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體形狀改變以后》教學設計
一、教學理念:
力求讓教學貼近生活,以生活中的現象、身邊的材料為學習的切入點,用學生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突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的基本理念,注重學生的親身經歷,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彈性物體受力時形狀會發生變化,去掉外力后恢復原來的形狀;了解彈力在生活中應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發現生活中彈性物體的共同點;通過實驗體會到彈力的性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愿意去研究生活中的有關彈性現象;體驗探究的樂趣。
三、教學準備:
各種彈性物體:如彈簧、橡皮、竹片、娃娃跳等。
四、教學過程:
。ㄒ唬┯螒驅
1、談話:同學們,老師今天很高興能和大家在一起學習。你們呢?那好,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玩具,我們一起來玩一玩。
2、出示娃娃跳。
3、指名表演……
4、教師談話:剛才兩位同學在玩跳跳鼠的時候,你們想到了什么問題沒有?
5、學生交流。
。ǘ┨骄啃轮,認識物體的彈性
1、談話:這幾位同學的答案對不對呢?我們暫且不說,下面我們繼續來玩一玩兒,相信大家一定會從中找到答案。
2、學生分組實驗認識彈性物體,了解彈性
教師談話:在桌上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些小禮物,裝在籃子里。讓我們來看一看,
里面都有些什么?
學生向教師匯報籃子里的材料。
教師:這些材料都是我們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東西,雖然看上去很不起眼,但里邊也有科學。下面就請同學們一樣一樣的玩兒這些東西,給大家5分鐘,看哪一組的同學玩兒出的花樣多。
讓學生盡情地玩,教師巡視。
學生匯報自己的玩法,特別要表揚那些玩的與眾不同的學生。
教師:剛才同學們在玩的過程中,不知有沒有發現這些東西在玩的時候,有什么相似的現象嗎?老師要看哪些同學最會觀察。
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并進行演示。教師做適當的引導,然后歸納出:給物體施加外力,物體形狀改變,去掉外力,物體又恢復到原來形狀。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原來形狀——形狀改變——恢復形狀
教師談話:剛才同學們玩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次試驗,而且是一次成功的實驗。下面,讓我們來分析一下我們剛才的實驗結果。出示問題:①這些物體它們的形狀為什么會改變?②為什么能恢復原來的形狀?③你認為這些物體它們有什么相同的性質?
學生分組討論。
在學生思考、討論、交流、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板書:外力作用,去掉外力,彈性。
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彈性。
。ㄔO計意圖:讓學生親身經歷活動的過程,體現學生活動的主體性地位,并在活動的基礎上去觀察、比較、分析、歸納,從而為揭示出“什么是彈性”做鋪墊。)
課件出示彈性的定義,指名讀一讀。
幼兒園垃圾分類主題活動方
時間:2023-09-20 20:0:48幼兒園安全教育培訓內容有
時間:2023-09-17 17:0:46學校安全教育培訓內容方案
時間:2023-09-13 12:0:19小學生愛國衛生月主題班會
時間:2023-09-15 18: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