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有4個校區,分別為A區、B區、C區、虎溪校區,A區地址為沙坪壩區沙正街174號、B區地址為沙坪壩區沙北街83號、C區地址為沙坪壩區渝碚路131號、虎溪校區地址為沙坪壩區大學城南路55號。
重慶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研究型綜合性大學,是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學校地處國家西南工商業重鎮、長江上游經濟中心——重慶市,坐落在人文薈萃的文化名區——沙坪壩區。
重慶大學創辦于1929年,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成為擁有文、理、工、商、法、醫6個學院的國立綜合性大學。馬寅初、李四光、何魯、馮簡、柯召、吳宓、吳冠中等大批著名學者曾在學校執教。經過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學校成為國家教育部直屬的、以工科為主的多科性大學,1960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大力發展人文、經管、藝術、教育等學科專業,促進了多學科協調發展。2000年5月,原重慶大學、重慶建筑大學、重慶建筑高等?茖W校三校合并組建成新的重慶大學,使得一直以機電、能源、材料、信息、生物、經管等學科優勢而著稱的重慶大學,在建筑、土木、環保等學科方面也處于全國較高水平。
重慶大學現設有人文學部、社會科學學部、理學部、工程學部、建筑學部、信息學部、醫學部,共36個學院,以及研究生院、繼續教育學院、網絡教育學院、附屬醫院和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學校擁有理、工、經、管、法、文、史、哲、醫、教育、藝術11個學科門類。在校學生46000余人,其中碩士、博士研究生19000余人,本科生25000余人,外國留學生1800余人。在職教職工5200余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7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入選者23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0人,“973”首席科學家4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70余人,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3人,“獎勵計劃”入選者3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8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4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5人,國家“四個一批”人才3人,部、市重點人才工程人選240余人,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及其他專業技術人員2100余人,博士生導師1000余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3個,教育部創新團隊7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2個,國防創新團隊1個,重慶市高校創新團隊22個。
重慶大學現設有博士后流動站29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2個,另有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4個。專業學位授權25種。一級國家重點學科3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19個(含培育2個),重慶市“十三五”重點學科38個。國家級重點研究基地1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8個,國家級虛擬仿真教學實驗中心3個,國家基礎課程教學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及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共4個;國家“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8個,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2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1個,其他省部級及各類研究基地180余個。教育部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基地(“111計劃”)5個。
重慶大學校園占地面積5200余畝,有A、B、C、虎溪四個校區,校舍建筑面積近160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底蘊深厚,“寅初亭”、“工學院”(A區二教)、“理學院”(A區一教)、“文字齋”、“中央大學七七抗戰大禮堂”等近代建筑群入選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學校擁有設施先進的現代化圖書館,累計藏書467萬余冊、中外期刊6500余種,其中電子圖書363萬余冊、電子期刊近90000種;各類權威文獻數據庫198個。是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重慶節點和中國下一代互聯網CNGI-CERNET2重慶核心節點單位。擁有國家甲級建筑設計研究院和規劃設計研究院、國家重點出版社、全國公開發行專業刊物的期刊社以及國家大學科技園。
重慶大學堅持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十二五”以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973項目、863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防科研項目等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4900余項,獲國家、省部級(科技)獎266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40項,國家級精品課程(含網絡教育)2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5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3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含網絡)11門;市級教學成果獎121項,市級精品課程47門,市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6門,市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6門。
高考高分中分低分不同分數
時間:2024-05-24 10:0:57高考征集志愿填報時間有哪
時間:2024-05-24 10:0:24高考報志愿名詞術語解釋大全
時間:2024-05-24 10:0:43高考填報志愿大類招生對考
時間:2024-05-24 1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