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人心是最大的政治。
第一次認識王鴻飛,正是在春意闌珊、槐花異香撲鼻的季節,我走訪一個斑駁深巷的一個貧困家庭時見到了他。75歲的老人很瘦,臉上都是褶子,皺皺巴巴的,這是時代變遷歲月剝蝕的痕跡,但眼中投射出的卻是善良和厚道。這是一個稱之為“城市美容師”的保潔員的家,家里雖然有點破敗、清貧,但赫然醒目的是墻上老人手書的《百家姓》和《三字經》,書法飄逸淡然,濃烈的書香味道,頗有些劉禹錫《陋室銘》的寓意。
看見我眼神里的驚訝和贊許,王鴻飛打開了話匣子,思緒似飄揚的柳絮。老人1942年12月生,四川瀘州人,西南農學院農學系肄業,1963年進疆。
用心傾聽王鴻飛夾雜著維吾爾詞匯的四川口音,我看到的是伊寧市一批共產黨員接力幫助一個小人物的故事。
十幾年來,王鴻飛獨自養育著14歲的女兒王良辰,父女倆相依為命,日子比較拮據。周圍各族鄰居都幫襯他,有的送件衣服給孩子,有的打了馕、烤了包子送過來,女兒就這樣穿著百家衣吃著百家飯長大了,目前女兒正在重點中學農四師一中讀初三。王鴻飛原來靠木工手藝生活,后來他年紀大了,體力不好,眼神不濟,就撿拾廢品謀生,和女兒住在一個破舊的平房里,擔心冬雪春雨房倒屋塌,會出事,社區就給他找了一處空著的院子住下來。2010年,薩依布依街道辦事處給他安排了一份保潔員工作,成了伊寧市“創衛”大軍中的一員。老王很珍惜這份環衛工作,很講職業道德,義務承擔起了除自己任務區以外的阿江街五巷西面半條街的衛生清理工作。每天穿著黑色衣褲,套著紅色反光衣,手持鉗子,弓著腰,在人行道上撿拾著廢紙、香蕉皮。勤勤懇懇,任勞任怨。
王鴻飛雖然日子過得比較艱難,但他從不抱怨命運,懂得感恩,感恩社會,回饋國家。他反復跟我說,感謝國家,讓我老有所養。周圍鄰居無論維族、漢族,還是工作隊、街道、社區,送錢送衣服的,都在幫襯他。市民政部門一位領導曾經提出每月都給他一點生活費,老王說,不需要了,我日子已經過得很好了,周圍鄰居對我父女倆都很照顧。人年紀大了,不愿意給政府添太多的麻煩。
靠自主創業走向成功的張顯、張青青夫婦是開設平面設計公司的,聽說他的事情后,自發的和老王的女兒簽訂了四年助學合同,月供100元,一直供到18歲孩子成年時止。老人給夫婦倆送了一面錦旗:攜手創業致富路,扶貧濟困好家風。
6月1日,我們邀請王鴻飛帶著女兒參加“親子游藝會”活動,和其他各族家庭共慶兒童節,F場為20名貧困學生發放助學金總計一萬元。王鴻飛的女兒也領到了500元助學金。老王動情的說:“我老了,人民政府在養我,維吾爾族鄰居們在幫我,社會太好了,我和女兒吃穿不愁,感謝共產黨給我的一切!
在新疆,有一種文明叫和諧,有一種文化叫團結!跋嘈艊遥瑒e抱怨,要感恩,一直善良就好”,老王反反復復跟我說。我想告訴大家:結真親,用真情,一直善良就好。
預備黨員轉正決議范
時間:2024-04-23 08:0:39預備黨員轉正決議四篇
時間:2024-04-23 08:0:39最新預備黨員轉正支部會議
時間:2024-04-23 08:0:57黨支部通過預備黨員轉正決
時間:2024-04-23 08: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