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鑒于醫學類各專業的學習特點和就業的特殊性,有下列情況的不能報考,任何一眼矯正到4.8、鏡片度數大于800度;一眼失明另一眼矯正到4.8、鏡片度數大于400度;色弱、色盲;兩耳聽力均在3米以內,或一耳聽力在5米內,另一耳全聾;澳抗陽性、肝功能不正常。
2、另外,口腔醫學專業不招收左手做事(俗稱“左撇子”)的考生;
3、醫學影像學、護理學、法醫學專業對身高有要求,一般是女1.55米、男1.65米以上,如果你“海拔”達不到此高度,最好回避這類專業。
報考醫學類專業的分數線普遍比普通專業高的多,像是要想報考一本醫科大學中醫學類專業,之前分數線要超過一本線40到50分錄取的幾率才能大著,醫學類專業是報考的熱門專業,每年都會有大量的考生選擇報考,這也是分數線比較高的原因,二本醫科大學一般分數也會在高出二本線20到30分左右,有個別醫學類專業也會更多,視每年報考的情況而定,總之每年的本科醫學類專業分數都不低。
一、耐得住寂寞
醫生的培養周期是非常長的,其他專業本科一般是4年,而醫學則是5年制,更不用說七年本碩、八年直博的長學制了。在5年本科畢業后,由于現在大醫院招人的條件越來越高,如果不想到基層工作,那么本科畢業讀研讀博就是必須的。從考入醫學院到進入醫院工作需要近十年的時間,這還不算畢業后的住院醫師培訓時間,總的來說,要成為獨當一面的醫生大概需要10~15年。這期間,你需要面對的就是無窮無盡的學習、考試、實習,埋頭苦讀,少有娛樂,當你的中學同學已經紛紛畢業工作、結婚生子的時候,你還要白天在醫院輪轉,晚上在實驗室趕論文……這些,沒有足夠的定力是很難堅持下來的。醫學生圈里有一個很著名的冷笑話:如果你的朋友很長時間沒有聯系你,要么他死了,要么他學醫了;如果你的女同學過了26歲還沒有結婚的打算,很可能她就是學醫的……
醫生是一個高學歷職業
當前,年輕醫生如果期望在大城市(尤其是一線城市)的大醫院較好地發展,那么擁有博士學位基本是必需的。學歷不夠的,往往需要再讀一個在職博士學位。
二、挨得住辛苦
醫學生的大學生活是辛苦的,但要是和畢業后的醫生工作相比,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醫生的辛苦體現在3個方面:
第一、沒有正常作息時間和正常節假日。除極少數科室之外,醫生都得值夜班,每4~5天一次的夜班要值幾十年,年輕醫生的夜班尤其多而辛苦,值夜班導致生物鐘紊亂,對健康的危害尤其大。再者,醫生的值班是輪班,因此沒有正常的雙休日,也沒有正常的節假日,逢年過節還在值班是常見現象。
第二、工作強度極大。連續20多個小時工作是家常便飯,大手術連續十幾個小時中途不能休息吃飯上廁所,門診一天上百個病人口干舌燥甚至沒工夫喝水和上
廁所……長時間、高強度是醫生工作的特點。并且,越是年輕醫生越辛苦,畢業生剛進入醫院時都是從“住院醫師”做起,“住院醫”這個名稱的最初來歷就是“住在醫院里的醫師”。
第三、心理壓力巨大,長期精神緊張。有些人會說有許多行業,比如計算機軟件和互聯網行業,也是經常加班、工作時間很長,但醫生工作的另一個特點是心理壓力巨大、精神高度緊張。醫生面對的是生老病死,有如戰場,如果在規定時間內沒做好處理,病人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這種期限性是其他工作所不能比的。因為面對的是健康和生命,一旦出錯,后果嚴重,因此醫生在工作時間都要一直神經繃緊,火力全開,這也是其他工作所不能比的。此外,醫生面對一個一個病人及病人家屬,除了關心疾病的問題,還需要跟這些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需要考慮他們的心理、情感、關切等多種因素,千頭萬緒,心理壓力巨大。再者,由于病人太多,醫院管理水平也有待提高,當前國內醫院尤其是大醫院都是超負荷運轉,醫生的工作環境甚至是常年都有如春運時的火車站,紛亂嘈雜,這都增加了工作壓力。
要想成為一名醫生,必須從心理上到生理上都做好承受辛苦的準備,心理上不多說了,生理上身體條件不能差,體弱多病怎么熬得住整夜搶救的夜班,怎么跟得了十幾個小時的大手術?由于上夜班及工作壓力引起的胃病、失眠等是醫生這一行的常見職業病。對于期望成為醫生的同學,請從現在開始鍛煉身體吧,有個好身體在工作后是很有優勢的。
三、守得住清貧
年輕醫生要守得住清貧
在大學生就業報告(例如由麥可思調查編寫、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臨床醫學的學生畢業初期的收入常名列第一,不過是倒數第一。
不了解醫療界的人很難把醫生和“清貧”兩個字聯系起來,但對于年輕小醫生來說,這兩個字正是許多過來人的切身感受。是的,想當醫生必須要學會忍受清貧,因為在畢業后的頭10年,這兩個字會一直伴隨著你。越是在京滬這樣的大城市,越是如此。當然,根據所在地區和所在醫院、科室的情況,運氣好的話這個時長會縮短,但一般也不會少于5年。而且這與學歷無關,學歷通常只決定找工作的難易,以及能進入什么樣的醫院。
也許你可以隨便舉出好幾個認識的醫生收入很高的例子,但是那基本是功成名就的老醫生,至少也是已經經過了20年以上的奮斗,才達到那個階段的。前面說過,醫生的培養周期很長,從考上大學到畢業工作需要8~10年,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博士畢業成為一名醫生的時候你已經26~28歲,之后的近10年時間,你都會在各種基本工作和考試中間忙碌,因為干的是最基礎的活,收入自然不會太高。也就是說,在35歲之前,經濟方面都不會特別寬裕,而這一時期又正是人生中最需要錢的階段——上有父母,下有幼兒,中間自己的生活成本也不少……年輕醫生在剛畢業階段會過得尤其艱難,到10年后才可能有真正的改善。而與此同時,你的中學同學們很可能已經事業小成,開始享受生活,于是許多年輕醫生會有抱怨的情緒,若你輕易被這種情緒所打敗,那么你很可能會放棄這個職業,事實上許多轉行的醫生也都是在這個階段熬不下去的。因此建議大家入行前想清楚,如果終有一天要轉行,不如一開始就考別的專業,至少不用花那么多時間。
另外,家境貧寒、負擔較重的考生,建議報考臨床醫學專業時要慎重(對醫學其他專業,請參考其他分冊),要知道生活的負擔可以壓垮一切理想,從現實角度考慮,走別的路會更輕松。
四、有一定的溝通能力
本文開篇已經說過,醫學不僅僅是科學,臨床醫學是在嚴謹的科學基礎上融合了人文的要素。臨床醫生時刻要跟病人打交道,因此良好的溝通能力和親和力是不可少的。如果大家有心觀察就可以發現,醫學界許多“名醫”、“大家”都是風度翩翩、談吐不凡。光技術好、水平高還不夠,要讓病人相信你技術好、水平高才行,這樣他才能配合你的治療,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從這個角度來說,性格外向、“自來熟”的同學在從事這個職業時具有優勢。但這是否意味著內向的同學就不適合學醫呢?也不是,因為醫生與病人的溝通也不是夸夸其談,而是言之有物,也要體現專業性和冷靜的一面,而且溝通能力是可以在實際工作中訓練的。我們身邊也不乏進入大學時還很內向羞澀,到畢業時就能夠和病人親切交流、應對自如的例子,只要你有心、愿意去做,也一樣能做好。但如果是內心對與人交流十分抗拒、非常不愿意與人打交道的同學,建議就不要報考了;如果對醫學實在是有興趣,可以考慮基礎醫學這種研究型的專業。
五、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出自《詩經》的這句話用來形容醫生的心理壓力一點也不為過。醫生的心理壓力主要來自兩方面:醫生自己和病人。
從醫生自己來說,一方面,醫學科學本身遠不完美,很多疾病至今尚無有效的治療辦法,醫生每天接觸這些病人,甚至親眼看著這些病人去世,自己卻做不了什么,這種無力感多了就會轉化為負面的情緒;另一方面,俗話說“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不小心犯錯的時候,但醫生這個職業卻是不允許犯錯的,一個微小的錯誤也許就會造成嚴重的后果,因此醫生或多或少都是“完美主義者”,對自己的要求過高也造成了更大的壓力。
從病人來說,病人和家屬并不理解醫學的局限性,在他們看來,到醫院就是來治病的,就應該治好,如果治不好就會對醫院、醫生不滿,而病人的這種情緒傳遞給醫生就變成了緊張和壓力。因此,如果沒有強大的內心,恐怕很難勝任這份工作。
點評:大家不要被上面的內容所嚇倒,但上述內容條條也都屬實。對包括臨床醫學在內的職業性的教育來說,因為完成學校教育后并不能立刻就承擔實際崗位,因此都還有一個較長的培養過程,但也都是“越老越值錢”,隨著經驗的豐富,個人的價值和成就感將越來越大。學醫要沉得住氣,要耐得住、守得住、承擔得起。
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館開館
時間:2023-09-14 03:0:092020湖南高考報名人數 總人
時間:2023-09-20 12:0:17東營所有的大學名單 東
時間:2023-09-22 02:0:49都江堰所有的大學名單
時間:2023-09-15 18: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