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新“國十條”:養老產業將受土地稅收政策扶持
在翹首以盼數月之后,《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終于在13日正式亮相出臺,在這份綱領性的產業發展規劃性文件中,商業保險地位大大提升,從健全社會保障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躍而成為完善金融體系的支柱力量、改善民生保障的有力支撐、創新社會管理的有效機制、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高效引擎和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抓手。受此消息影響,昨日保險股票齊齊飄紅。
六大行業直接受益
此份文件在年初開始規劃之時,就被業內冠以“新國十條”,用以區分2006年頒發的《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被稱為“國十條”)。在新國十條中,把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放在經濟社會工作整體布局中統籌考慮,提出了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全新理念,而不僅僅是服務保障體系。
在新“國十條”規劃的遠景目標中,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穩健、誠信規范,具有較強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服務業,努力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轉變,要發揮保險在社會保障、災害救助、支農惠農等方面的作用。
此外,在對外投資門檻上,新“國十條”提出要促進保險市場與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協調發展,進一步發揮保險公司的機構投資者作用,為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長期穩定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在提及的受益行業中,除了保險業外,直接扶持的涉及農業板塊、養老健康產業、巨災救助機制行業;間接因為投資門檻放開而受益的則有券商行業、城鎮化概念。
養老、巨災保險受重視
根據保監會在公布的數據計算,保險深度(保費收入/國內生產總值)僅為3%,保險密度(保費收入/總人口)為1265元,新“國十條”中提出,要力爭將保險深度達到5%,保險密度達到3500元/人,將商業保險建成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柱,也就意味著商業保險要逐步成為個人和家庭商業保障計劃的主要承擔者、企業發起的養老健康保障計劃的重要提供者、社會保險市場化運作的積極參與者。
在重點扶持產業上,養老產業將成為重頭戲。新“國十條”明確指出,鼓勵創新養老保險產品服務,包括近一年來討論激烈已經進行試點的以房養老等,還包括推動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發展、開展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發展獨生子女家庭保障計劃,以及探索對失獨老人保障的新模式。
頻頻發生的地震、臺風等天災也讓巨災險推至前臺,意見中鼓勵各地根據風險特點,探索對臺風、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水、森林火災等災害的有效保障模式。制定巨災保險法規。建立核保險巨災責任準備金制度。建立巨災風險管理數據庫。
政策將向養老產業傾斜
在落實政策配套時,新“國十條”一方面提出鼓勵政府通過多種方式購買保險服務,另一方面對于具有較強公益性,但市場化運作無法實現盈虧平衡的保險服務,可以由政府給予一定支持。
政策的扶持體現在稅收與土地供應政策上的傾斜。在稅收政策上,將研究完善加快現代保險服務業發展的稅收政策,適時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落實和完善企業為職工支付的補充養老保險費和補充醫療保險費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
而在社會關注熱議的養老產業上,將加強養老產業和健康服務業用地保障,要求各級人民政府要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統籌考慮養老產業、健康服務業發展需要,擴大養老服務設施、健康服務業用地供給,優先保障供應,鼓勵符合條件的保險機構等投資興辦養老產業和健康服務業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