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農業產業扶貧政策措施的通知
陜農業發〔2016〕32號
各設區市農業、畜牧、農機、果業局(委、中心)、扶貧辦(局),楊凌示范區農業局、扶貧辦,韓城市農林局、扶貧辦,神木、府谷縣農業、畜牧(局)、扶貧辦:
《陜西省農業產業扶貧政策措施》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陜西省農業廳陜西省扶貧開發辦公室
4月12日
陜西省農業產業扶貧政策措施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定的實施意見》(陜發〔2015〕20號)精神,進一步加大農業產業精準扶貧力度,大力發展多元富民產業,培育與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的市場經營主體,千方百計增加貧困地區農民收入,加快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步伐,確保至2020年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貧困戶全面脫貧,農民收入達到全省平均水平,并且形成每村1-2個農業主導產業,每個貧困家庭掌握1-2門生產技術的良好局面,特制定以下四個方面28條政策措施:
一、打造優勢產業,推動農業產業精準發展
1.制定農業產業扶貧發展規劃,科學布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產業結構,支持發展優勢主導產業。
2.加大對貧困地區的項目傾斜支持力度,優化調整農業專項資金,確保每年投向連片特困地區的項目和資金增長幅度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3.支持商洛開展整市專項資金切塊下達試點,主要建設秦嶺生態農業示范市?傄幠2簧儆6000萬元,由商洛市自主安排項目。
4.支持秦巴山區發展茶業特色產業帶280萬畝,主要建設陜茶繁育推廣示范區,無性系茶苗繁育基地及標準化茶園。建設認定省級標準化茶園150個以上,每園核心區500畝以上,輻射帶動周邊2000畝以上。
5.支持秦巴山區發展漢江、丹江獼猴桃基地50萬畝,以城固、勉縣為重點,擴大種植規模。加強果樹苗木繁育基地建設與管理,提高種苗質量。
6.支持呂梁山區貧困縣建設陜北小雜糧、馬鈴薯等產業基地,形成一縣一業發展格局,打造有機農業生產基地。
7.支持六盤山區建設矮化栽培示范基地,建設矮化栽培典型,推進區域布局調整,加快果業轉型升級。發展矮化栽培20萬畝,提升果品質量安全。加強果樹苗木繁育基地建設與管理,提高種苗質量。創新果業經營模式,支持果品精深加工,建設一批線上線下結合的果品品牌店,打造陜果品牌。
8.支持六盤山區發展奶牛、奶山羊、布爾山羊、肉牛規模養殖,建設一批標準化養殖場、家庭牧場和種畜禽場,加快品種改良。
9.支持秦巴山區10個生豬基地縣發展生豬規模養殖,建設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和家庭牧場,發展生豬200萬頭。
10.支持呂梁山區發展白絨山羊和肉羊規模養殖,加快畜牧業發展方式轉型升級,努力打造陜北800萬只肉羊產業帶。
11.支持呂梁山區清澗、綏德、子洲、米脂等縣,白于山區吳起、志丹、安塞、子長等縣發展山地蘋果。
12.支持秦巴山區大力發展設施蔬菜和高山蔬菜,在秦嶺高海拔地區建設30個以上的高山優質蔬菜基地,每個基地規模不低于4000畝。推進標準化生產和技術創新,建設重點縣和基地縣,提升冬春反季節菜自給能力,保障大中城市供給。
13.支持貧困村實施“一村一品”產業推進行動。堅持“重心在村鎮、基礎在產業”,實施“一村一品”強村富民工程,扶持引導貧困地區農戶發展葡萄、魔芋、冬棗、大櫻桃、西甜瓜、食用菌等區域優勢特色產業,建設一批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特色農業基地,加大特色農產品市場開拓,拉動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發展100個茶葉、生豬、魔芋、蠶桑、肉羊、奶畜、食用菌、蘋果、獼猴桃、蔬菜等區域特色產業專業村,使1000個貧困戶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實現脫貧致富。
二、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推動農產品精準增效
14.加快發展具有較強引領作用的農業龍頭企業。引導龍頭企業向貧困地區聚集,重點發展設施蔬菜、畜禽養殖、花卉、食用菌等優勢特色產業基地和勞動密集型加工業,為貧困地區農民群眾提供就近就業平臺,增加農民工資收入。
15.鼓勵引進、培育壯大一批精深加工企業,推動糧食向主食加工拓展、果品向果飲果脯拓展、蔬菜向凈菜加工拓展、乳業向奶粉奶酪拓展、茶葉向紅茶黑茶拓展,大力開發馬鈴薯主食產品、休閑食品,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帶動貧困村糧、畜、果、菜、茶等產業的深度開發。
16.支持貧困地區南鄭、城固、西鄉、紫陽、商南、周至、隴縣、千陽等8縣開展農業主導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其中,支持六盤山區隴縣開展奶山羊產業轉型升級示范縣建設,千陽縣開展蘋果產業轉型升級示范縣建設;支持秦巴山區南鄭縣開展水稻轉型升級示范縣建設,西鄉、紫陽、商南等3縣開展茶葉轉型升級示范縣建設,周至縣、城固縣等2縣開展獼猴桃產業轉型升級示范縣建設;每縣整合投入不少于1000萬元,促進示范縣農產品生產、加工物流、市場營銷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17.支持貧困縣實施“十百千萬”工程和“4+1”培育機制,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提升行動,解決合作社在生產經營、加工儲運、市場營銷等方面的困難,提高貧困戶在產業發展中的組織化程度。支持合作社擴大貧困戶入社數量,指導扶持資金形成的資產量化到成員賬戶,讓貧困戶社員在產業增收的同時,獲取合作社盈余返還,增加財產性收入。
18.支持貧困地區發展一批家庭農場,鼓勵采取參股、合作等方式,與貧困戶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關系,支持農民合作社協同專業服務公司、專業技術協會、涉農企業等為貧困戶生產經營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務,鼓勵合作社圍繞優勢特色產業,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創建優勢品牌,建設儲藏保鮮和冷鏈物流系統,讓貧困地區農民充分享受到加工、流通領域的收益。
19.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注重發揮現代農業園區引領功能,在各級現代農業園區項目認定時,積極向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傾斜,支持在移民搬遷中心社區周邊及農村人口密集的地方,建設現代農業園區,新認定不少于10個,提質增效不少于15個,并引導園區經營者與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吸納更多的勞動力在園區就業。將扶持帶動貧困人口增產增收列入扶貧類園區重要考核指標之一,對成效突出的園區優先安排提質增效項目予以支持。
20.支持貧困地區大力發展以農家樂為主的休閑觀光農業。開展休閑農業品牌化示范化創建活動,在貧困地區及革命老區扶持發展以農家樂、紅色旅游、美麗鄉村游、特色名居游和休閑農業等為主的休閑觀光農業,每年新增不少于10個休閑農業示范點,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休閑農業知名品牌,拓展農業多種功能。
21.強化農民培訓指導。以貧困地區為重點,以貧困村種養大戶、家庭農場骨干等為重點培育對象,依托農廣校、農業園區、合作社和龍頭企業,認定一批市縣實訓基地,加快培養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提高貧困地區農民整體技能素質。重點實施職業農民培育整省推進工程,按中省1:1比例配套落實省級專項資金,發揮秦巴山區安康、商洛兩市職業農民培育整市推進的輻射帶動作用,擴大呂梁山區乃至陜北地區職業農民培育整體推進范圍,開展職業農民專業培訓和技能提升,加大農業科技普及,提高貧困地區農民整體技能素質。
三、改善設施條件,推動農業產能精準提升
22、加強貧困地區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抓好貧困地區生豬養殖區域劃定工作,禁養區3年內全部退出。在貧困地區農村因地制宜發展可再生能源,推廣高效生物質爐、發展養殖小區沼氣用戶、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著力提升農村清潔能源的使用率。
23.指導扶持貧困地區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支持推進宜居村創建、鄉村清潔工程等示范,建設一批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的宜居村。
24.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在六盤山區、呂梁山區開展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草原生態保護等生態綜合補償試點工作。積極推進糧改飼試驗示范,發展青貯玉米和苜蓿等優質飼草,促進現代飼草產業體系建設。
四、強化“兩聯一包”,推動社會扶貧工作精準落實
25.繼續抓好“兩聯一包”及駐村聯戶扶貧工作,支持新一輪16名駐村工作隊員,遵循“產業扶貧、項目帶動”扶貧理念,幫扶8個貧困村發展特色產業。
26.繼續支持宜川縣開展省級農業專項資金整合試點,每年切塊下達農業專項資金不少于2000萬元,重點支持標準果園建設、養羊示范園區、玉米高產創建、果品冷藏庫等12類項目建設。
27.繼續將宜川縣列入全省10個肉羊發展重點縣,支持南部養殖業快速起步,計劃到2017年羊存欄達到10萬只。除省級專項資金外,駐村幫扶工作隊將圍繞涉及民生事項開展幫扶。
28.多方努力爭取項目資金,幫助解決8個自然村人畜飲水困難問題,落實新建蘋果幼園500畝,栽植新品種核桃300畝,引導組建貧困戶參與的農民專業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