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工資的構成是:基本工資(崗位職務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
績效工資(基本績效工資占績效工資70%【按崗位職務為固定部分】+獎勵績效工資占績效工資30%【按職務、業績、工齡、考勤等標準量化,每個人都不一樣,不平均使用】),基礎績效工資按月發給到每人,獎勵績效工資分季度和年終發放。
目前,中編辦、人保部等相關部委正在抓緊制定《事業單位崗位績效工資制度》,與這一文件一并制定的還有一份《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意見》。這兩份文件將成為下一步事業單位工資改革的指導性文件。
另據了解,一些部委已經按照國務院相關部署,對其下屬事業單位在資產清查、財務監管、劃撥轉讓、人事編制等方面展開工作。這是在為上述兩份文件出臺后,全面展開事業單位工資改革做準備。中國擁有事業單位大約126萬多個,從業人員3000多萬,70%以上為技術人員。這些事業單位大體可以分為"參公(即參照公務員)"、"全額撥款"、"財政補貼"、"自收自支"四類。
知情人士透露說,在推進工資改革過程中,"財政補貼"的事業單位獲得的財政支持將會逐步減少,而"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將會被最終推向市場,不過在此之前,仍將獲得一定的"過渡期"。而"參公"和"全額撥款"類的事業單位,短期內相對較為"保險"。此外,一些事業單位還將被重組或剝離。
改革方向
知情人士稱,由中編辦、人保部等相關部委正在抓緊制定《事業單位崗位績效工資制度》與《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意見》,兩份文件可能會一同出臺。這意味著,此番事業單位工資改革,將與事業單位改革本身同步推進。
據工資改革參與人士透露,一些涉及國家安全,對政策和經濟管理工作有明確輔助作用,以及明顯以社會公益性為屬性的事業單位,將繼續得到財政保障;目前這類事業單位的工資分配大多以"參照公務員"和"全額撥款"的形式獲得,不過,在國家部委所屬的事業單位中,比例在少數。對于一些以業務突出、主要以行業或專業業務為主的事業單位,將繼續獲得財政扶持。此類事業單位工資收入主要以財政補貼形式獲得。
但對于一些工資收入"自收自支",主要面對市場,并已經開展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將在相關部委的扶持下,盡快推向市場。此外,一些職能重合、長期虧損、課題任務量不多的事業單位將會被打包重組或徹底剝離。
此外,進一步規范事業單位津補貼發放依舊是改革重點。津補貼是事業單位人員工資的組成部分之一。但在2006年人事部下發的《關于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中,并沒有對津補貼的發放做出規定。這也讓津補貼成為事業單位工資收入的另一隱蔽但卻重要的收入來源。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工資福利研究室主任何鳳秋說,目前事業單位津補貼情況繁雜,占總收入比重差異較大。如何將合理的津補貼規范到統一的崗位績效工資制度中來,同時又不至于引發新的矛盾,是有待研究解決的問題。
人保部相關人士說,事業單位工資改革,最終的目標是盡量推向市場,變成類咨詢公司。但該人士表示,這是一種理想的模式,需要很長時間。
改革難點
目前,國務院共有社科院中科院等直屬事業單位14個,有國資委、科技部等相關部委29個,稅務總局、工商局等直屬機構18個,以及部委管理的國際局10 個。在這些機構下面,基本上都有數目不等的相關事業單位。這些種類繁多,人員規模龐大的事業單位的工資改革成為此次改革的難點。
事實上,中科院和社科院在2008年被選為進行工資改革的試點。兩年已過,這兩個"先行先試"的事業單位推進的工資改革依然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