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前,多個知名網站推出的兩會熱點調查顯示,養老受關注度位居前列。養老,也是浙江省代表委員經常提及的“熱詞”。據養老金改革最新消息,浙江省代表委員認為要解決老有所養,首要要解決養老“三缺”問題。
養老金改革最新消息:老有所養 需破“三缺”
一、缺資金
養老金改革最新消息:多策并舉 保底增值
【百姓提問】
臺州市民王榮問,隨著老齡化加速,領養老金的人越來越多,繳納養老保險的人越來越少,長此以往,養老基金會不會“坐吃山空”?
【代表委員解答】
養老金改革最新消息顯示,養老,資金是首要問題。
“并軌勢在必行。”鄭堅江代表認為,在做好頂層設計之后,要建立正常調整機制,逐步縮小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差距。還應采取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原則,對新入職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和企業職工從同一起點上參加社會養老保險;中年人宜逐步過渡,保持平穩銜接;老年人仍享受原制度保障,政府加大調控措施。
其實,不管怎么并軌,養老金如何做到不差錢,始終是一個必須解決的難題。
計時華委員建議,應按照中央要求,加快企業年金法的立法進度,控制投資風險,杜絕政策漏洞?梢越梃b發達國家企業年金籌集稅制度,對企業年金繳納、投資增值階段實行減免稅。同時可將是否建立企業年金制度,作為行業規范和社會誠信等的考評指標,鼓勵雇主與員工建立長期的勞動關系。
據養老金改革最新消息,宗慶后代表說,為了盡快補足養老保險基金窟窿,可采取國有企業的利潤補充養老保險基金,亦可以讓養老保險基金投資入股壟斷性盈利國企,讓盈利國企的投資紅利不斷補充到養老基金中。
二、缺場所
社會參與,各取所需
【百姓提問】
家有3位六旬以上老人需要贍養的溫州市民陳吉祥問,公立養老機構進不去,民營養老機構收費又太貴,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
【代表委員解答】
“當前機構養老人滿為患、一床難求的情況,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委員說,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和中國特有的“四二一”家庭結構,使得養老成為一個相當嚴峻的社會問題。一些地方甚至出現“院內千人入住,院外千人排隊”的現象。
杜時貴委員分析指出,家庭養老,隨著平均壽命延長,單獨依靠家庭照料老人的困難越來越大;社區養老,由于資金和人力有限、服務質量跟不上等原因,問題時有發生;自助養老,依靠的是自身積蓄和收入,限于少數群體,普惠性不足。
杜時貴委員建議,應加快制定支持發展養老產業扶持政策,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推動地方政府制定養老服務和健康產業發展規劃。各類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用地,要納入城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用地規劃,合理安排用地需求。明確養老產業用地性質,制定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土地政策。
陳小平委員認為,應當盡快劃清政府與市場的界限,簡政放權,以登記制代替審批制,實行年檢、備案雙軌管理模式,推進民間資本在養老服務領域取得合法經營身份。
陳小平委員還建議,以福利性、公益性為主導,把民辦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作為發展主體,推行街道、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向公建民營轉型。推進政府購買社會養老服務,向老年人發放服務券,由老年人自主選擇養老服務提供者,以此促進市場競爭,激勵社會養老服務機構提高服務質量。
三、缺服務
醫養結合,互惠發展
【百姓提問】
家住杭州市西湖區的九旬老人潘阿姨,10多年前患了中風,出入只能靠輪椅。“不知道其他地方的失能老人,能不能享受到專業人員的照顧?”老人問。
【代表委員解答】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創新社會資本辦醫機制。”瞿佳代表認為,如果國家能夠進一步鼓勵和扶持民營醫院為老人提供醫養結合服務,那么就能解決部分老年患者老無所養、老無所醫的問題,又能化解目前不少民營醫院發展中遇到的階段性門檻。
“醫養結合模式是未來養老的發展方向。”杜時貴委員建議,可在現有或新規劃醫院周邊配置一定比例的養老社區,探索“醫養結合、康復養老”的服務模式,形成醫院和養老社區之間雙向轉診機制,既解決養老機構醫療力量薄弱問題,又能使醫療資源效率最大化。
瞿佳代表還建議,衛生部門應將老年人居家醫療保健服務列為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內容,聯合民政部門制定管理辦法,發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站)兩大平臺優勢,打造社區老年醫療保健體系,并建立失能和高齡老人信息庫,對這些老人實行重點監測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