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人物心理的描寫,能夠直接深入人物心靈,揭示人物的內心心理描寫世界,表現人物豐富而復雜的思想感情。也可以讓文章更生動、有新意,并且能寫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讓文章更充實。
法國作家雨果說過:“有一種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還有一種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內心世界。” 人的心理活動的復雜多樣,決定了心理描寫具有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內心獨白
一般使用第一人稱。猶如電影中人物思考時的畫外音,是傾吐衷腸、透露“心曲”的一個重要手段;
動作暗示
人的動作、行為總是受心理活動的支配,從行動中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揭示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內心世界,是心理描寫的又一表現形式;
景物烘托
即繪景而顯情。作品中出現的景物,往往是“人化的自然”,滲透了人物的特定心情,景物烘托也分兩種,一種是正襯,另一種是反襯,這兩種方法都能起到較好的表達效果;
心理概述
又稱心理剖析,是作者對人物內心活動的直接描述,一般使用第三人稱。由于作者是以旁觀者的身份對人物的內心世界進行剖析、評介,因此不但便于比較細膩地表現人物當時當地的思想活動,還可以有進展地概述人物在一段時間內的感情變化,內心斗爭,在行文中比較靈活方便。
(如《賣火柴的小女孩》就用了較多的心理描寫)
內心獨白:
內心獨自是作品中人物語言的表現形式之一,指通過人物的內心表白來揭示人物隱秘的內心世界,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讀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
例如在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中,哈姆萊特那段著名的“生存還是毀滅”的內心獨白,是他對于“生”和“死”的思考,表現了他內心的困惑,極具哲理性。
從旁敘述:
從旁敘述中采用第三人稱的方式描寫人物心理。在這種寫法中,作,作者可以是“全知全能”的。因此,這種方式較少受到時間和空間的約束,作者可以根據自己想法的需要敘述。用第三人稱寫人物心理時,作者是站在觀察者的角度,所以對人物的情感傾向會表現得相對鮮明些,甚至可以進行即時的議論。
以《項鏈》為例,文中有這樣一段話:“她一個人坐在窗前,就問想起當年那個舞會來,那個晚上,她多么美麗,多么使人傾倒啊!”這里采用了從旁敘述的方式表現瑪蒂爾德對以往的回憶與內心的起伏。在這段話后面便有這樣精彩的議論:“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變幻無常啊,極細小的一件事可以敗壞你,也可以成全你!”
夢境幻覺:
作品中的人物由于現實中無法達到某種目標,于是會陷入空想的心態,而這種心態常通過幻覺或夢境的形式來得到表現。
比如魯迅的《阿Q正傳》中,阿Q在土地廟中做白日夢,他夢到“來了一陣白盔白甲的革命黨”對他喊著“阿Q!同去同去”,覺得自己也在鬧革命,可以“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歡喜誰就是誰”。這就是典型的通過夢境表現人物心理的文段,夢境的描寫將阿Q的想法形象地表現出來,其形象更為可悲,更具諷刺意味。
動作暗示:
動作是人物的體態語言。抓住某一人物的某一個動作,通過具體描寫,表現這個人物的內心世界,這就是動作暗示心理的手法。
神態暗示:
一個人的神態變化往往是在特殊事態的刺激下產生心理波動。引發臉部表情的變化,所以它始終和人物的心理狀況聯系在一起。和動作描寫一樣,成功的神態描寫也應該根據表達的目的來選擇材料,抓住最值得寫的,最能反映出人物內心活動、性格特點的神態來寫。
比如魯迅的《祝!分,祥林嫂捐門坎后四嬸仍然不讓她參與冬至祭祖,以至于祥林嫂“臉色同時變作灰黑”“失神的站著”“眼睛窈陷下去”。這種神態變化的簡潔描寫,已經淋漓盡致地表現了祥林嫂心靈上所受的打擊,精神的全面崩潰。
語言暗示:
魯迅說:“如果刪除了不必要之點,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談話來,我想,就可以使別人從談話里推見每個說話的人物!边@里所說的“各人的有特色的談話”,就是具有個性特征的語言。抓住人物個性化語言進行描寫,就能展示人物的個性特征。
感官刺激:
“心理學”中將人的感覺分為視覺、聽覺、味覺、嗅覺等幾類。在文學作品中只要抓住了人物瞬間的感受,任何一種感覺的描寫都可以起到體現人物心理狀況的作用。
比如高爾基的《母親》中,“母親”看到的火車站骯臟的三等候車室里的景象是那么細致,聽到的玻璃震動的聲音是那么刺耳,聞到的煙葉和成魚的臭味是那么刺鼻。這里調動了視覺、聽覺和嗅覺等多種感官來表現“母親”的緊張的心情。
環境烘托:
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所處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描寫。環境描寫可以起到烘托人物心理的作用。
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館開館
時間:2023-09-14 03:0:092020湖南高考報名人數 總人
時間:2023-09-20 12:0:17東營所有的大學名單 東
時間:2023-09-22 02:0:49都江堰所有的大學名單
時間:2023-09-15 18: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