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以下是本網站小編整理的關于黃山地震帶發布的一些信息以及黃山歷史上上的地震記錄相關知識。
明代有記載的地震為3次
弘治十八年(1505年)休寧地震。萬歷《休寧范氏族譜》載:“(弘治十八年)九月,邑地震!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休寧縣、歙縣、績溪地震。嘉靖《徽州府志》載:“嘉靖三十九年二月二十八日甲子申時(3月24日15時至17時),歙縣地震,從西而東。”;萬歷《休寧縣志》載:“嘉靖三十九年,地震!。同時《績溪縣志》也有記載。
另據清道光《徽州府志》記載,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七月,績溪地震。
清代有記載的地震為9次
道光《徽州府志》記載:“順治九年(1652年),績溪地震,六縣饑!
順治十六年(1659年)祁門地震。康熙《祁門縣志》載:“順治十六年已亥七月十六日戌時(9月2日19時至21時),地震,聲如轟雷。”
清康熙四年(1665年)休寧縣地震。康熙《休寧縣志》載:“康熙四年星變、地震。欽奉恩赦免順治十八年以前錢糧!
道光《徽州府志》記載,康熙七年六月十七(1668年7月25日)夜,徽州六邑地震。
康熙十三年七月十三日(1674年8月14日),婺源地震。
康熙二十七年(1688)六月,績溪地震。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祁門縣地震。道光《祁門縣志》:“乾隆二十一年丙子秋,地震,屋宇皆動!钡拦狻痘罩莞尽酚涊d為:“十月,績溪地震,婺源亦地震。”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歙縣地震。乾隆《歙縣志》載:“乾隆二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戌時(1757年12月27日19時至21時),地震。次日寅時(3時至5時)復小震。”
道光《徽州府志》記載:“乾隆三十四年(1769)十二月,績溪地震!
民國時期有記載的地震為1次
民國6年(1917)1月下旬,休寧、太平及祁門等縣先后發生地震,門環、家具、茶杯振動有聲。當時的徽州報刊有相關報道。
建國后,逐步采用儀器監測地震, 至2000年用現代測震儀記錄到的黃山市域地震有13次,分別為:
1971年12月28日14時32分,休寧馮村3.6級。
1976年3月21日3時33分,歙縣昱嶺關2.4級。
1976年9月1日13時06分,績溪、歙縣與浙江交界處2.9級。
1977年8月22日17時23分,屯溪0.7級。
1982年10月3日19時07分,太平龍門鄉東北1.8級。
1983年7月24日20時37分,祁門大連坑1.9級。
1984年2月21日21時03分,祁門大洪嶺頭2.0級。
1984年5月22日7時29分,休寧鶴城西北2.3級。
1987年4月23日12時11分,黟縣漁亭東2.2級。
1987年12月6日16時32分,黟縣漁亭東1.9級。
1991年10月24日12時57分,黃山2.5級。
1996年10月1日12時14分,黟縣碧山2.5級。
給人印象最深的是1999年6月1日的歙縣地震,當時歙縣、巖寺、屯溪、休寧部分地區有較強震感。地震時,歙縣溪頭、臨溪、桂林、歙縣縣城居民普遍聽到一聲轟響,并感到地面向上跳動,繼之搖晃,窗戶作響,桌上物品震動,空酒瓶翻倒,室內懸掛物品搖擺,臨溪鎮多數居民聞到一股尸臭味,個別房屋有掉磚、掉瓦及室內墻灰跨落現象,獅塘村一農戶房屋震后墻體裂縫加深、擴大。歙縣北岸、富堨、鄭村、許村、上豐、深渡、漳潭等鄉鎮居民普遍有感;屯溪區、巖寺鎮住二、三樓以上居民震感明顯,少數人在一樓也有感。
安徽省地震臺網測定此次地震:發震時刻19時24分24秒;震中位于北緯29°54',東經118°27′;震級ML3.8;持續時間3秒。震后調查此次地震為孤立型地震,地震宏觀震中位于溪頭鎮南的藍田、梓坑、葉岔、洪村口一帶,震中區烈度達5度,烈度4度區呈東北—西南向長橢圓,長軸半徑約20公里,短軸半徑約10公里,面積約160平方公里,烈度3度區面積約400平方公里。此次地震,導致距震中8公里處一地震前兆觀測井水震后水位突升溢出,歷時一個多月才恢復正常。
高考后表白成功率高嗎 表白
時間:2024-02-12 09:0:13帶有寓意的高考食譜 有好兆
時間:2024-01-12 09:0:55預退檔持續時間有多久 還有
時間:2023-12-21 09:0:56高考后搬家了錄取通知書怎
時間:2023-12-21 09: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