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之所以推進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統籌,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會長王東進認為,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已經形成“3+1”(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加城鄉醫療救助)的制度框架,不過,制度分設、管理分割、資源分散的格局弊端日益顯露,包括居民重復參保(重復參保率一般在10%―15%)、財政重復補貼(無效補貼達二三百億元)、重復建設經辦機構和信息系統,增加了醫療保險的管理成本,降低了管理效率,且不利于改變城鄉二元結構,因此推進基本醫保城鄉統籌日益緊迫。
對于統籌過程,首都經貿大學農村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庹國柱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表示,難度主要是兩點,一個是融資的問題,一個是信息整合的問題。
不過,庹國柱認為,新農合的籌資水平從最初的只有30元(個人、地方、中央各自分擔10元)到現在已經達到500元(農民自己繳納120元,其余380元由地方和中央政府財政補貼),籌資水平已經接近于城鎮居民的醫療保障水平,這兩部分人群的保障水平接近,因此這兩部分醫保制度統籌已經具備條件。
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統籌,可以為將來所有醫保制度整合打下基礎。庹國柱稱,將城鎮居民的醫保制度和城鎮職工、機關事業單位的醫保制度整合,是下一步的方向,目前看來,統一城鎮和農村所有人口的醫療制度,難度比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統籌要小。
推進異地結算
此外,推進省內異地就醫甚至跨省就醫的基本醫保即時結算,也被廈門、湖北、黑龍江、重慶、內蒙古、新疆、廣西等地區列入的政府工作計劃。
2月27日,衛計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跨省就醫費用核查和結報工作的指導意見》,今年選擇部分統籌地區和定點醫療機構,依托國家新農合信息平臺,開展跨省就醫費用核查和結報試點。根據意見,到2020年,全國大部分省(區、市)要在具備條件的定點醫療機構開展跨省就醫直接結報。
衛計委副主任馬曉偉在2月份的國務院政策吹風會上表示,目前,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已經建立了省級新農合異地即時結報的信息平臺,國家新農合信息平臺已經與9個省的醫療機構建立了互聯互通,部分地區正在積極探索參合農民跨省就醫資金結報。
比如,江蘇、山東、河南、安徽58個縣新農合經辦機構,同徐州12家醫療機構簽訂了服務協議,這些省的農民到這些醫療機構跨省就醫,能夠現場刷卡結報。同時,安徽、四川這兩個省,在本省農民工就業集中的北京、上海等地設立了定點醫院,這些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