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期理論是目前早期教育的支柱理論,幾乎所有的早教機構在給家長宣講時必談敏感期的重要性和意義。其實,遍閱蒙臺梭利的著作可以發現,蒙氏提出這個概念是受了生物學的啟發,是從動物發展的“關鍵期理論”演繹而來。雖然她進行了大量的觀察驗證,但并未用嚴謹的科學實驗來證明敏感期的存在。目前建立在蒙臺梭利敏感期理論基礎上的課程也只能是“經驗課程”,況且敏感期的劃分及判斷標準也沒有統一的、精確的依據。在調查接觸的一些蒙氏教師中,大部分對“敏感期”只有感性的認識,憑經驗或模仿做教學工作。
腦科學理論也是早期教育的基礎,諸如在突觸理論基礎上進行的全腦開發和右腦開發、多元智能和感統訓練等。但如何在教學中進行對應開發并沒有科學的、成熟的解決方案,一些早教課程只是在宣講一些宏觀的心理學或教育學理論,其實這些理論對早教行為并沒有適切的指導作用,很多教師其實也是“言行不一”。
兒童的發展是整體的、連續的,由于對嬰幼兒的心理規律知曉得太少、太模糊,早教課程呈現出“各吹各的號”現象。這種多元化現象看似可以滿足幼兒個性化需求,但因為每個早教機構往往只鐘情于一種模式,對具體的幼兒個體的教育則是零碎的、片面的。如果教育過早地割裂了兒童的靈魂,未來將可能出現許多分裂型、孤僻型的人格。那么,這樣的早期教育還能造福幼兒嗎?
早教課程“幼兒園化”急需遏制
幼兒園課程“小學化”危害極大。由于早期監管缺位,我們國家正在花費極大的精力“消滅”幼兒園“小學化”的荒草。然而,一些早教課程把幼兒園課程稍加改造就成“早教課”了!某早教集團請來了國內知名專家和多家幼兒園及早教機構觀摩示范課。該課程目標是鍛煉1.5歲幼兒的大肌肉發展,設計的親子活動課是《采蘑菇》,在每個幼兒背上綁了個塑料筐,讓幼兒爬行并撿起地板上散亂的積木,然后放到自己背上的“小竹筐”里,比賽看誰撿得多。在隨后的采訪及評課中,某知名教授說:早教課程必須符合兒童的發展規律,請問1歲多幼兒的記憶特點是什么?大家想一想這么大的孩子是
幼兒園報名時間是幾
時間:2024-02-06 08:0:28校園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范
時間:2023-09-19 21:0:46幼兒園中班防溺水安全教育
時間:2023-09-21 17:0:19幼兒園小班防溺水安全教育
時間:2023-09-13 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