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是一項福音,孰料部分專家和媒體反而憂心忡忡,擔心患者亂花錢,擔心不可持續,似乎天就要塌下來了。這種擔心,一點都不稀奇。中國基本的社會和醫療制度剛剛建立,目前僅僅提供最基本的保障,而遠非所謂“福利國家”向其國民提供的社會福利,但國內一些人馬上憂天之墜,擔憂“福利過頭”,擔憂增加政府負擔。
建立基本的社會保障制度,比如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種社會互助。所謂“福利國家”,是指政府大包大攬,公民生孩子不花錢、看病不花錢、上大學免費。而我們的基本社會保障,是大家湊湊份子,一人有難大家幫。財政出錢,百姓出錢,但總的來說,財政支出所占比重較小。
社會保障制度,是現代國家的一項“基礎設施”,沒有它,就沒有可持續的市場經濟。稍有社會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市場經濟的前提是人的“個體化”,每個人成為市場可以在全球配置的“最小單位”要素,這就需要以社會保障解除其后顧之憂。建立社保和醫保制度,補了中國社會之缺,部分是承續改革開放以前原有的社會保障,部分是將這種社會保障擴大化,惠及全體國民,遠遠談不上“福利過頭”。
現在建立大病醫保制度,是對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一個完善,但仍然處于“基本”的層次。兒童得個白血病,家中壯年得個尿毒癥,常常使全家人陷入絕望,使全社會產生“痛感”。長期以來,我們把愛心募捐作為解決方案,實際上不能解決根本。基本醫療保障不保障大病,本身就是一種嚴重的制度缺陷,F在讓醫療保及大病,實乃制度的自我完善。
不要說政府財力不夠、缺錢了,中國經濟體量這么大,現在要考慮的是發展惠及人民,以及合理的政府預算結構。,我國全國一般公共財政收入超過2.25萬億美元。但我國在教育、醫保、社保方面的支出占GDP的比重與這種地位并不匹配。
實現大病醫保全覆蓋,實際上就是落實“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更加合理地安排財政支出。推行大病醫保,需要政府出點錢。有人會說,發展是中國要務,政府應當把錢投入基礎設施建設。但大病醫保是人民所急、中國社會所急。發展無非是要讓民眾病有所醫、老有所養。花錢辦大病醫保,理應在預算支出方向上占具優先順序。
至于防止“過度醫療”,當然也不是說不重要,但前提是把大病醫保平臺先建起來。有關部門的制度設計要考慮到這一點,但一味怕大病患者花錢,本身就有悖于保障大病患者的初衷。如何將開支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實際上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