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做好十個方面工作:
(一)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
全面落實中央改革總體部署,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著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實質進展。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分類推進不同功能的國有企業改革,大力發展各類資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對競爭性領域的國有企業,鼓勵引進戰略投資者,鼓勵引入優先股等模式,加大整合重組力度。積極推進國有企業整體上市或主業資產整體上市。對提供公益性產品或服務的國有企業,加大國有資本投入,促其發揮更大作用。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有序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完成20個示范試點縣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堅持依法、自愿、有償,推動土地承包經營權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穩妥探索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創新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機制,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推進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和國有林場改革。積極開展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試點。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實現縣級以上部門預算公開。完善轉移支付制度,逐步取消競爭性領域專項和地方配套,健全一般性轉移支付體系。建立省市縣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加強財政資金績效管理,采取貼息、擔保、后獎補等方式,競爭性安排財政支持企業發展資金。認真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繼續做好“營改增”擴圍試點,清理規范區域稅收優惠政策,推進正稅清費。把政府性債務納入全口徑預算管理,嚴格舉債程序,強化責任追究,做好債務風險防控和化解工作。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擴大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點,全面完成83家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實現村鎮銀行縣域全覆蓋,建立和完善現代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完善擔保體系,合理放大擔保倍數。積極發展消費金融公司、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規范發展小額貸款公司。推動更多企業進入主板、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及“新三板”上市融資,發展省股權交易市場,鼓勵企業通過債券市場融資。創新保險資金運用方式。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優化金融生態,防范金融風險。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以政府職能轉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承接落實好國務院取消下放的審批事項,建立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制度并向社會公開。堅持與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相銜接,穩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完成省級以下工商、質監、食品藥品行政管理體制調整改革。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力度。分級建立集中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
深化社會事業改革。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創新教師管理機制,推進中小學教師、校長輪崗交流,創新高校人才培養機制,以職業教育招生考試制度改革為切入點,有序推進高考制度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文化開放水平。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健全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和運行機制,鞏固完善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繼續推進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實施“單獨兩孩”生育政策。
(二)促進經濟穩定增長
繼續實施和完善穩定經濟增長政策,擴大有效需求,增強企業活力,鞏固經濟穩定向好勢頭。
繼續擴大有效投入。發揮投資在穩定經濟增長中的關鍵作用,深入推進項目建設提質提效,促進投資穩定增長和結構優化。提升“861”行動計劃,實施一批具有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影響的重大項目,推進一批技術改造重點項目,大力實施新一輪治淮和淮水北調工程,加快高等級公路、快速客運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穩步推進民航機場建設。全年新開工超億元項目1600個以上,建成超億元項目500個以上。
加快發展民營經濟。民營經濟是我省經濟增長的最大潛力和持續動力。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廢除各種不合理規定和隱性壁壘,全面落實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支持民間資本參與經營性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項目建設,制定民營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具體辦法,推進工商注冊制度便利化。加強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和市場化服務平臺建設,加大科技創新、人才引進的服務支持力度,突出解決好融資難、用工難、用地難等問題,推動民營經濟不斷壯大規模、提升水平。
努力促進消費增長。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合理調整收入分配,健全工資穩定增長機制,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培育消費熱點,加快發展健康消費、養老消費、旅游消費、文化和體育消費,積極促進信息消費,實施“寬帶安徽”和“信息惠民”工程。推進城市商業集聚區、15分鐘便民消費圈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村流通體系,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
(三)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以做大做強主導產業為主攻方向,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轉型升級。
進一步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繼續發揮合蕪蚌試驗區引領作用,全面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加強企業創新能力建設,鼓勵企業建立具有產品設計、技術研發和系統集成能力的工程化平臺,加強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啟動科技“小巨人”企業扶持計劃。健全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鼓勵發展企業主導、市場導向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組織實施100項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支持各市首位產業企業創新能力建設。健全人才引進市場化機制,加大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實施力度,啟動創新創業科技團隊扶持計劃和技能人才振興計劃。完善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長效機制,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
進一步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主導產業。大力發展電子信息、智能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新型顯示、機器人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支持企業運用新技術新模式改造傳統產業,加快產業和產品結構轉型升級。推進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重點建設90個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加強質量和品牌建設。做好鋼鐵、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化解產能過剩工作。
進一步加快發展服務業。提升商貿流通和現代物流產業,啟動現代流通綜合試點,加快區域性商貿中心、配送中心和商貿物流園區、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建設,積極培育航空、航運服務和臨港經濟。大力發展研發設計、文化創意、服務外包等產業。出臺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意見,健全服務體系,推進醫養結合。深入實施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引導服務業集聚發展,推動商業模式和業態創新,促進旅游與文化科技生態融合發展、傳統商業與電子商務融合發展。
(四)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
堅持以人為本、優化布局、生態文明、傳承文化,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
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行居住證制度,穩步實施戶籍制度改革,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把進城落戶農民納入城鎮住房和社會保障體系,落實城鄉養老保險制度統籌銜接辦法,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大力提高城鎮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開展省域、跨市域城鎮體系規劃修編,合理確定城市邊界,科學引領城鎮布局。以開發區產城一體化試點為抓手,統籌生產、生活、生態功能,加強地下空間規劃和綜合利用,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加快舊城改造,開展縣城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提質達標行動,推進棚戶區、城中村和老舊管網改造,實施一批綠化亮化工程,提高中小城市品質。加強城市生態保護和文化傳承,保持城市歷史記憶,大力發展地域特色鮮明、彰顯徽風皖韻的美麗城鎮。
積極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支持合肥打造“大湖名城、創新高地”,加快建設環巢湖生態文明示范區和合肥航空港經濟示范區,推動合肥經濟圈一體化進程。積極對接長江經濟帶建設,推進皖江城市帶聯動發展和跨江發展,逐步形成新的城市組團。深入落實和完善支持皖北發展各項政策,加快建設皖北“四化”協調發展先行區,著力構建淮河生態經濟帶,編制實施南北結對合作五年規劃,推動實施一批綜合交通、生態環境治理等重大項目,進一步提高中心城市能級,培育支撐安徽崛起新的增長極。深入推進大別山連片特困地區和皖北地區扶貧開發,實施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加大資源開發、生態保護、金融保障、園區建設等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增強貧困地區內生發展動力。充分利用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戰略平臺,積極推進黃山現代國際旅游城市、池州國際生態休閑城市等核心區建設,進一步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品牌。
(五)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堅持穩定政策、改革創新、持續發展,落實支持保護制度,加快向農業輸入現代生產要素和經營模式,促進農業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
穩定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認真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繼續實施新增糧食生產能力規劃,深入開展糧食生產“三大行動”,建設一批糧食高產高效示范區。加強糧食倉儲設施建設,擴大收儲能力。健全“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激勵機制,大力發展畜牧水產標準化、規模化健康養殖,積極發展蔬菜、茶葉等區域特色農產品。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新建20個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50個農產品標準化基地。大力發展生態友好型農業,推動保護性耕作。加強大中型灌區續建和水閘加固,改造提升小型水利設施,建成748萬畝高標準基本農田。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凈化產地環境,提高我省農產品“綠色競爭力”。
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大對家庭農場的定向扶持,重點支持種養大戶成立家庭農場。促進農民合作社持續健康發展,積極發展股份合作、土地合作等新型合作。按照基地型、集團化、鏈條式思路,做大做強龍頭企業,打造現代農業產業聯合體,推動農產品加工精深化、品牌化、集群化發展。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加快建設美好鄉村。深入開展全國首批美麗鄉村試點工作,完善村莊布點規劃和中心村規劃,加快村莊垃圾污水處理、綠化、道路硬化、改水改廁等工程建設,啟動第二批710個中心村建設。以“三線三邊”為重點,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突出興業富民,吸引社會資本投入鄉村建設和產業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六)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堅持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加快培育參與國際國內合作競爭新優勢,拓展開放發展新境界。
提高招商引資質量和水平。統籌引資、引技和引智,推進精準招商和產業鏈招商,引導外商投資新興產業、新興業態,培育和發展總部經濟。創新招商方式,堅決摒棄拼資源、拼土地、拼優惠政策的做法,堅決防止引進落后產能。加快開發園區轉型升級,充分賦予管理自主權,提升產業承接的規模、質量和集中度。繼續深化與央企、全國知名民企合作,加強區域經濟合作。
加快外貿轉型升級。大力培育外貿經營主體和出口增長源,創新加工貿易模式,積極培育服務貿易、技術貿易,做好先進設備、緊缺資源進口。積極對接上海自貿區建設,推進長三角區域通關一體化,加快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建設,規劃建設口岸經濟區,加快合肥綜合保稅區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市申報設立海關特殊監管區,支持有條件的園(港)區爭取自貿區試點。
大力推進企業走出去。深化對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鼓勵企業通過綠地投資、并購投資等方式到境外開展投資合作,承攬工程和勞務合作項目。積極引導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品牌、技術等跨國經營,推進一批骨干企業建設境外經貿園區,實現集群式發展。建立企業跨國經營激勵機制,加快培育本土跨國公司
年全國兩會開幕式觀
時間:2023-09-15 13:0:59全國兩會心得體會范文
時間:2023-09-16 06:0:16學習全國兩會政府工
時間:2023-09-14 13:0:082019年最新政府工作報告出
時間:2023-09-15 2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