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公務員漲工資恐怕只是一句空談
上午,一位剛退職的公務員朋友來訪,進門就面帶喜色地告訴我:可能馬上就要漲工資了,聽說增加的幅度還不小。
朋友說:就目前得到的消息,本市公務員這次漲工資大概分三步,第一步是提高工資的津補貼部分,人平年增加8000元;第二步是機關“車改”之后,給干部發“車補”,按級別發,科級干部月平在800元左右,一年差不多上萬元;第三步即是公務員工資改革,按中央的要求,待遇向基層干部傾斜,科級干部估計人平在現有基礎上每月要增加一千多元,一年就有一萬多元。朋友樂滋滋地算了算自己的收入賬:朋友原是政府機關的科級干部,現月工資3100元,三項增資都落實之后,他每月工資就漲至5800元以上,差不多6000元。
“按目前的市場物價,在縣市一級城市生活,每月收入6000元左右,只要不買房子、車子,日常生活應該就比較好過。有這個待遇標準,基層干部應該大部分就比較安心了,腐敗問題相應的肯定也會少許多。”朋友很有信心地憧憬著未來的好日子。
聽朋友的一番介紹,我也感到高興,覺得這確是公務員們的喜訊。不過,我甚感懷疑,這些增資項目未必都能落實?最關鍵的問題是,地方財政是否有這樣的財力?
公務員增資絕對是牽一發動全身的大事,所牽扯的問題不會少。首先,不可能僅僅只為公務員增資。就本市的情況而言,公務員隊伍嚴重超編,成分復雜,大致分三類:一是編制之內被上級政府認可的公務員;二是超編的上級政府不認可的公務員;三是比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干部。三類人數各占三分之一。公務員漲工資必定是這三類人同增同漲,不可能讓部分工作人員落下。其次,本市教師隊伍人數要超過公務員總數。按中央要求,教師工資水準不能低于當地公務員。公務員漲工資,龐大的教師隊伍決不能少漲一分一厘。其三,財政不堪重負。本市財政一直屬“吃飯財政”,財政收入剛夠支付公務員和教師工資,稍有閃失,便捉襟見肘,還得四處借錢發工資,F一下硬挺挺年增加幾個億的漲工資支出,錢從何來?錢沒著落,公務員漲工資又從何談起?
本市各項經濟指標在中部省份里常排在前列,屬中等經濟發展區域。本市的情況尚且如此,那些更落后的區域咋辦?據筆者的了解,本省就有大量縣市經濟發展水平居本市之后,有的縣市甚至無法保證公務員們現有的低工資支出。全國而言,單從經濟發展水平上講,落后于本省的省份亦不少,落后于本市的縣市恐怕就更多。公務員增加工資,中央財政不可能大包大攬,能轉移支付編制之內的公務員漲工資部分就不錯了,絕大部分公職人員增資支付還要靠地方財政自己解決。除國家級經濟百強縣市之外,多數縣市地方財政就這么一種現狀,能維持運轉就不錯啦,哪還有能力大幅度普漲公務員工資?
鑒于此,竊以為,目前談公務員大面積大幅度漲工資,無異于紙上談兵,既不現實,也不大可能。無論眼下提升公務員待遇問題多么急迫,也無論上級領導有多么好的要求與指示,地方沒錢,一切都無從談起。這還不包括公務員真正大面積增資后所伴隨而來的大幅度物價上漲。讓更多的體制外低收入階層難以為繼陷入困境,必然生發嚴重社會動蕩,政府“維穩”、“失信”需付出的代價則更加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