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共產黨員學習李保國事跡心得體會(1)
臨城縣治理干旱丘陵崗地,曾幾十年不見成效。憶起當年開荒的艱難,河北綠嶺果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勝福說:“俺們就像老?心瞎,無處下口。”
他們找到了李保國。
李保國一口答應下來。他每天起早趕晚,踏遍沒有道路、滿地亂石、荊棘叢生的荒崗,調查十幾萬畝荒崗的植被、土壤等情況。通過采樣他發現,表層是亂石灘,亂石灘不存水,下面是礓石層,礓石強堿性,根本種不活樹。
“把礓石刨出來,換上土不就可以了嗎?”
他制訂了“挖走鵝卵石、打破礓石層、開溝建立保水層”的治理規劃,將省水、省肥、易管理的核桃作為當地主要種植品種。
“保國老師對我說,現在我們絕大多數地方種植的核桃品質差、品種雜,難以實現品種化種植推廣。就這樣,他開始了艱難的核桃新品種實驗攻關。”高勝;貞浀。
2000年,李保國引進19個核桃優良品種和11個山核桃品種,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嫁接組培實驗。
他一頭扎在核桃林,仔細觀察每一棵核桃樹的生長。為了掌握核桃開花授粉的第一手資料,從當年3月下旬開始,他每天背一個水壺,從上午10時一直盯到下午4時,中午就在現場啃兩個饅頭。
“我們不忍心,想替他,讓他回去吃個熱乎飯,他卻說果樹的花期一年只有一次,如果錯過了,至少要延誤一年時間,關鍵時期必須盯好,結果這一盯就是一個多月!备邉俑Uf。
有一次,李保國正在進行人工干預實驗,突降大雨,他用傘給核桃新苗遮住了雨,把自己晾在了大雨中。
經過五年不懈努力,他成功選育出中國獨一無二的核桃品種--綠嶺核桃,所推行的“綠嶺薄皮核桃矮化密植栽培技術”被認定為國內首創。
李保國先后用10年時間,研究形成了配套的優質薄皮核桃綠色高效栽培技術體系。
如今,這些技術成果被我省丘陵地區農民復制。僅邢臺市,薄皮核桃年產值就超過20億元。
李保國用科技之手點石成金,使昔日的荒山禿嶺,不僅變成綠水青山,而且變成金山銀山。
“生產為科研出題,科研為生產解難。”
他一次次轉移“戰場”--
2009年開始,在平山縣葫蘆峪,他把山區“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的技術做成了標準化模塊,指導園區連片高規格治理荒山3萬多畝,探索“大園區、小業主”的園區經營機制,創建了我省山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的樣板。
,在南和縣,他開始了紅樹莓種植技術的研究,建立了全國第一家紅樹莓組培中心,打算用3年時間實現年產1000萬株幼苗!鞍l展一個產業,造福一方百姓,健康一個民族!彼麧M懷豪情。
“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
他一次次探索創新--
針對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老弱病殘”進行農業生產的現狀,他推出了省力化栽培技術,一次性整地、見枝拉下垂、架設黑光燈誘殺害蟲等省工省力的技術廣受農民歡迎。
瞄準太行山區干旱陽坡充足的光熱資源和具有自然階梯的優勢,他開發了干旱山區的高效循環利用技術,將平原日光溫室錯季栽培技術轉移到山區,使山地效益達到平原良田的1.4倍以上……
一區一地的成功效果有限,李保國的眼界更加高遠。
他奔波在全省各個重點產區和龍頭企業間,牽頭成立了河北省核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蘋果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加盟的集中生產區域和大型龍頭企業總數均超50個。其中,覆蓋核桃產業面積100余萬畝,占全省總栽種面積的80%以上;覆蓋蘋果產業面積30余萬畝,占全省總栽種面積的60%左右。
“常年給這些企業提供技術服務,每年至少也得有幾百萬元的收入吧?”這些年,這樣的問題,李保國不知面對過多少次。
事實上,他既不拿工資,也沒有占股份。
他的話,發自肺腑,見心見肝--
“我始終認為,農業是公益事業。給農民服務是公益,給農業企業服務也是公益。農業企業發展了,在自身盈利的同時,還能夠輻射帶動周圍山區的發展,最終還是對農民有利!
“國家給我發著工資,一個月八九千元,吃不清喝不清。這么多年,名、利,我沒追求過。我相信,你只要干事就行了,終究會有人認可!
他有自己的座右銘:時刻以善為本,尋找行善之地。
“前邊的善是完善的意思,后邊的行善是做事的意思,指的是要不斷完善自我,尋找能做事的地方。這輩子,干點自己喜歡的事,干成點有益于人民的事,什么時候想起來,也是值得驕傲的!
他像一棵大樹,扎根巍巍太行,先后完成山區開發研究成果28項,走出了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山區農業產業化發展新路子。
生前,李保國曾提到要成立河北省山區現代農業產業集團,把太行山區產業帶統一整合,串成一條線,給太行山系上既有顯著生態效益、又有顯著經濟效益的“金腰帶”。如今,他雖然走了,但是我們相信,人們將循著他開拓的路徑繼續前進,他的夢想一定會實現!
太行山作證--他堅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我這兒有一片樹,主枝上全是小裂口,裂得多的枝條就死了。是什么原因啊?”
4月8日上午10時,阜平縣林業局的祁嬌嬌在“桃‘李’之家”微信群里發圖片問大家。
“嬌嬌的樹是一年生枝條時的大綠浮塵子產卵造成的凍害!
晚上9時9分,“老山人”回復。
“桃‘李’之家是李老師弟子們建的微信群,你看這個‘李’字是加引號的。‘老山人’就是李老師。沒想到,只隔一天……”河北農大生命學院教授顧玉紅一邊掉眼淚一邊說。
2016共產黨員學習李保國事跡心得體會(2)
他常說:“一個人本事再大,意志再堅,力量也有限。我要讓更多學生成長為扎根山區、服務‘三農’的有用之才。”
30多年來,李保國先后承擔了57項國家和省級科研課題,大批學生被他“趕”到田間地頭,把所學知識與生產實踐結合。
在這種手把手、肩并肩的實踐教育中,許多學生在校期間就取得了驕人的科研成績。
學生湯軼偉,在讀研究生階段進行了核桃樹枝條傷流規律研究。以前核桃樹都是冬季修剪,但這樣刀口容易流失養分。在李保國的指導下,湯軼偉經過上千次實驗,顛覆了冬季修剪的傳統做法,將剪枝時間確定在春季發芽前的20天以內,避免了因剪枝時間不當造成營養流失。目前,這一創新成果寫進了教科書。
學生史薪鈺,在平山縣葫蘆峪的山地開發中,從事坡面結構穩定的影響因素研究。在李保國的指導下,經過兩年多的實踐,取得了當年治理、當年坡面穩定的效果。目前,史薪鈺的研究成果已在全省推廣。
“保國是跟隨河北農大‘太行山道路’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深深懂得實踐對科研和教學的重要性!崩畋拇髮W同學、河北農大校長王志剛說。
為了讓李保國拿出更多的科研成果服務太行山區,河北農大為他的課題組建設了3個專用實驗室,并配備了全新的科研設備,學院的綜合實驗室也優先保證他的研究生使用。
只有深入生產一線,教學才會有的放矢。
李保國及時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實踐經驗充實到教學內容中,把生產一線的信息作為信號,更新教材,更新講授內容。他主講的課程生動、形象,指導性強,倍受學生推崇。
“他一直都上著本科生的課,我說你實在忙不過來就象征性地上幾次課,剩下的給年輕老師分分。他堅決不同意,說要從本科階段開始引導,使學生熱愛農林專業!焙颖鞭r大林學院黨委書記盧振啟說。
李保國帶的碩士研究生,七成以上考上了博士,而且全部拿到了國家獎學金。
在學生眼里,李老師的“嚴”是出了名的。
李保國的碩士生和博士生一入學,就會收到一張學習任務清單:第一學期完成課程學習和開題報告;第二學期開始在實踐基地實習一年,完成實驗并寫出研究報告……每一項都有詳細的要求和明確的時間表。2013年他的一個碩士生因為前期準備不認真,被要求寒假留在學校寫畢業論文,直到大年三十寫完才回家。
學生趙志磊記得,2000年那會兒,剛開始使用電腦,一些學生寫論文時在電腦上復制抄襲!袄罾蠋焽绤柕嘏u他們說,要走正道,不要耍小聰明!
學生郝梁丞記得,跟李保國做課題時,很多碩士生、博士生都被他訓哭過!皩憣嶒炗涗洝⒂媱澋墓P,李老師一直要求我們必須用鉛筆。因為相比中性筆,鉛筆字保存時間更長。一旦發現我們沒用鉛筆寫,他會馬上撕掉!
學生李迎超記得,實習期間,李保國帶他們學習核桃嫁接,有一次李保國問李迎超“你今天嫁接了多少棵?”李迎超回答說嫁接了100棵。李保國搖搖頭說“農民們每天都能嫁接500棵!”在李保國的督促下,后來李迎超每天嫁接核桃樹能達到1000棵。
在學生眼里,李老師的“慈”也是出了名的。
學生顧玉紅忘不了,2002年,為了方便她寫畢業論文,李保國專門把自己的筆記本電腦借給她用。那時候筆記本電腦還不普及,李保國的兒子李東奇當時還小,自己想玩電腦,對此還挺有意見,覺得爸爸太偏心了。
學生郭芳忘不了,4月4日見了李保國最后一面!俺燥埖臅r候,李老師特意把我拉到身邊坐,悄悄問我找對象了沒有,鼓勵我遇到喜歡的就去追。”
斯人雖逝,李保國卻用自己的一生留下了一本最有價值的教科書,詮釋了知識分子應有的責任、擔當和追求,激勵更多的青年學子學好本領、扎根基層、服務人民。
太行山作證--他甘當“拼命三郎”,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前幾天我還勸他說,蘋果樹正開花,要不在崗底村住幾天,指導指導果農,捎帶休息休息。他一口回絕‘我哪有時間?’”
面對我們,李保國的妻子郭素萍淚水漣漣!叭绻浪纳堰M入倒計時,我一定不會這么由著他、順著他。”
年前的一次采訪中,李保國曾說,他有三個家,一個是永久的,在河北農大家屬院;一個是臨時的,在幾個主要幫扶基地;一個是流動的,在他那輛越野車上。
三個家,三重情,三份愛。
這些年,河北農大家屬院里那個真正意義上的家,反倒成了一個匆匆的驛站。
我們了解到,在去世前的4個多月時間里,他在家的時間總共不到10天。就連春節假期,也只在家休息了一天。
“家里的水電費在學校是最少的!惫仄颊f。
甚至在這個家里,夫妻倆都沒有多少時間交流。
“因為工作太忙,已經很久沒有晚上8點以前吃過晚飯了。吃完飯,我抓緊干點家務,他忙著打電話安排事,或者看學生的論文!惫仄颊f。
當年,郭素萍也是課題組的主要成員,是李保國工作上的搭檔,夫妻倆根本無暇顧及遠在保定的家。
不得已,他們只好把年邁的母親和一歲多的兒子也接到村里,一住就是4年多。
他們的課題叫小流域的立體開發,所以當地好多村民管他們的兒子叫“小流域”。
“有個事到現在提起來我都難受!惫仄颊f,有一次學校領導去山里看他們,走的時候,兒子爬上了人家的車,死活不下來,哭著喊著說,要回保定,想上幼兒園!皼]辦法,我只好硬把孩子拽了下來。”
“我先后兩次做手術,他都在山上,手術通知單都是我同事簽的字。我和兒子確實為他付出了很多,但是我們一直理解他、支持他!惫仄颊f。
她記得,3月7日下午,李保國在平山縣參加省婦聯舉辦的一個活動,兒子、兒媳特意帶著不滿5歲的孫子從保定來到現場。一見到爺爺,小孫子馬上趴在爺爺肩膀上,黏著不下來。
這時,一向專注事業到了“不近人情”程度的李保國,露出了柔軟的一面。在活動現場被主持人要求對家人說句真心話時,他顯得很不好意思,可最終還是“擠”出了自己長久以來積在心底的愧疚:“老婆、兒子,我愛你們,但是我顧不上管你們。對不起!”他抱著孫子,流下了眼淚。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他說這樣的話!惫仄几嬖V我們。
這些年,幫扶基地臨時的家,李保國也住得少了。
“現在大力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很多地方找來,能堅持多去一個地方,就不能少去一個。也許多去一地就能改變更多老百姓的生活!彼f。
有一次,在石家莊,他一天之內轉了4000畝蘋果園,給農民作技術指導。
“通過我的技術,早一年進入盛果期,一畝地增收4000斤蘋果,按一斤蘋果賣兩塊錢算,一畝地就增收8000元,4000畝地是多少啊?3200萬元。一個人辛苦一天的事,多值!”
這些年,車上那個流動的家,對李保國來說越來越重要。
雨靴、草帽、衣服、工具包,空間不大的后備箱,塞得滿滿當當。
中午把后座放平,稍微躺一會兒,緩解一下疲勞。
車上,還是夫妻二人交流最多的地方。
一年行程約4萬公里。除了完成學校的教學任務,李保國幾乎天天奔波在路上,上車當司機,下車當勞力。
考慮到李保國長期出差和下鄉需要,河北農大在很早之前就要給他配專職司機,可他卻婉拒了學校的好意。
“還是自己開車好,方便工作,說走就走。何況我天天上山下鄉,鐵打的司機也受不了。”他顧念著別人的辛苦和感受,卻唯獨沒有考慮自己。
去年12月16日晚上,“燕趙楷!卑l布廳在河北電視臺錄制李保國的先進事跡,結束時已經晚上9時多了。大家知道他第二天要去平山,考慮到他身體不好,都勸他在石家莊市區休息一晚。他說:“今晚上趕到平山,明天一早就能干活!眻猿诌B夜自己開車走了。
今年春節過后,李保國明顯憔悴,臉色發黃,飯量變小。出差在外,午飯經常只吃半兩米飯、幾口咸菜。
只有最親近的人才知道,他的病有多嚴重。
因為常年奔波,生活沒有規律,再加上高強度的工作,李保國先后患上了重度糖尿病和重度疲勞性冠心病。
“一般醫生講病情的時候不讓患者本人在場,為的是不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但是我們家不一樣,我特意叫著他一起聽,就是希望醫生能幫我勸住他,把工作節奏慢下來!惫仄颊f。
“在家多休息吧,別這么拼命了!敝苓叺娜艘布娂妱窭畋。他卻說:“人活著時要有事干,沒事干,不就精神空虛嗎?你不知道我在底下跑著有多享受!
“我阻攔不了他繼續拼命,只能跟在他的身邊照顧他。出門我一般都帶夠一周的藥量,有時候事兒連成串兒,超過一周了,就得回保定取,然后坐火車再趕回去!被貞浲,郭素萍悲痛萬分。
這個春天,他一直在路上。
今年2月初,省委作出關于在全省廣泛開展向李保國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中央和省內媒體集中報道了他的先進事跡,他更忙了,不僅省內各地貧困村紛紛請他支招“脫貧”,連省外群眾也打來了求助電話。
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歲月,石家莊、承德、張家口、秦皇島、唐山、保定、邢臺,都留下了李保國奔波忙碌的身影。
“4月1日,邢臺-南和;4月2日,邢臺-前南峪;4月3日,邢臺-南和;4月4日,邢臺-保定……”一張學生手中的日程表,記錄了李保國去世前的行程,它默默無語,卻又凝結著萬語千言。
就在去世的前一天,他還在石家莊主持了河北省山區蘋果、核桃、特色雜果產業技術創新與示范體系建設3個項目的驗收會。
就像一首歌中唱的:“你太累了,也該歇歇了,不要總忘記了黑夜和白天!
但李保國閑不下來。在生命的最后幾天里,他依然忙碌著--
他通過微信,指導崗底村村民梁國軍治果樹葉病;
他聯系買來滴灌設備,叫人拉到前南峪村的蘋果園里;
他跟南和縣紅樹莓產業園負責人周岱燕在電話里溝通了建設采摘園的事宜;
……
他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一個知識分子的“以身報國”。
4月12日,省委追授李保國為“全省優秀共產黨員”。4月13日,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作出決定,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開展向李保國同志學習活動,讓千千萬萬個李保國式的黨員干部不斷涌現出來。
他走了,但他的精神與太行同在,如同那些戰爭年代把名字鐫刻在太行山上的英雄一樣。
年年太行披綠之時,人們會一次次憶起他的功績。
一座豐碑,一座新時期黨和人民的知識分子的豐碑,永遠矗立在太行山上。
2016共產黨員學習李保國事跡心得體會(3)
1981年,李保國大學畢業后留校任教。正逢學校決定在太行山區建立產學研基地,李保國作為首批課題攻關組最年輕的成員走進了太行山。
當年的邢臺市西部山區,水災旱災頻繁,土層薄、不涵水,“有雨遍地流,無雨渴死!薄澳昴攴N樹不見樹,歲歲造林不見林”。
留不住水土的土地,自然留不住收成!澳菚r的前南峪全村900多口人,就有100多個光棍漢!鼻澳嫌妩h委書記郭天林告訴我們。
在前南峪村,李保國和課題組的同事們苦研技術,跟石頭山“較起了勁兒”。
為摸清當地山區的“脾氣秉性”,他們起早貪黑,跑遍了山上的溝溝壑壑。
白天,幾個饅頭一瓶水,山當餐桌地當炕,躺在地上吃干糧。夜晚,煤油燈下分析數據,苦思冥想破解之道,鼻孔經常被油煙熏得黑黑的。
土壤瘠薄、干旱缺水,那就在土和水上下功夫。李保國和同事們以“聚集土壤、聚集徑流”為方向,展開對山區爆破整地技術的摸索。
改造大山的每一個設想落地,都異常艱辛。
開溝需要爆破。當時條件有限,他們所用的炸藥得手工制作,不僅要自行確定原料配比,還要在農村殺豬用的大鍋里炒制。
炸藥用量多少,關系開溝深淺是否適宜。每放一炮,李保國都要仔細測量,記錄數據。
有一次,他和同事們在一片山地上安裝了幾十眼實驗炮,隨著一陣悶響,炸點連續按計劃成功爆破。在大家的歡呼聲中,細心的李保國發現有個炮眼沒響。“問題出在哪兒呢?得去看看!”他快步走出了掩體。
“危險!”同事們在他身后大聲呼叫。
已經走出老遠的他停下來,對大家擺擺手,然后繼續走向那枚啞炮。四周一片寂靜,大家目不轉睛地盯著他,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只見他時而扒開松土查看,時而在攜帶的數據本上記錄,直到他拆除了引信,用動作發出個安全信號。大家走過去發現,李保國后背的衣服已經被汗水浸透了。
炮聲隆隆中,“山中造地”技術漸成體系:基于山勢,通過爆破,每隔4米開一條寬1.5米至2米、深1米的條狀溝,把周圍的土層集中充填到溝里。下雨時,雨水會匯流到溝中。
土加厚了,水留住了,樹木的成活率從原來的10%提高到90%。
1996年,50年罕見的暴雨重創太行山區許多地方,但前南峪村青蔥依舊。當年的荒山禿嶺,喜獲“全球生態環境建設五百佳”提名。
“聚集土壤、聚集徑流”理論開創了太行山區綠色生態發展新模式。循此模式,140萬畝荒山披上綠裝。
預備黨員轉正決議范
時間:2024-04-23 08:0:39預備黨員轉正決議四篇
時間:2024-04-23 08:0:39最新預備黨員轉正支部會議
時間:2024-04-23 08:0:57黨支部通過預備黨員轉正決
時間:2024-04-23 08: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