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當用職業成就感吸引青年做公務員
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深化“四風”整治、鞏固和拓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適當提高基層干部待遇”。聯系到最近媒體上關于公務員待遇的各種討論,上述表述對基層公務員群體的呼聲給出了明確回應;鶎庸珓諉T群體中有不少年輕人,對很多人來說,做公務員也是他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他們對這份工作是否滿意,間接影響到基層治理是否能取得好的成效。
度北京市公務員考試成功報名2.6萬余人,比前幾年五六萬的數字下降了一半多。公務員考試熱的降溫,被認為是報考回歸“理性”的表現。過去很多年輕人愿意報考公務員,原因之一是公務員職業穩定性高、福利保障健全,F在報名人數有所減少,放在“八項規定”、“反四風”的背景下,有人推論其中一大原因,是從福利待遇上看,公務員的吸引力似乎沒那么強了。
但是,不能就此說報考者“理性”了。一份職業是否吸引人,福利待遇當然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如果把職業的吸引力上升為職業成就感,那么福利待遇就不是唯一因素了。吸引優秀人才、精英分子加入公務員隊伍,是世界各國政府都在努力做的事情。可是,并不是給公務員的薪水開得越高,政府的行政水平就越高。一方面,納稅人希望維持公務員隊伍的薪酬開支在合理的水平;另一方面,就像很多職業一樣,求職者是否選擇公務員崗位,同樣看重其是否合乎自己的志趣。
90后已成為公務員報考群體的主要力量,他們對職業成就感的要求,可能遠遠高于父輩。90后從物質財富相對豐富的環境中成長起來,他們對職業收入必然有一定訴求。不過,如果一份職業不能給他們帶來心理上的滿足感,甚至與其志趣相違背,恐怕就不會有太大吸引力。
“體制化”如果繼續是公務員職業的標簽,就可能不利于基層吸納人才。在度國家公務員考試的申論(地市級)試題中,就舉了青年公務員被“體制化”的例子:“小鄒”甚至連血壓、血脂也與周圍的同事趨同,“工作節奏是50歲以上人的節奏”。90后大學生從思想自由、氛圍活潑的大學校園出來,很容易在進入機關單位工作初期,感到不適應。在過去,機關更多強調的是讓年輕人跟上“大院里”的工作節奏與職業氛圍,現在則有必要思考如何讓機關更包容年輕人,為他們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
優秀年輕人報考公務員,如果只看到他們沖著職業穩定性的一面,那就太小看他們了。不乏有年輕人真正抱著為社會服務的理想,希望通過公務員的身份實現自身價值。如果說“升官發財”是腐化官員的庸俗心態,那么,官升得是否有助于實現理想,財來得是否符合自己作出的貢獻,是許多年輕公務員評判這份職業是否“有前途”的標準。機關應當給年輕人提供表達意見的空間,讓他們在成長進步中感受到為之服務的價值,這是提高物質待遇之外的精神激勵。
不可否認,政府機關的工作較為嚴謹,有些時候會給年輕人帶來“循規蹈矩”的印象。然而,公共服務工作并不天然就細碎、繁瑣,它完全可以具有活力,也可以充分發揮和利用年輕人的創造精神。提高基層機關的行政水平,吸引并留住社會上的優秀人才,在適度提高物質待遇的同時,也應為年輕人提供一片施展才華的樂土,讓他們獲得屬于自己的職業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