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與環境的相互關系是管理學界探討的熱點問題。如何認識和把握企業與環境的關系,正確認識和把握企業與環境動態變化及相互作用的一般規律、路徑,從而使企業在多變的競爭環境中作出科學的決策,是企業管理實踐中提出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環境是企業戰略構成的重要維度之一。近十幾年來,企業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集中表現為日益復雜、動態與不可預測性,導致傳統的企業戰略理論日益不適應企業發展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能更好地適應環境變化而求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企業戰略有必要進行重新設計。
一、企業與環境關系的理論闡釋
任何企業都處在特定的環境中。企業只有在與外界環境進行持續不斷的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過程中,才能獲得生存和發展的現實基礎和未來條件,進而增強企業的生命力。人們對企業與環境之間關系的認識經歷了一個較長的過程。起初,人們將企業看成是一個高度結構化的、機械的、封閉的系統,而基本忽略了外界環境的變化與影響。人們形成這種看法,一方面是受認識能力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當時的市場環境造成的。后來隨著市場環境和顧客需求的變化,人們對企業與環境之間關系的認識也不斷演進。組織理論在近60年中有很大的發展,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組織機械論中機械、封閉的思維方式越來越無法滿足組織實踐的需要。人們發現,僅僅考慮目標、效率和結構等技術指標,并不能使企業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企業與環境之間究竟是什么關系呢?學術界和企業界一直存在較大的爭論,派系林立,莫衷一是。在對企業與環境的關系的認識上,目前主要存在著四種觀點:決定論(determinism)、適應論(adaptation)、改造論(change)和戰略選擇論(Strategic Choice)。
1、決定論
持決定論的種群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學者們套用生物學中的變異—選擇—保留模式,將是否適應環境作為企業的最終檢驗,適者生存是最高法則(如Aldrich, Hannan & Freeman等人)。另外,以Bertalanffy為主提出的開放系統理論的主要觀點指出,企業要滿足自身的各種需要,要生存和發展下去,就必須像生物體一樣對環境開放,建立一種與周圍環境融洽的關系。這一觀點與古典管理理論有著根本的不同,后者極少關注環境,只重視組織內部的設計并將其封閉起來。
2、適應論
適應論則從權變的視角,認為企業可以根據環境的變化作出相應的組織結構上的調整(如Burns & Stalker,Lawrence & Lorsch等人)。權變理論則更進一步,認為企業除了要對環境開放外,還必須考慮如何適應環境的問題。英國學者TomBurns和G.M.Stalker在20世紀50年代完成了建立權變理論的一部分重要工作,兩人考查了不同企業后提出,企業的組織和管理應該適應不同的環境變化率。當環境變化率高、技術與市場的變化不斷帶來新問題和新機遇時,應采用開放靈活的企業組織形式。McGill大學的HenryMintzberg界定了五種企業組織形式:機械官僚型、部門型、專家官僚型、簡單結構和靈活型,并指出了它們各自適用的環境。Lawrence和Lorsch的研究則更加完善了權變理論。提出由于子環境的不同,即使在同一企業內部,組織各子系統也應該具有不同類型。
3、改造論
Bernard Burnes在《變革時代的管理》中說,企業“通過企業內部環境的改造,影響或改變外部環境”。在國內外眾多的企業管理的實踐中,也有足夠的證據表明,企業可以改變、控制或“操縱”組織運作的環境。
20世紀90年代以后,產業環境變得日益動態化,企業之間以及企業與環境之間的界限逐漸變得模糊不清。哈梅爾和普拉哈拉德(Hamel & Prahalad)在《競爭大未來中》,深入研究了環境的動蕩與企業發展戰略的內在關系。他們認為,要創造公司的美好未來,必須通過三個方面——從根本上改變行業舊的游戲規則、重新劃定行業間的界限和創造全新的行業來實現。他們觀點的戰略邏輯是通過創新未來產業或改變現有產業結構來為企業尋求戰略發展空間,表明企業可以能動地改造企業所處的環境。波特也認為,企業應該以創新來改善資源生產力,以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力,該觀點也顯示企業具有改善環境的能動性。波特在《競爭優勢》一書中提出:“競爭戰略對產業吸引力的增減頗具影響力。與此同時,企業可以通過戰略選擇明顯地增強或削弱其在產業內的競爭地位。所以,企業的競爭戰略不僅對環境做出反映,而且試圖根據企業的利潤來塑造環境。”
4、戰略選擇論
戰略選擇論更重視戰略選擇的作用,并把它視為一個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的過程(如Child等人)。但這種選擇,也是在既定環境下的選擇,或者說是對現實環境的利用。種群生態學則又比權變理論更進一步。權變理論認為組織要適應環境,而種群生態學則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現在有幾個同類的組織都適應環境,那么哪一個組織能生存發展得最好呢?種群生態學主要是將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移植到了組織分析中,認為組織像自然界中的生物一樣,其生存依賴于它們獲得充足資源的能力。由于面臨其它組織的競爭及資源的稀缺性,只有“最適應”環境的組織才能夠生存。在某個特定時間里,組織的性質、數量和分布依賴于可得到的資源及各種組織種群內部和相互之間的競爭。因此,環境通過優勝劣汰選擇最強者,環境成為決定組織成敗的關鍵因素.
戰略選擇論強調競爭,由于組織必須爭奪有限的資源以維持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因此,組織之間的關系以競爭為主,尤其是屬于同一種群的組織,更是互為直接競爭者。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企業與環境的關系是復雜的,動態的,它們之間既有合作的成分、也有競爭的成分;既可以稱為合作競爭,又可以稱為共同進化,當然在不同的情況下,企業與環境的關系可能會表現出某種主流的特征,而這主要依賴于不同的環境因素。企業需要根據不同的環境因素。正確地確定企業與環境的這種主流關系。需要強調的一點是,企業與環境的關系不是一層不變的,不存在僵化的模式。影響企業與環境之間關系的各種相關因素是變化的,可以相互轉化的,企業與環境之間的循環往復的合作和競爭,最終會導致企業與
環境的共同進化。因此,我們無須也無法探尋企業與環境的最優關系模式,而至多只能追求一種相對滿意的狀態。
銷售員工手冊和規章制度模
時間:2023-09-14 11:0:57房地產企業員工手冊范本
時間:2023-09-13 17:0:16建筑企業員工管理手冊范本
時間:2023-09-15 01:0:59公司辦公室績效考核管理辦法
時間:2023-09-19 17: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