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教育部聯合發改委、審計署,共同印發了《治理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的八條措施》(“教八條”),對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現象提出了六個“禁止”和相關的監督、問責機制,被稱為史上治理擇校亂收費“最嚴厲”的政策。
北京小升初明令禁止收取捐資助學款
5月12日,北京某中學小升初特長生開始報名,家長和孩子在排隊。
今年2月,教育部聯合發改委、審計署,共同印發了《治理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的八條措施》(“教八條”),對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現象提出了六個“禁止”和相關的監督、問責機制,被稱為史上治理擇校亂收費“最嚴厲”的政策。
5月,《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入學工作意見”)正式頒布。全市性的小升初政策發布之后,各個區縣也隨之公布了本區縣的具體措施,相比往年沒有明顯變化。隨后出臺的《關于北京市進一步規范教育收費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規范收費工作意見”)則對受到眾多非議的“捐資助學款”進行了嚴格禁止。
明令禁止收取與升學掛鉤的捐資助學款
在政策的基礎上,今年的《入學工作意見》明確提出將“重點就公辦學校通過考試、培訓班等形式選拔學生,收取與入學掛鉤的捐資助學款,公辦學校舉辦校中校,其他嚴重干擾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秩序的行為,以及區縣教委建立和落實控制跨片流動審核制度等方面進行專項檢查”。這也被看作對年初頒布的“教八條”中禁止占坑班和通過考試方式招生和收費的回應。
在《入學工作意見》發布第二天,北京市教委、市糾風辦等7部門聯合下發《規范收費工作意見》,明確指出:“堅持義務教育階段免試、就近入學,嚴格學籍管理。嚴禁在義務教育階段以任何名義收取擇校費、報名費、測試費和借讀費。嚴禁通過跨區域招生、招收特長生、組織任何形式的入學考試、公辦學校以民辦名義等方式招生的亂收費行為。”“嚴禁學校以任何名義收取與學生入學和招生錄取掛鉤的捐資助學款。正常捐贈收入一律由市、區縣人民政府指定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審核收取、向捐贈人開具規定的捐贈票據,收入按照相關規定全額上繳同級財政,納入預算管理;向中小學捐贈的設備等要全部上繳區縣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納入固定資產管理。”
有關人士認為,明令禁止收取與升學掛鉤的捐資助學款,這是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的一大進步,但在實際施行過程中,還需要加強監管,落到實處,不然,還會演變出其他方式收費,滋生更多問題。
“五證”增加非京籍兒童入學難度
的小升初入學辦法中,對于無本市常住戶口的適齡兒童、少年,因家長在本市工作或者居住,需要在本市接受義務教育的,只需持家長在京居住證明、戶口簿兩證,即可開具在京借讀證明,聯系中小學就近入學。但隨后即取消,恢復五證的要求。
在的文件中,非本市戶籍兒童入學仍然要求“五證”:暫住證、在京實際住所居住證明、在京務工就業證明、戶口所在地鄉鎮政府出具的在當地沒有監護條件的證明、全家戶口簿等證明。
大學高考網研究院研究部主任劉胡權認為,“五證”的要求無疑增大了非京籍兒童的入學難度。仔細分析這“五證”,在京實際住所居住證明要求有穩定、規范的住處;在京務工就業證明要求監護人有穩定的職業。這對于那些有較高學歷、較高的經濟收入、體面工作的城市新人來說是容易的,但對于生活在最底層的流動人口而言卻是十分困難的。“這一政策對于其他省市來京的優秀人才來說并沒造成什么影響,但卻明確地向社會地位較低的農民工子女說了‘不’,明顯與義務教育階段教育公平的追求相違背。”
京籍家長熱議“跨區擇校”
在此之前,名校較多的東城、海淀、西城三區相繼發布了關于小升初跨區手續的辦理通知。其中東城和西城均要求學生有該區戶口,或父母或法定監護人有該區的房屋產權證。海淀區更為嚴格,要求學生全家均為海淀戶口,或學生本人為北京戶口,父母一方有海淀區的房屋產權證。這意味著即使通過買房擇校也必須有北京戶口。而對于“教八條”中提到的3年內將非正?鐓^域招生比例降到10%以下的要求,三區的通知中均無明確的說法。
對于這樣嚴格的規定,不少京籍家長提出不同看法。“照這個文件,外地戶籍入學有個租房協議即可隨便跨區,本地戶籍去西城、海淀沒有戶口就得在那里買房子。以房屋租售價格比計算,給本地戶籍設置的門檻比外地戶籍高出幾十倍。”這位網名為“Fiona”的家長認為,這樣的導向只會炒高學區房價格,讓“拼爹”的現象更加嚴重。
更多的家長則認為,教育資源的均衡化才是治理小升初問題的根本措施。“全市通盤考慮,將教育資源在全市范圍內合理分配,確保每個區縣都有好的學校,確保每個學校都有好的老師,全面提升師資教學水平,這才是治本!”
2019年廣東省小學初中必須
時間:2023-09-14 06:0:242019年廣州大學附屬中學小
時間:2023-09-15 21:0:392019年蘇州小升初注冊改革
時間:2023-09-14 11:0:032019年重慶一外小升初招生
時間:2023-09-20 1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