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任務
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一年。世界經濟仍將延續緩慢復蘇態勢,但也存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全國經濟仍將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態勢,但也有不少突出問題迫切需要解決。我們必須把握大局大勢,立足國家戰略,更加積極主動地運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和辦法,不斷開拓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局面。
做好政府工作,要在為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十屆市委五次全會的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以改革統領全局,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持續推動結構調整,持續推進民生改善,持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努力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和科學發展先行者,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發揮示范作用。
綜合各方面因素,建議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新突破,在自貿試驗區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新制度,開放型經濟水平進一步提升。在質量效益提高的基礎上,經濟保持平穩發展,全市生產總值預期增長7.5%左右,地方財政收入與經濟保持同步增長。民生繼續改善,社會保持和諧有序,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保持基本同步,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與國家價格調控目標保持銜接。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持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更加高效,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繼續提高。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環保投入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進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減率完成國家下達目標。
今年要重點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唯有推進改革開放。要著眼于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把改革創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先行探索富有活力、更具效率的體制機制。
全力推動自貿試驗區建設。其核心是加強制度創新,形成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基本制度框架。推進投資管理制度改革,及時修訂負面清單。創新貿易監管制度,建立貨物狀態分類監管模式,促進內外貿一體化。深化金融開放創新,在風險可控前提下,落實人民幣跨境使用、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利率市場化和外匯管理等領域改革試點,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力爭總體方案確定的開放措施全部落地,促進自貿試驗區和“四個中心”聯動發展。構建事中事后監管的基本制度,建立安全審查機制、反壟斷審查機制、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制度、信用管理體系、綜合執法體系和部門監管信息共享機制,提高政府服務管理透明度。建立專利、商標、版權管理合一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完善法制保障,推動制定自貿試驗區條例。建設具有國際水準的自貿試驗區,意義重大,責任重大。必須舉全市之力,落實好這一重大國家戰略,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的示范帶動作用。
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堅持浦東開發開放不動搖,深化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實行市場綜合監管模式,探索知識產權綜合執法體制,深化集成電路產業鏈保稅監管模式改革,繼續推進生物醫藥合同生產試點,突破再制造產業發展的制度瓶頸,完善城鄉公共服務體系,推進陸家嘴金融城管理體制創新。繼續深化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將鐵路運輸和郵政服務業納入試點范圍,提升與全國改革試點的聯動效應。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深化國資改革帶動國企改革,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探索完善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管理體制,建設公開透明規范的國資流動平臺,支持更多國有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實施國有企業分類監管,健全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促進符合條件的國有企業建立長效激勵約束機制。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努力消除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和隱性壁壘,激發非公經濟活力和創造力。落實小微企業減免稅政策,建立覆蓋鄉鎮和產業園區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成中小企業職工培訓公共服務平臺,繼續幫助中小微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加快發展多層次、多功能的商品和要素市場,健全主要由市場決定的價格形成機制,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公司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強化產品質量監管,建設公平競爭、有效競爭的市場環境。
發展開放型經濟,以開放促改革。堅持進口與出口并重,優化關檢合作和區域通關合作機制,推進口岸“單一窗口”建設,支持出口加工區向綜合保稅區轉型升級,提升專業貿易平臺輻射功能,發展服務貿易、技術貿易、進口貿易和新型貿易。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發展總部經濟和平臺經濟,引導外商投資新技術、新業態,深化對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加快培育本土跨國公司。堅持對內對外開放相促進,扎實推進對口支援,積極參與長三角和長江經濟支撐帶發展,推動區域經濟合作,加快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二)加快建設“四個中心”,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經濟轉型升級,關鍵在于結構調整。要持之以恒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在構建新型產業體系中實現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推進“四個中心”建設,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配合國家金融管理部門,推動原油期貨上市、保險交易所建設,集聚功能性金融機構,支持互聯網金融等新業態、民營金融等新型機構發展,提升陸家嘴-外灘金融集聚區服務功能,切實防范金融風險。聚焦航運服務業升級,發展航運金融、航運保險、海事法律、郵輪經濟等高端航運服務業,爭取擴大啟運港退稅試點范圍,支持浦東機場做大貨郵轉運規模,推動航運衍生品發展。發揮大市場、大流通優勢,建設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優化發展現代物流,實施商業轉型提速、競爭力提升計劃,促進傳統商業與電子商務融合發展。推進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設,鼓勵信息消費、旅游消費、健康消費、體驗消費等服務類消費,帶動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加快發展。
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堅定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注重市場導向、高端引領,創新重大項目和原創性項目投融資體制,推動一批專項工程建設。制定實施鼓勵運用新技術、新模式改造傳統產業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市場機制,促進鋼鐵、石化、電子、汽車等行業提升能級。淘汰高污染、高能耗、高危險的落后產能500項左右,推動工業區塊轉型和高橋、桃浦、南大等區域結構調整。
高標準推進重大工程和重點區域建設。完善重大工程協調機制,提高推進效率。開工建設5號線南延伸、14號線、17號線等103公里軌道交通線,推動在建的65公里軌道交通線加快建設,建成13號線和16號線部分區段,運營線路總長達到548公里。開工建設洋山深水港區四期、滬通鐵路、沿江通道等工程,加快建設高速公路、內河航道、機場、清潔能源等一批基礎設施。推動世博園區開發建設初顯形態,基本建成虹橋國家會展中心,推進迪士尼項目運營準備,深化落實臨港地區特別機制、特殊政策,有序推進前灘、徐匯濱江、南外灘、北外灘等黃浦江兩岸地區開發建設。
(三)加強科技創新,建設智慧城市和人才強市?萍肌⑷瞬、信息化是現代城市的先導要素,決定上海未來。要堅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把科技創新、信息化發展和人才建設作為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舉措,構筑有利于重點突破的制度環境和政策體系。
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技術創新體系。支持企業主導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引導企業提升創新管理能力,鼓勵企業建立具有產品設計、技術開發和系統集成能力的工程化平臺。落實張江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深化股權激勵試點,推廣大學校區、科技園區、公共社區聯動發展模式,更大范圍培育具有區域特色的創新集群,為各類企業提供良好的創新創業服務。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強化基礎前沿研究、戰略高技術研究,承接和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推進實施微技術、高溫超導等一批市級科技重大專項。健全財政科技投入機制,加大穩定支持經費的比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健全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的長效機制,為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提供有力保障。
全面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制定實施新一輪智慧城市建設三年行動方案,繼續推進寬帶城市、無線城市建設,力爭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基本覆蓋中心城區,基本建成亞太直達海底光纜,確保網絡和信息安全。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促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廣泛應用,發展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智能制造,推廣建筑信息模型的工程運用。建設智慧園區、智慧商圈、智慧社區、智慧新城,讓更多市民享受信息化的方便與快捷。
培養和集聚各類人才。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要用人才的活力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聚焦重點領域,繼續實施國家和本市各類人才計劃,壯大領軍人才隊伍。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推進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加快培養創新發展所需要的各類技能人才。培育創新創業文化,建設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健全市場化的人才引進機制,營造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制度環境,更好地靠事業成就人、靠機制吸引人、靠環境留住人,讓各類人才愿意來上海追夢、能夠在上海圓夢。
(四)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社會事業改革發展。越是經濟轉型升級,越要重視民生。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更加關注困難群體,實施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規劃,更好地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
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著重促進高校畢業生、青年人和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新增就業崗位50萬個。落實創業帶動就業政策,幫助1萬人成功創業。實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對困難家庭的畢業生實行全程就業服務,繼續實施扶持失業青年就業啟航計劃。鼓勵就業困難人員在綠化市容、物業管理、養老服務和農業等領域就業,推進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吸納殘疾人就業。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
加強社會保障和養老服務。提高養老金水平,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提高居民基本醫保住院報銷比例。調整城鄉低保標準,全面實施農村綜合幫扶,擴大因病支出型貧困家庭生活救助的受益面。積極發展慈善事業。繼續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整合養老服務資源,促進醫養結合,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提供養老服務,新增養老床位5000張,為29萬名老年人提供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健全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新建籌措各類保障性住房和實施舊住房綜合改造5.5萬套,基本建成11萬套。完善住房保障管理機制,加快大型居住社區配套建設。拆除中心城區二級舊里以下房屋55萬平方米,推進城中村改造。嚴格執行國家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確保住房用地供應,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強基礎教育經費市級統籌,加快優質教育資源向郊區拓展,推動更多中小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完善小學課程標準,改進教學方法,有效控制作業量,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讓孩子們有更多時間認識自然、發展興趣、增強體魄。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促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研究制定高等教育布局結構規劃、學科布局規劃、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規劃,健全高等教育財政投入機制,擴大高校經費使用自主權,推動高校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協同創新能力,探索建立現代大學制度。促進各類教育開放發展,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推進教育國際化和信息化,完善終身教育體系,滿足市民多樣化的教育需求。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堅持公益性,繼續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完善和推廣新建三級醫院管理運行機制,推動部分二級醫院轉型為康復護理機構。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涵建設,全面實施家庭醫生制度,建立健全雙向轉診機制。健全基本藥物集中招標采購機制,試行部分藥品帶量采購。完善醫?傤~預付政策。強化衛生信息化應用。鼓勵社會辦醫,啟動實施第二輪中醫藥事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加強公共衛生服務和健康城市建設,提供多層次的醫療衛生服務。
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協調發展,深化體教結合,全面推進30分鐘體育生活圈建設,擴大體育場館公益性開放,推進崇明國家級體育訓練基地建設,辦好市第十五屆運動會。繼續做好國防動員、雙擁、民族、宗教、外事、港澳、對臺和僑務工作。完善計劃生育政策,加強婦女兒童權益保障與兒童安全防護。
(五)促進文化繁榮發展,增強文化創造活力。文化是城市軟實力的重要基石和集中體現。要圍繞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以激發全社會文化創造活力為中心環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形成開放發展、聯動發展、融合發展的文化建設新格局。
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綜合素質。廣泛開展中國夢宣傳教育活動,積極培育和踐行,弘揚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城市精神。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開展做文明有禮的上海人等活動。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和史志建設,傳承城市歷史文脈。
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和效能。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制度,推進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會化、專業化管理,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提供公共文化服務、舉辦重大文化活動。建設世博會博物館等重大文化設施,強化公共文化場館公益性使用,繼續辦好市民文化節、上海書展等活動,推動文化進社區、進地鐵、進商圈,讓文化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融入市民生活。
提高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深化國有文化企業改革,降低社會資本進入門檻,擴大影視制作發行等領域開放,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共同發展。促進文化與金融、科技、教育、體育、旅游等融合發展,提升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服務功能,推進中國工業設計研究院建設,推動網絡視聽、動漫游戲、數字出版、時尚創意等產業加快發展。建設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推進國家文化對外貿易基地建設,支持更多的文化產品和文化企業走出去,在開拓境外市場中增強競爭力和影響力。
提高文化原創能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發展城市文化新元素,推出一批反映時代特征、貼近群眾生活的文藝作品。完善文化創新綜合環境,集聚更多名家大師,鼓勵更多青年人才脫穎而出,推動文化發展的主體更豐富、環境更優化、法制更健全、形式更多樣、人才隊伍更壯大。
(六)加強城市管理與社會治理,維護城市安定和諧。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和社會結構深刻變化,轉變管理理念,創新管理辦法,構建符合特大城市特點的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新模式。
城市安全任何時候都必須警鐘長鳴、常抓不懈。增強安全發展理念,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政府部門監管責任和基層屬地管理責任,務必做到守土有責,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方式,加強基層監管網絡建設,健全食品原產地可追溯制度。加快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布局調整,推進危險化學品經營集約化管理。強化軌道交通、道路交通、高層建筑、建設工程、特種設備、市政公用管線等領域安全管理,加強火災隱患綜合治理,加大防汛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完善區縣應急管理體系,提升應急聯動處置能力。
加強城市常態化管理。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無序設攤、違法建筑等突出問題,狠抓城市管理頑癥治理,進一步改善市容市貌。統籌基層管理資源,推進網格化管理、大聯勤、大聯動和“12345”市民服務熱線整合互動,構建全方位的問題發現和處置機制。加強住宅小區綜合治理,健全物業管理市場機制。加快綜合交通體系建設,提高軌道交通網絡化運營效率,發展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推進公交優先道建設和公交線網優化,試點發展快速公交系統,完善城市交通智能誘導系統,加強靜態交通管理,努力創建國家公交都市。
加快形成政社互動、重心下沉、注重治本的社會治理方式。堅持以合法穩定就業、合法穩定居住為基準,加強人口服務管理,嚴格落實以積分制為主體的居住證制度,采取調整產業結構、完善公共政策、拆除違法建筑、整治群租等綜合措施,嚴格控制人口規模。引導和動員群眾依法自我服務、自我管理,強化對基層的實有人口、就業保障等信息服務,減輕居村委會負擔,讓居村委會集中精力開展居民自治、村民自治。探索社會組織直接依法申請登記,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更好地團結群眾、服務群眾。繼續探索鎮管社區模式。實現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一口受理”。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落實分級分責化解社會矛盾制度,完善大調解工作體系。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新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嚴密防范和懲治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確保社會安定有序
年全國兩會開幕式觀
時間:2023-09-15 13:0:59全國兩會心得體會范文
時間:2023-09-16 06:0:16學習全國兩會政府工
時間:2023-09-14 13:0:082019年最新政府工作報告出
時間:2023-09-15 2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