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養老金并軌未成行 其他改革無從談起
為什么在動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利益的時候不說國際慣例,在動民眾利益的時候就說國際慣例?“3000多萬事業編人員今起交養老保險”為何會被如此廣泛而整齊劃一地誤讀?其根本原因還在于,社會輿論對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養老金并軌改革期之過甚。
7月1日,所有網站鋪天蓋地有報了一條新聞:3000多萬事業編人員今起交養老保險。然而剛過一天人社部就出來辟謠,說這是一條被誤讀的消息!妒聵I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從7月1日起實施,并不意味著事業單位工資制度和養老保險制度已啟動!稐l例》只是做出了一些原則性的規定,改革的啟動還需另行研究確定。
這條消息為何會被如此廣泛而整齊劃一地誤讀?其根本原因還在于,社會輿論對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養老金并軌改革期之過甚。養老金雙軌制是被詬病但又一直難以撼動的一塊“硬骨頭”。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員工既不用自己繳納養老保險,退休金的替代率還比企業員工高出很多,這導致從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和從企業退休,到手的退休金懸殊極大。正是由于期待過深,當《條例》的原則性規定一出,超前解讀就接踵而至了。
從這個意義上說,盡快落實原則性規定,推動改革進行更加勢在必行。這一塊改革很難,用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中心主任鄭秉文的話說,五個改革試點省市五年來幾乎都無進展。但是,這一塊“硬骨頭”遲早要啃下去,不然其他改革無法獲得民心,無法推進。比如說,延遲退休的改革,按理說,由于人均預期壽命的增加,漸進式延長退休年齡在國際上也是大勢所趨,并無不可。但這項改革的推進在中國受到的輿論反對尤其強烈,清華大學教授楊燕綏的延遲退休方案就遭到了猛烈的質疑,為什么?因為養老金雙軌制那一塊沒動,養老金并軌未成行,卻在退休年齡這一塊做文章,在公眾看來,這不就是等同于柿子挑軟的捏嗎?為什么在動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利益的時候不說國際慣例,在動民眾利益的時候就說國際慣例?
這其實是中國很多方面改革的寫照。類似于養老保險雙軌制這類的改革不推進,其他對老百姓近期利益有損但長遠來看有益的改革也無法推進。那些設計改革的官員和專家們就算有滿腹道理,也沒法和老百姓說。一句話就給頂回來了:“為什么只改我們,不改他們?”中國的諸多改革,就是這樣盤根錯節地糾纏在一起。
改革是大勢所趨。好在如今大方向已定,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里也強調了這點,并給出2015是元年的時間表,F在就是如何落實原則性方針的問題。這里面的博弈將很多,化解要靠改革者的智慧。鄭秉文提過“三個聯動”的改革建議:先要有一個完整的、透明的、很有說服力的職業年金方案;全國要一起動,而不是幾個省份或少部分單位試點;不但要全國一起改,而且還要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一起改。另外,香港的公務員退休保障演變史也可作為借鑒,香港公務員退休保障改革也是研究了多年,直到20世紀末強積金計劃實施后才得以落實。值得學習的是,其每次改革都是為政府“減負”,把沉重的養老負擔分散至商業養老保險,并讓養老兩軌之間互通互融,人們可以在公職身份和企業身份之間隨自己意愿轉換而不會讓養老保障斷裂。鄭秉文也曾說過,在職業年金之下實施養老金并軌,其實是讓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金有了法律保障,不管期間下;蛘叱鰢粫蛏矸莸霓D變而斷裂,從長遠來看,對公務員是有益處的。(作者:言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