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關于調轉促心得體會1】
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必須圍繞“四大目標”:一是建設經濟強市,總量要擴大、結構要更優、質量效益要提升。二是建設創新強市,力爭在科技和機制體制創新方面走在全省前列。三是建設文化強市,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四是建設生態強市,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要扎實推進實施“八項重點工程”:一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工程,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化工新材料、電子信息等產業。二是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工程,推動石油化工、紡織服裝、汽配、農產品加工產業轉型升級。三是服務業加快發展工程,打造區域性現代服務業中心。四是農業現代化推進工程,推動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跨越。五是園區轉型升級工程,全面提升園區產業發展水平和集聚度。六是縣域經濟振興工程,打造若干經濟強縣。七是金融創新工程,暢通實體經濟金融血脈。八是人才高地建設工程,實施“人才興市”戰略。
要落實“五項保障措施”:一要堅持項目帶動,建立“四督四!睓C制,加強項目調度。二要全面擴大開放,大力引進一批國際國內500強企業。三要強化基礎支撐,重點打造“新宜城”、構筑“新樞紐”。四要加大政策支持,扶持新興產業發展。五要優化發展環境,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各級各部門要堅持“一把手”負責、“一盤棋”謀劃、“一鼓作氣”推進、“一把尺子”衡量,咬定目標、堅定信心,以壯士斷腕的勇氣、破釜沉舟的決心,全力打贏轉型升級攻堅戰,推動跨越發展、重振安慶雄風。
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行動清單是我市“調轉促”工作的主要抓手,是未來5年我市加快轉型、加速崛起的綱領性文件。各級各部門要著眼“十三五”,堅持開放意識,立足拉高標桿,結合工作實際,謀劃實施項目,推動“調轉促”行動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2016關于調轉促心得體會2】
“為政貴在行”。打好轉型升級攻堅戰、邁出“三個強省”建設新步伐,重在行動、貴在落實。當前,全省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的目標任務已經明確,各級各部門要認清政治責任,強化使命擔當,自覺踐行“三嚴三實”要求,一招不讓、馳而不息地把各項工作抓緊、抓實、抓到位。
抓落實的核心是責任,只有責任到位,才能工作到位。要將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作為關系全局的大事要事,擺上重要位置,切實加強領導,壓實主體責任,做好統籌謀劃、協調推進和督促落實,構建強有力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各市縣要不折不扣地當好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的責任主體和推進主體,有關部門要根據職能分工主動作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努力形成工作合力。要將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納入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建立健全點評通報等制度,層層傳導壓力,確保各項決策部署落地生效。
抓落實必須遵循發展規律,講究工作方法,解決好過河的“橋”和“船”問題。要堅持抓具體、促深入,各市縣要對照省里總體安排,找準自身發展定位和作為空間,盡快制定行動方案,用工作的具體深入推動任務的高效落實。要堅持抓重點、促一般,針對皖江地區、皖北地區、皖南及大別山區的不同特點,明確著力重點,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
要堅持抓典型、促提高,注重總結推廣各地成功經驗,通過典型引路抓好重點工程、落實保障措施,努力把“盆景”變為“風景”,讓“一花獨秀”變為“百花滿園”。
抓落實要有嚴的精神、實的作風、真的擔當。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是一場硬仗,容不得半點松懈和飄浮。要把“三嚴三實”精神貫穿于謀劃、推進、落實全過程,切實做到“時時銘記、事事堅持、處處上心”,一招一式都要有針對性,努力把能抓住的機遇抓住,把一切能用的資源用好,把過去辦不成的事情辦成,在真抓實干中創造轉型發展的實績。要強化擔當意識,勇于攻堅克難,對看準的產業和項目,科學決策、果斷出手,把該擔的責任切實擔起來,不能因為轉型困難大而等待觀望,不能借口約束因素多而消極作為。要堅持久久為功,大力發揚釘釘子精神,鍥而不舍、持續用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把一張好的藍圖繪到底,將轉型升級的實績鐫刻在人民群眾心目中。
抓落實必須要有強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要樹立正確用人導向,把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的成果作為判斷、識別、使用干部的“主戰場”和“試金石”,比“進球”不比“傳球”,比業績不比口號,激勵廣大黨員干部交出更多優秀“作品”。要引導各級領導干部加強學習研究,努力掌握新能力、新方法,爭當推動轉型升級的行家里手,堅定地站好引領位置。各級黨委要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抓黨建,著力建設團結堅強的領導班子和高素質干部隊伍,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以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推動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順利實施。
安徽發展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正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闊步前進。偉大的時代召喚著我們,莊嚴的使命激勵著我們。讓我們緊密同志為,砥礪奮進、昂首前行,奮力開創安徽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2016關于調轉促心得體會3】
“沒有一種制度可以像傻瓜相機一樣。制度如何運作、如何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不可避免地反映出它的監管者和運營者的品質。”著名制度經濟學家科斯在《變革中國——市場經濟的中國之路》中這樣寫道。
沒有一勞永逸的發展路徑,更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方式。
善弈者謀勢。一個擁有近7000萬人口的省份,如何在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大棋”行至中局時,更好地謀篇布局,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求突破,完成現代化進程中的一次關鍵“落子”?這是緊緊縈繞在安徽主政者心頭的大問題、真問題。
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事關全局和長遠發展。各級各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強化保障措施,把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一)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是順應發展大勢、搶占新一輪競爭制高點的戰略選擇。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快孕育興起,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層出不窮,產業融合、智能、綠色發展趨勢日益明顯,尤其是互聯網向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廣泛滲透,正在推動國際產業分工格局深度調整和產業價值鏈體系重塑。從國際看,各國都在產業轉型升級上搶灘布局,培育制造業競爭新優勢。從國內看,沿海發達地區保持領跑態勢,中西部等地也在加快實施轉型升級工程。我省必須緊跟潮流,順勢而為,力爭在區域競爭中占據新的有利位置。
(二)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是破解發展難題、培育發展新動能的迫切要求。近年來,我省經濟保持又好又快發展態勢,已經邁上2萬億的新平臺。我們先后就創新型省份建設、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加快發展高成長性產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等作出一系列部署,全省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新興的工業大省形象正在確立。同時,也要清醒的認識到,發展不足、發展不優、發展不平衡的現象仍然存在,面對當前復雜嚴峻的宏觀形勢,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深層次結構性矛盾的集中凸顯。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迫在眉睫、刻不容緩。我們必須加快實現發展模式創新、增長動力轉換,推動經濟發展不斷邁向更高水平
(三)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是搶抓發展機遇、厚植發展優勢的關鍵舉措。“十三五”是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的重要窗口期。一是搶抓全面深化改革、激發創新創業活力的機遇;二是實施“三大戰略”,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機遇;三是搶抓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全面提升產業素質的機遇;四是搶抓創新驅動發展、加快把科技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機遇;五是搶抓推進新型城鎮化、打造發展新引擎的機遇;六是搶抓擴大有效投資、增強發展后勁的機遇。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是事關全局的一項重要工作,現在目標任務已經明確,關鍵是要狠抓落實。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省委、省政府成立由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發展改革委。每個重點工程成立專項推進小組,由省委、省政府分管負責同志任組長、副組長,相關省直牽頭部門和配合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各市縣比照成立相應領導機構。
二是強化施工操作。省直各牽頭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抓緊制定十大重點工程實施方案并盡快組織實施。各地結合本地產業發展實際,抓緊提出貫徹落實意見。
三是強化督查考核。各地、各部門要建立高效的重大項目跟蹤調度和區域協作機制,建立情況通報制度,定期發布評估報告,建立調轉促目標管理績效考核辦法。
【2016關于調轉促心得體會4】
深刻地指出,謀劃“十三五”時期發展,要清醒認識面臨的風險和挑戰,把難點和復雜性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各種風險想得更深入一些,把各方面情況考慮得更周全一些。
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底線思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才更堅定、更扎實。
省委書記王學軍多次強調:“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發展不足、發展不優、發展不平衡,仍然是最大的省情!
近幾年,安徽部分經濟指標增幅持續保持在全國靠前,但總量居中、人均靠后的局面仍未扭轉。特別是持續的經濟下行壓力下,舊動力減弱、新動力不足矛盾凸顯,行業、區域發展分化加劇,弱者更弱的“馬太效應”令人擔憂。
從產業結構看,一產偏重、二產欠優、三產偏弱,服務業占GDP比重低于全國12.8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經連續4年徘徊在46%—47%之間,工業化進程亟須獲得新動力支撐。
產業發展的分化態勢,正在傳導到區域發展上:煤炭等能源原材料產業的持續下滑,拖累皖北個別資源型城市經濟出現負增長,“沉重的翅膀”更顯沉重。汽車、家電曾是皖江地區的優勢產業,但隨著市場漸趨飽和,競爭白熱化,增長勢頭明顯放緩。
發展經濟學家張培剛先生提出,“牛肚子”既是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更是經濟起飛的重心所在。對安徽這樣一個傳統農業大省而言,集聚全省70%左右人口的縣域,無疑就是這樣的“牛肚子”。過去10年,縣域經濟一直以快于全省平均增幅的速度保持增長,但從去年開始這一良好態勢未能持續?h域騰飛,期待注入新的增長動力。
,安徽人均GDP預計有望突破6000美元。此時此刻,必須對國際上人均6000美元的“玻璃穹幕”現象保持高度警惕: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拉美經濟起飛,人均收入達到6000美元左右,但由于未能及時轉型,經濟長期停滯,掉進了所謂“中等收入陷阱”。
離奮斗目標更近的時候,恰恰應當成為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更強烈的時候:面對國內外經濟形勢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安徽如何走穩走好強省之路?
“路總是有的,路就在腳下,關鍵是要通過變革打通道路,釋放經濟發展潛力。”諄諄教導各地要積極適應和引領新常態,努力破解發展難題。
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是推動安徽更好更快發展最直接、最現實的選擇。省委書記王學軍明確指出,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是經濟發展的永恒主題,更是實現新常態下新發展的根本之舉。
調結構,就是要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全面優化三次產業結構及其內部結構,用結構優勢提高競爭優勢。轉方式,就是推動經濟發展方式主要由投資驅動向全要素綜合驅動轉變、由規模速度型增長向質量效益型增長轉變。促升級,就是推動產業層次從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構建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
環顧全球,這是發達國家已經走過并且一直堅持在走的發展路徑。
在美國,曾經有一些區域和城市因為制造業向海外遷移而出現工廠倒閉、失業率增加,閑置設備銹跡斑斑,被稱為“工業銹帶”。但是,隨著“再工業化”戰略和“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的實施,大量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選擇到這些地區就業,“工業銹帶”重煥生機。
德國推出“工業4.0”、法國實施“新工業計劃”、英國實施“制造2050”、日本發布“制造業競爭策略”……搶占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高端環節,力爭重塑產業競爭新優勢。
放眼周邊,這是沿海發達省份深入推進并且持續收效的生動實踐。
浙江省近十幾年來一直推動“鳳凰涅槃”和“騰籠換鳥”,“互聯網+”和云計算、大數據發展快速突破,服務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超過六成。正因為在轉型升級上見事早、行動快,近兩年沿海經濟強省一直保持穩定增長,與部分資源型省份的“斷崖式下跌”形成鮮明對比。
審視自我,這是執著的發展探索和全新的發展機遇發出的時代召喚。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占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卻在不斷提升。合肥、蕪湖、蚌埠、滁州等市通過持續培育壯大新的產業增長極,走在全省發展前列。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正在奮力建設創新驅動發展的示范區,自主創新已經成為安徽越來越亮的“金字招牌”。
近期,國家選擇在安徽等8個區域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希望這些區域“引領、示范和帶動全國加快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形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新動力。”這是對安徽發展目標和定位的一次大提升。
“機會稍縱即逝,抓住了就是機遇,抓不住就是挑戰!泵恳晃话不杖硕紤搶⒌倪@番告誡牢記心頭。
預備黨員轉正決議范
時間:2024-04-23 08:0:39預備黨員轉正決議四篇
時間:2024-04-23 08:0:39最新預備黨員轉正支部會議
時間:2024-04-23 08:0:57黨支部通過預備黨員轉正決
時間:2024-04-23 08: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