、搶抓機遇,自加壓力、主動作為,加快推動科學發展跨越發展。
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系列重要講話和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支持福建進一步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市委四屆七次、八次全會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好中求快,堅持綠色發展,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全力做好迎接高鐵到來各項工作,深化改革開放、突出創新驅動、做強產業支撐、加強民生保障,努力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南平。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公共財政總收入和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均增長1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外貿出口增長8%,驗資口徑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旅游接待人數和收入均增長3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4%以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5%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5‰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5%,完成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年度節能減排任務。
重點抓好以下九個方面的工作:
(一)發揮投資拉動作用,落實科學發展跨越發展行動計劃
加快實施重點項目。認真落實行動計劃確定的722項總投資7166億元的重大項目,全年實施重點項目350個,總投資2645億元,其中在建項目269個,年度計劃投資408億元。用好用足中央、省上扶持南平發展的政策,繼續策劃生成一批帶動力強的重大產業項目、基礎設施項目和民生工程項目,形成策劃一批、儲備一批、開工一批、投產一批的項目滾動發展格局。
持續完善基礎設施。建成京福高鐵南平段,加快建設南三龍鐵路、衢寧鐵路,扎實推進浦建龍梅鐵路前期工作。加大武夷山機場航線航班培育力度,積極推進武夷山新機場前期工作。建成京臺高速公路南平段和邵光、延順高速公路,新增通車里程175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速”;加快建設南平聯絡線和順邵高速公路,加快推進武夷新區繞城高速、廈沙高速南平連接線前期工作。加快國省道干線和農村公路改造升級,建成武夷新區、南平安濟等5個客貨運及公交場站。加快中海油海西天然氣管網二期工程南平段、華電邵武火電廠擴建等項目建設。加快4G移動基礎網絡和光網城市建設。
強化項目要素保障。加大協調服務力度,開通審批綠色通道,推行項目交叉并聯審批,深化行政審批“三集中”改革。健全政銀企對接機制,爭取銀行業金融機構更多的支持,擴大信貸規模。推廣PPP等建設運營模式,創新方法籌措建設資金。堅持和諧征遷,積極爭取用林用地指標,保障重點項目用地需要。
(二)積極迎接高鐵到來,推動第三產業快速發展
做好迎高鐵到來各項準備。全力實施迎接高鐵時代到來行動方案,加快推進與高鐵配套銜接的交通、旅游、城建、物流等重點項目建設,確保與高鐵同步建成投入使用。搶抓高鐵通車機遇,把發展旅游業和現代服務業作為主攻方向,圍繞“進得來、行得暢、容得下、留得住、玩得好、能消費”的工作要求,完善吃住行游購娛等要素,加快現有服務業企業提檔升級,培育一批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推動第三產業實現有速度、有質量的發展。
構建大武夷旅游格局。進一步整合全市旅游資源,創新宣傳營銷模式,持續開展“一元門票游大武夷”活動,加強市內旅游聯盟和跨區域跨行業合作,完善旅游運作機制,打響大武夷旅游品牌。精心打造以武夷山為龍頭,有機串聯各縣(市、區)特色景區景點的旅游交通網絡體系和旅游線路,統一策劃營銷運營。加快推進武夷山五夫、下梅、邵武和平古鎮、建陽考亭、延平溪源庵、政和佛子山等旅游項目建設,建成4條旅游景區公路,啟動3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創建工作,力爭全年新增8個以上國家4A級旅游景區、20個以上旅游休閑集鎮和特色村。加快智慧旅游建設,加強旅游市場監管,推進景區、旅行社、旅游住宿等要素標準化、規范化、智能化建設,促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進市本級三大產業組團綜合性物流園區建設,各縣(市、區)規劃建設一個物流產業園,加快城市商貿綜合體和專業街區建設。支持群眾剛性住房需求,推動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產業,推進武夷山紫陽古城、延平新城電子商務產業園建設,鼓勵個人電商創業,扶持一批電商企業發展壯大。培育發展新興服務業,吸引企業集團總部、交易平臺、金融保險等機構進駐南平,加快發展會展經濟、醫療保健、養老養生、體育健身以及信息、咨詢、中介及其他服務業。
(三)堅持大招商招大商,培育壯大優勢主導產業
提升招商引資實效。整合招商資源,推動綜合招商與小分隊招商、產業鏈招商與專業園區招商相結合,實施“回歸工程”,加強與省屬國企對接,積極開展對臺招商。主動參與“6·18”、“9·8”等重大展會,重點辦好“5·13”投洽會和“11·16”茶博會,力爭全年招商合同項目總投資達3000億元。落實招商優惠政策,全力抓好項目落地,對引進重大項目實行“一對一”跟蹤服務,確保當年引進項目開工率70%以上。
做大做優特色產業。推進食品加工、旅游養生、機電制造、竹加工、生物醫藥等千億五百億產業行動計劃,圍繞“5+3”產業,進一步明確各縣(市、區)的主攻方向,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加快市本級三大產業組團和各縣(市、區)專業園區建設,完善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促進產業集聚發展。按照世界眼光、國際標準、閩北特色的要求,建立產品標準化體系、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和商標品牌保護體系,打造武夷食品、武夷旅游、武夷茗茶、武夷竹業等品牌,提升產業競爭力。
實施龍頭促進計劃。落實工業穩增長、扶持現有企業增資擴產、幫扶企業解困等政策,鼓勵企業通過上市融資、發行債券和戰略重組等方式快速擴張,支持中小企業在新三板上市。扶持圣農集團、太陽電纜、南孚、歐浦登光學、福矛酒業等一批現有企業做大做強,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實施80個總投資221億元的重點技改項目,新增產值億元以上企業65家、5億元以上企業5家。突出品牌帶動,新注冊商標500件以上,新申報福建名牌產品15項,新增中國馳名商標2件、省著名商標30個。
(四)建設特色現代農業,著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提升農業規模化產業化水平。抓好糧食產能區和高產示范片建設,強化糧食安全保障。實施現代農業發展行動計劃,加強農業“五新”技術推廣,實施種業創新工程,扶持“育繁推一體化”種子示范企業發展。引入工業化、信息化手段,加快建設設施農業基地,推動畜禽養殖業適度規模經營,培育百合花、丹桂、薏米、桔柚、錐栗等地理標志產品和特色農產品,發展筍竹、茶葉、煙葉、油茶、食用菌、中藥材等產業和果莊、茶莊、漁莊、山莊等休閑農業,實現三次產業聯動發展。
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建設高標準示范農田7萬畝。開工建設浦城王家洲、松溪虎洋、政和昌岐洋水庫,加快光澤茶富水庫前期工作,完成22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20條中小河流綜合治理項目。完成農村路網建設改造350公里、危橋改造33座。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8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創新農業經營方式。放活土地經營權,健全縣鄉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加快推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完善土地林權流轉抵押機制,探索建立農村產權綜合交易中心。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發展家庭農場100家,規范提升農民合作社,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盤活鄉村集體資產資源,培育壯大鄉村集體經濟,新增一批村財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建制村。
推進科學扶貧精準扶貧。落實扶貧開發政策和對口結對幫扶機制,推進山海協作共建產業園區。堅持“輸血”、“造血”并重,支持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偏遠山區和庫區發展。整合部門扶貧開發資金,抓好產業扶貧、扶貧到戶、整村推進、異地搬遷扶貧、基礎設施攻堅、公共服務提升等“六大工程”,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力爭全年減少貧困人口3萬人。
(五)加快建設武夷新區,打造國際旅游養生度假城市
優化城市組團布局。圍繞建設“世界遺產地、綠色生態城”目標,完成城市設計導則編制,統籌規劃“一城六片”,加快推進童游、將口、興田三大組團建設,科學布局南林核心區,建設低樓層、低密度、厚重感強的建筑,做到依山就勢、錯落有致,爭創全國綠色建筑示范城區和國家園林城市。按照建陽、武夷山與武夷新區一體化發展的要求,統籌謀劃城鄉規劃管理、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建筑風格風貌和產業發展空間布局,促進教育衛生、文化體育、金融保險、就業保障等公共服務資源共建共享。
加快公建設施建設。全線開工快速通道和軌道交通、崇陽溪旅游景觀慢道工程,完善核心區城市骨干路網。建成新區四所學校、赤岸統建房、山體公園一期等項目,加快市民廣場、新嶺統建房建設,開工建設森林生態博物院、云谷小區、文化中心、博物館、森林公園、醫院等項目,完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有序引導人口、城市功能配套及發展要素向核心區集中集聚。
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加快發展食品加工、旅游養生、生物醫藥等產業和新材料、新能源等綠色產業,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現代物流、會議會展、體育賽事等現代服務業。加快武夷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整合市本級三大產業園區、武夷山市園區建設的資源,積極申報創建省級和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六)持續共建美麗南平,構建宜居宜業城鄉環境
加快延平新城建設。圍繞打造“山水宜居之城、活力創業之城”目標,加快新城城市功能區和產業啟動區建設,完成高鐵站前片區綜合配套、南平新大橋北幅橋、濱江北路,開工建設朱熹路五期、從彥路、疏港路、蓮花山道路、西芹大橋等路橋,加快城區4個體育公園和延平書院等社會事業設施建設,實現新老城區聯動發展。加快電纜城和白炭黑林產化工循環經濟園建設,持續推進“退城進園”,推動產城融合發展。
做精做美縣域城市。圍繞“人進城、建好城、管好城”要求,加快邵武、光澤省級新型城鎮化試點建設,推進省級、市級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和仙陽省級“小城市”培育試點鎮建設,就近就地轉移農業人口。開展城鄉總體規劃修編,推進“多規合一”,優化空間布局,同步推進舊城改造和新城建設。持續實施“六個一”工程,各縣(市、區)建設或改造提升一條民俗文化街、一個主題文化公園、一個城市商貿綜合體、一個4A級旅游景區、一個完整社區、一個專業產業園。繼續實施宜居環境建設行動計劃、“點線面”攻堅計劃和“五千工程”,提升城區“三邊三節點”規劃和景觀整治水平,加強城市管理,推動社區共建共享。
豐富美麗鄉村內涵。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加快打造百個美麗鄉村試點,推進高速、高鐵、國道兩側千里生態綠廊建設,持續抓好萬人保潔工作和“兩違”綜合治理工作,進一步優化農村人居環境。加大對歷史文化資源和古村落、古建筑分級保護力度,對文化底蘊深厚、田園風光秀麗等特色鮮明的村莊,按照A級景區標準同步規劃、同步建設,提升美麗鄉村建設品位。
年全國兩會開幕式觀
時間:2023-09-15 13:0:59全國兩會心得體會范文
時間:2023-09-16 06:0:16學習全國兩會政府工
時間:2023-09-14 13:0:082019年最新政府工作報告出
時間:2023-09-15 2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