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總體要求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法治滄州建設的開局之年,做好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工作,意義十分重大。
縱觀當前國內外發展形勢,挑戰與機遇并存。世界經濟緩慢復蘇,但總體增長疲弱態勢難有明顯改觀;我國經濟處于“三期疊加”的特殊階段,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但從長遠看,我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速度更趨平穩、動力更為多元、結構更加優化,具有巨大的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滄州區位獨特,優勢明顯,蘊含著諸多有利發展的積極因素。特別是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與《河北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兩大國家戰略的深入推進,一大批戰略支撐項目的跟進實施,我市的發展潛力將進一步釋放,后發優勢將進一步彰顯,具備了“穩”的堅實基礎和“進”的有利條件。我們既要增強憂患意識,把困難和挑戰估計得充分一些,更要堅定發展信心,搶抓發展機遇,唱響“大開放、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主旋律,奮力開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中央和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打造河北沿海地區率先發展增長極和京津冀區域新的增長極目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提高發展質量效益為中心,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穩增長、調結構、上項目、惠民生,促進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加快建設創新之城、產業之城、文化之城、生態之城、好人之城。
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全部財政收入增長7%,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以上,直接利用外資增長10%,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7‰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達到省控制目標。今年主要指標的設定,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特別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既充分考慮了今年的宏觀經濟形勢,又兼顧了我市的發展基礎和條件;既貫徹了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又體現了打造增長極的現實需要,有利于調動全市上下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打造滄州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的“升級版”。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將注重把握好以下六個方面:一是更加注重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努力實現新常態下又好又快發展。順應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趨勢性變化,更加積極主動地調結構、轉方式,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推動發展質量、效益不斷提升,速度、規模較快增長。二是更加注重創新驅動,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搭建創新平臺,完善創新政策,豐富創新手段,破解創新瓶頸,推進全民、全域、全方位創新。突出抓好科技、人才、金融、管理等關鍵領域改革創新,提升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三是更加注重利用社會資本,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著力消除體制機制障礙,打破束縛民資進入的“天花板”,構建服務市場主體的“助推器”,引導支持各類社會資本投向實體、活躍經濟。四是更加注重對接京津,全面融入協同發展大格局。找準對接著力點、切入點和共贏點,促進規劃銜接、產業對接、功能承接、交通聯接,推動與京津合作取得更大突破。五是更加注重生態環境建設,加快打造生態滄州、美麗滄州。強化生態意識、環保意識,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扎實推進大氣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和綠化造林工作,讓全市人民享受碧水藍天,呼吸到新鮮空氣。六是更加注重民生保障,解決好群眾訴求和關切。認真辦好群眾衣食住行以及就業、教育、文化、醫療、養老等惠民利民實事,努力為全市人民營造工作安心、生活舒心、辦事順心、安定和諧的社會大環境。
各位代表,搶抓歷史機遇,推進率先發展,既是省委、省政府的希望和重托,更是全市人民的厚望和期盼,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全力攻堅,就一定能夠圓滿完成全年的任務目標!
三、主要任務
重點抓好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統籌推進“三大經濟板塊”,快速提升綜合實力。堅持分類指導,統籌兼顧,協調推進沿海經濟、中心城區經濟和縣域經濟,形成多極支撐、多元發展的新格局。
全力推進沿海經濟率先發展。深入實施沿海開放帶動戰略,推動工作重心從大規;A設施建設向加速臨港產業聚集轉變,確保渤海新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加快河北海偉液體化工、浙江和潤糧油等系列碼頭建設,進一步提高港口運營能力,確保黃驊港口岸正式開放,力爭綜合保稅區申報成功,全年完成吞吐量2.2億噸,集裝箱50萬標箱。做大做強“九大功能園區”,突出抓好北京生物醫藥產業轉移基地、航天科技煤制合成氣等一批產業項目。大力發展物流貿易,培育優勢物流企業,力爭完成物流貿易額1600億元。加快黃驊新城、南大港濕地國際旅游城、中捷歐洲特色街區建設,進一步完善道路管網、商貿餐飲、教育醫療、休閑娛樂等配套功能。積極推進石港、邯港高速公路盡快開工建設,加快石(衡)港城際鐵路、首都第二機場至黃驊港城際鐵路前期工作,抓好滄州到港口地方鐵路客運開通工作,構筑對接京津、聯通腹地、便捷暢通的綜合交通體系。
促進中心城區經濟突破提升。依托滄州開發區、滄東開發區、滄州高新區和新華、運河兩區,大力發展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進一步做強中心城區產業支撐。以北京現代四工廠、汽車配件產業園和核燃料產業園落戶中心城區為重要契機,加快規劃調整、征地拆遷、手續跑辦、配套設施建設等相關工作,確保按時間節點強力推進。發揮滄州高鐵站周邊40平方公里區域功能完備、設施齊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項目可直接落地的優勢,積極承接京津新能源、新材料、總部經濟、文化創意、教育醫療等產業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努力打造滄州現代產業基地,帶動中心城區經濟提速發展。
著力提高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強化縣域工業主體地位,以園區建設為載體,發展壯大特色產業,推進項目向園區集中,園區與城鎮融合發展,力爭主營業務收入超200億元園區達到8個,超500億元3個。支持任丘加強與華北油田、華夏幸福基業戰略合作,推進油地共建,打造白洋淀產業新城;支持鹽山、孟村加快管道裝備產業轉型升級,做大規模,提升水平;支持肅寧、南皮、河間依托優勢產業,推進裘皮城、五金城、冀中澳林博覽城建設;支持青縣、泊頭、東光、獻縣進一步做強主導產業,提升品牌產品影響力;支持海興大力發展綠色能源產業;支持吳橋加快打造旅游名縣。
(二)突出創新驅動,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堅持把創新驅動貫穿于經濟發展全過程,推動以科技創新為重點的全面創新,聚集創新資源,激發創新活力,著力打造“創新之城”。
培育激活企業創新主體。引導企業和社會資本加大研發投入,建立研發機構,完善研發體系。鼓勵優勢企業建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在精細化工、機械制造、智能裝備、清潔能源、信息技術等領域,開展關鍵核心技術和重大科技成果聯合攻關。對重大技術改造及研發項目給予優先支持,培育壯大一批具有創新引領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旗艦型企業。鼓勵企業實施產品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以創新提水平,以創新求發展。
建立健全科技創新機制。推進落實《鼓勵和支持人才創業的十條措施》,積極推行科技成果產權制度改革、股權和分紅激勵等政策,促進技術資本化、人才股份化,全面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和應用,推動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發展。加快引進一批引領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高層次人才,吸引“兩院”院士、京津研發機構帶項目、帶技術、帶團隊到我市創新創業。用足用好推向全國的6項中關村政策,打造自主創新示范區、創新驅動先行區。
實施“科技創新三年計劃”。堅持培育、引進并重,力爭用三年時間,實現“四個一百”目標,即: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0家,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和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實現翻番增長;搭建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階梯,新增“科技小巨人”企業100家;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新增市級以上企業孵化器、產業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工程技術中心等公共技術創新服務平臺100個;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實施國家級、省級科技創新項目100個。通過三年計劃的推進實施,不斷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為我市轉型升級、綠色崛起提供有力支撐。
(三)做強項目支撐,夯實經濟發展根基。堅持把投資和項目作為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持續加大重點項目建設力度,為打造“產業之城”積聚新能量。
狠抓龍頭項目帶動。著眼發揮重大項目的裂變效應,全力抓好30個重大戰略支撐項目,帶動一批配套項目和產業集群迅速膨脹壯大。以華北石化千萬噸煉油為龍頭,帶動后續80萬噸PX、120萬噸PTA等產業鏈項目,打造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以海興核電、核燃料產業園為龍頭,加快前期工作,力爭今年取得核準,早日開工建設,打造河北新型清潔能源基地;以北京現代四工廠30萬輛整車為龍頭,帶動近百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和相關產業聚集發展,打造整車制造、出口及零部件加工基地;以華泰萬國石材城為龍頭,吸引更多石材加工銷售企業集群發展,打造國內一流的石材集散基地;以中鐵裝備制造為龍頭,推進實施300萬噸冷軋薄板、300萬噸超細粉等延伸配套項目,打造裝備新材料生產基地。通過“五大龍頭”的推進實施和后續項目的配套跟進,帶動3000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形成5個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元的產業園區。
狠抓項目謀劃儲備。按照“干凈、高端”要求,深入謀劃一批與京津合作項目、高科技含量項目、綠色循環低碳項目和后工業化項目,確保市級重點項目庫儲備超億元項目1000個以上,超10億元產業項目300個,30億元產業項目30個,列入省重點建設項目30個,力爭一批項目進入省“十三五”建設計劃。
狠抓項目督導落實。深入實施重點項目領導分包責任制和“4+2”觀摩考評機制,引導優質資源向重點項目、重點產業集中,土地、資金等要素向能開工、能竣工的項目傾斜。高度重視項目質量,著力推進一批產品檔次高、產業鏈條長、附加值高的優質項目。年內新開
年全國兩會開幕式觀
時間:2023-09-15 13:0:59全國兩會心得體會范文
時間:2023-09-16 06:0:16學習全國兩會政府工
時間:2023-09-14 13:0:082019年最新政府工作報告出
時間:2023-09-15 2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