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雅告訴記者,那一刻她感到了一種無助與恐慌,決定不能讓自己的專業生命就這樣終止。
加上那時彭雅租住在學校所在小鎮上,吃飯也成了問題,“鎮上的快餐店基本都吃過,但常年吃快餐店,都快厭食了”。后來,她懷孕了,吃成了更大問題。由于妊娠反應強烈,她有時一天粒米未進。
在這種情況下,彭雅又決定考進城去,“我不能被‘OUT(淘汰)’,我是學現代教育技術的,我得找回我的圈子;我孕育著生命,我得對他負責,不能讓他因為我而營養不良”。第二年春天,剛好一所城郊中學缺信息技術教師,彭雅毫不猶豫報了名,經過努力與準備,最終如愿調入。
彭雅告訴記者,一到新學校,老師們全部用多媒體上課。在信息課上,她帶學生在谷歌地圖上找到了他們的家,“學生們的驚奇與興奮無以言表,這時,才感覺自己像從小魚缸游到了大魚缸”。
與彭雅有類似人生軌跡的還有湖南某縣一中的曾老師。2010年,他大學畢業后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某鄉鎮校,拿著每年2.4萬元左右的收入認真工作,“但一年多后,漸漸發現身邊的一切都開始變化了,想找人一起探討教學,總感覺機會不多”。再加上周圍不少閑言碎語,“男的教書有什么用”“在鄉里,書教得好有什么用”,這些話深深地刺激了曾老師,最終他找到機會考進了城區學校。
記者在一個教師交流群里作了一個小調查,立即有10余名教師表示自己是從農村走進縣城的。常德一位小學副校長告訴記者,在他們學校,從農村進城的有近20名。
不少進城教師告訴記者,他們當中一部分是主動進城的,因為房子在城里或是家屬在城里,或是年輕的,希望改變下一代命運,想盡辦法進城;一部分是被動進城,因為孩子要上學,希望孩子能享受好的教育資源,老人年紀大了希望能盡一份孝心;還有一部分,正在想辦法進城,他們渴望有一個更大的發展平臺,有更多自我實現
最新版入黨介紹人意
時間:2024-04-24 02:0:11通用版入黨介紹人轉正意見
時間:2024-04-24 02:0:30最新入黨介紹人的介
時間:2024-04-24 02:0:55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書個人
時間:2023-09-16 1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