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教師“中年塌陷”
農村教師“年輕化”與“老齡化”并存。完美的教師年齡結構應該大致呈“倒U型”的分布形態,即30~50歲的居多,30歲以下和50歲以上教師略少。城市教師群體的年齡結構基本呈“倒U型”分布,縣城教師雖然在41~45歲段比城市略少,但分布形態在總體上是較好的。
而農村教師則出現了“雙波峰”現象。以村屯教師為例,30歲以下教師超過了三分之一,呈現明顯的“年輕化”現象,這說明農村教師在近年來得到了非常有力的補充,國家的“特崗計劃”、民間的支教行動等收到非常好的效果;50歲以上教師也達到了五分之一強,“老齡化”問題更加突出。
比較來看,農村處在31~50歲的中年教師僅占42.97%,與城市、縣城和鄉鎮的72.67%、73.45%、68.84%相比,落差很大,處于十分嚴重的“中年塌陷”狀態。
年輕教師“女性化”與老齡教師“男性化”并存,村屯教師“男性統治”特征明顯。
如果分城鄉看,雖然無論初中還是小學男性教師占所在年齡組的比例都基本隨著年齡的增大而增多,但是農村學校男性教師除了鄉鎮初中在30歲以下和鄉鎮小學35歲以下年齡組中女性教師略多一點外,其余年齡段男性教師占有絕對的統治地位,特別是村屯小學男性教師在各年齡段平均占比82.39%,即使鄉鎮初中男性教師占比平均也達到了59.61%。
教師年輕化:西部快,中部慢
教師年輕化進程“西部快”與“中部慢”并存,中部教師“老齡化問題”比較突出。從35歲以下教師所占比例的分布情況看,西部初中占到46.15%,中部初中僅占30.33%,東部初中處在中間狀態,占到39.02%;西部小學達51.14%,比東部小學僅少1.21個百分點,但卻比中部小學高出6.5個百分點。
可以看出,在教師年輕化進程中,西部走在了前列,說明國家的農村教師補充政策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相反中部地區則進展緩慢,這可能與中部地區外出務工人員比例大,隨遷兒童數量多有關。學生跨地域流動大,導致流出地教師變相超編,因而難以在短期內引進新教師。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似乎可以部分地回答“為什么在農村學校的男性教師要高于城市和縣域”和“在農村學校任教的男性教師都是些什么樣的人”的問題。普遍的解釋是,在經濟落后地區,女童升學率偏低,能完成義務教育甚至能走出去讀書的多是男性。農村男性的受教育程度要普遍高于女性,因此可供選擇當教師的群體自然也是男性居多。
雖然這一解釋是符合實際的,但卻不能解釋
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呈下
時間:2024-04-24 01:0:25最高法:依法懲治未成年人
時間:2024-04-24 01:0:53最高法:小學生體育課意外
時間:2024-04-24 01:0:30浙江省寧波市“三個一體化
時間:2024-04-24 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