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在全國率先建成創新型省份。以實施創新型省份、西安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西安高新區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三大國家戰略任務為契機,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加快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步伐,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創建國家實驗室,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應用,推動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協同創新,實施“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
”行動計劃,促進科技成果盡快轉化,構建具有陜西特色、體現創新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2020年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0%,進入中國著名品牌的數量大幅提升。
把協調作為內在要求,著力構建可持續的發展結構。實施關中協同創新、陜北轉型持續、陜南綠色循環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把關中打造成全國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的重要策源地,把陜北打造成全球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和全國革命老區城鄉發展一體化先行區,把陜南打造成環境保護、產業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同步推進的國家生態文明綜合改革示范區。抓住國家支持關中城市群建設和西咸新區先行先試機遇,積極推進大西安建設,著力提升中小城市承載能力,創新重點鎮發展模式,狠抓新型農村社區、傳統村落保護和美麗鄉村建設,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以上,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覆蓋率達到60%。圍繞平衡發展強化以綜合立體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啟動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工程,西安地鐵運營里程達到200公里,建設鐵路3500公里、高速公路1500公里,新建改建農村公路6萬公里,實現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村村通油路。
把綠色作為必要條件,讓生態文明融入發展全過程。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統籌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用地,控制建設用地總規模,嚴格劃定并執行各類生態紅線,認真落實自然資源、環境保護督察和終身追責制度,持續鐵腕治污降霾,實施城市疏解疏通增綠工程,大力開展綠色礦山建設,深入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和水源地保護,啟動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積極爭取建設秦嶺、橋山和黃河國家公園,圍繞“關中留水、陜南防水、陜北引水”系統規劃建設全省水系,積極支持綠色清潔生產和消費,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全省森林覆蓋率超過45%,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下降,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15%,力爭西安每年增加10個藍天,關中農村環境實現根本性變化。
把開放作為必由之路,建設內陸改革開放的新高地。積極建設“一帶一路”,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交通商貿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產業合作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和區域金融中心,加快建設西安領事館區,積極申報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與絲路沿線國家共建經濟合作園區,繼續辦好歐亞經濟論壇、西洽會暨絲博會、楊凌農高會和絲綢之路系列節會,努力吸引跨國公司及全球行業領先企業進行戰略投資或建立地區總部和分支機構,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參與國際產能合作,暢通政府對話、企業合作、民間互動渠道,促進全方位對外開放。
把共享作為本質要求,不斷為三秦百姓創造新福祉。新增就業220萬人。普及學前3年教育,全面實施13年免費教育,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費,5所高校和50個學科進入全國一流行列。社會保障實現基本制度定型完備、法定人群全面覆蓋、保障標準合理調整,社會救助體系更加完善,形成適應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圍繞健康陜西行動計劃,加強公共衛生服務,加快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完善分級診療制度,2017年縣域就診率達到90%,2020年人均預期壽命達76.7歲。基本建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產業年均增長15%以上,群眾精神生活更加豐富,陜西文化軟實力全面提升。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重點縣和片區縣全部脫貧摘帽,331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三、的主要工作
今年,我們要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精心謀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切實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實現“十三五”開好頭、起好步。主要預期目標為:經濟增長8%左右,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0%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9%和10%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左右,物價漲幅控制在3%左右。
(一)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統籌推進“去產能”和“三個專項行動”。今年規模以上工業計劃增長9%左右。為遏制生產和利潤下滑勢頭,要全力打好“去產能”殲滅戰。精準研判國際市場價格變化,向管理和技改要效益,尋找新的石油產銷平衡點。重點開發陜北和彬長煤礦,逐步關停渭北老礦區。分類推進國企改革,優化國有資本配置,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企業。爭取中央專項獎補資金,堅決淘汰“僵尸企業”、高污染企業和產能過剩領域無競爭力企業,妥善安置分流人員。在此基礎上,實施改善消費品供給、降本增效和制造業升級三個專項行動。分類施策支持有市場有效益企業擴大銷售,積極扶持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鼓勵首臺首套優勢裝備推廣應用,完善新能源汽車購買使用扶持政策。實施質量強省戰略,推動企業開發適銷對路新產品。從降低交易、人工、物流、財務成本和稅費、五險一金、電力價格等方面發力,清理規范中介服務,實施涉企收費目錄清單管理,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進行直供電和低電價區改革,打好降本增效“組合拳”。全面評估技改資金使用情況,發布指導目錄,實施150個重點技改項目。
按照補短板要求強化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緊扣國家政策取向,進一步提高投資的有效性和精準性。繼續加強“米字型”高鐵網建設,全力加快包西、西成高鐵等項目進度,努力推進隴海鐵路功能北移。以加密高速路網、增強等級公路聯通能力和建制村通油路為重點加快公路建設,切實抓好黃陵至延安、寶雞至坪坎、平利至鎮坪高速和沿黃公路、搬遷集中安置點連接線建設。統籌規劃建設大西安軌道交通和關中城際鐵路,支持西安加快地鐵建設,啟動機場三期擴建項目。加快建設引漢濟渭、東莊水庫、斗門水庫、亭口水庫、延安黃河引水等項目,掀起新一輪水利建設高潮。依托神府、榆橫、延安、彬長四大煤電基地,盡快建成至河北、山東、江西“兩交一直”特高壓輸電通道,加快建設鎮安抽水蓄能電站。積極推進光纖到樓到戶,普及城區公共無線網絡,不斷擴充出省帶寬,督促運營商落實降費提速政策,建設“寬帶陜西”。以我為主精心謀劃后續重大項目和滾動投資計劃,保持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今年增長10%左右。
圍繞市場化目標健全要素配置體系。改革科技成果使用、處置、收益管理辦法,積極培育綜合性專利運營企業,探索科技貸款風險補償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發揮省科技資源統籌中心平臺作用,充分釋放創新要素活力。加強政府債務管理,整合財政專項資金,創新投入方式,通過設立產業發展基金、推行股權投資、搞好以獎代補、開展風險補償、完善財政貼息和政府購買服務,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向產業。支持各類金融機構在陜發展,健全地方金融體系,爭取兩家民營銀行獲批,探索建立政府、銀行和擔保機構合作機制,積極發展金融租賃和消費金融,支持企業上市融資或發行債券,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繼續加大閑置土地處置力度,依法收回違規用地,盤活存量,提高效率,確保稀缺資源優先用于重大基礎設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民生項目。加快形成供水、供氣、供熱、環保等方面的價格市場化決定機制,對高耗能行業實施差別懲罰性和階梯電價,全面實行居民用電、用水、用氣階梯價格。
聚焦突出問題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公布市縣兩級部門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繼續減少和規范行政許可事項,全面實行投資項目審批監管線上運行,加快推進“證照分離”,完成行業協會商會行政脫鉤試點,爭取列入國家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改革試點。推進工商、質監、食品藥品和城市管理等監督執法重心下移,落實政府屬地監管職責,切實解決市場秩序、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市容市貌、社會誠信領域的管理缺位問題,把該放的全部下放,該管的堅決管好。繼續改進直接面向企業和群眾的公共服務,堅持縣鄉村三級群眾辦事干部代辦制度,推廣“互聯網政務服務”,將實體政務大廳向網上辦事大廳延伸。
(二)努力重塑體現創新引領與適應消費需求的產業體系
按照中高端要求優化工業結構。一是選擇30家科研院所復制推廣西安光機所、西北有色院模式,支持企業采用延長模式兼并重組科研院所,完善工研院運行體制,支持所有在陜院士與高校共建實驗室或研究室,加快建設西安交大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資助高校實現眾創空間全覆蓋,加快培育產學研一體化創新主體。二是通過創新鏈與產業鏈雙向互動促進優勢產業提質增效。支持能源化工企業利用技術儲備,加快建設神華榆林循環經濟煤炭綜合利用、延長石油延安煤油氣綜合利用等轉化項目,并繼續向產業鏈下游研發,打牢高端能源化工發展基礎。啟動中國制造2025陜西行動計劃,依托電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3D打印、機器人等領域的龍頭企業,建設世界一流高端芯片制造、封裝測試一體化產業基地和千億規模智能終端產業集群,全國自主品牌汽車基地和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基地,國內領先的航空及航空服務業和衛星應用產業聚集區,加快培育壯大新支柱產業。三是根據國家戰略創新體制機制、策劃重點項目,積極爭取列入國家航空發動機專項和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支持,帶動相關產業規;、集群化發展。四是圍繞更多軍工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和民用企業深度參與軍工生產兩大目標,積極探索軍民融合有效途徑,爭取國家重大項目布局,吸引配套企業聚集。五是超前部署石墨烯、量子通信、第五代移動通信、自旋磁存儲等前沿技術研發平臺和研究項目,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制高點。
充分發揮現代服務業帶動產業和拉動消費的作用。一是促進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創新體制機制,著力改善供給側結構,深入發掘歷史人文資源,系統打造紅色文化、歷史文化和大遺址保護、自然山水、絲路文化、文藝陜軍等文化品牌。發揮30個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引領作用,推動國有單位和社會資本聯手開發多元化文化產品、打造旅游精品景區與線路,啟動實施優秀中青年作家“百優計劃”,推廣《長恨歌》演藝模式,鼓勵文藝團體固定景點開發精品劇目,結合文化旅游名鎮和美麗鄉村建設發展鄉村游和城郊休閑游,讓中外游客在休閑娛樂中留下對陜西的美好記憶。二是引領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和高品質轉變。健全以航空、鐵路、信息“三網”和西安國際港務區國際陸港、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國際航空物流港“兩港”的骨干物流體系,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物流園區,發展航空物流、保稅物流和大宗商品物流。積極推廣陜鼓服務模式,發展研發設計、融資租賃、信息技術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支持服務主體圍繞消費新需求增加有效供給,加大地產品牌推廣力度,建設城市商業聚集區和“15分鐘”社區便民生活服務圈,培育發展文化休閑、體育健身、醫養結合等消費業態。三是圍繞“互聯網+”發展新型業態。以同國家通訊基礎運營商和電商龍頭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為契機,推動互聯網與制造、能源、農業、商貿、物流、金融等產業深度融合,開展眾包設計研發與網絡化協同制造,建設智慧礦區,發展精準農業和農村電商,設立跨境電子商務服務中心,推動互聯網金融規范發展,打造新的增長點,使轉型升級跟上時代步伐。
最新版入黨介紹人意
時間:2024-04-24 02:0:11通用版入黨介紹人轉正意見
時間:2024-04-24 02:0:30最新入黨介紹人的介
時間:2024-04-24 02:0:55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書個人
時間:2023-09-16 1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