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視界:小升初陷入困局多方解救
教育視界:小升初陷入困局多方解救
免試就近入學是破解小升初擇校熱的良方,江蘇南京的部分初中已經開始施行小升初電腦派位。圖為家長和學生在查看南京外國語學校公布的電腦派位名單。
新華社發
日前,《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做好小學升入初中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和《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重點大城市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通知》的出臺,給長期以來備受困擾的小升初問題帶來解決的希望。政策擲地有聲,各地有了什么新舉措、新經驗?家長心中還有哪些疑問和困惑?我們共同關注。
“陽光招生”驅散擇校風
——記浙江省治理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的探索
記者 江 南
每年入學報名臨近,家長們千方百計找門路,交幾萬元不等的贊助費,寧愿上學放學路上多花一兩個小時,也要把孩子送進熱門名校。像這樣的場景,近些年在不少地方司空見慣,一些公辦中小學擇校比例居高不下,擇校風愈演愈盛。
從底開始,一項在網上被稱為“史上最嚴格禁擇校令”的新政策在浙江省實行。浙江率先出臺《關于治理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擇校亂收費的通知》,下決心堵上公辦中小學擇校的“口子”,真正促進教育公平。
政策出臺之后第一個中小學招生季,浙江全省90個縣市區中,就有62個縣市區公辦中小學實現“零擇校”,個別熱門學校因擇校生比例未達到明顯下降的要求,被省教育廳督促整改。治理擇校風、亂收費,浙江動了真格。
截至7月的最新統計顯示,目前實現“零擇校”的縣市區已有79個,其余11個縣市區擇校生比例也降至5%以內,杭州、湖州、嘉興、紹興、金華、衢州這6個市所轄的全部縣市區都實行了“零擇校”。
“教育公平,才更趨近教育的本質,也是社會公平的起點和基礎。促進公平,無論是對教育和諧發展還是維護群眾利益,都太重要了。”浙江省教育廳廳長劉3b3a希平說,這些年,教育事業總體上已經從“有書讀”上升到“讀好書”的新階段,公平接受教育越來越成為老百姓的新訴求,必須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保證群眾公平受教育的機會。
“陽光招生”“陽光收費”的政策在浙江全面推開,招生信息全公開,并建立義務教育擇校亂收費舉報聯動查處機制,讓“陽光”驅散擇校風、亂收費。按照“陽光招生”的辦法,家長們可以通過教育局網站和社區公告欄,查到學區劃分、各中小學招生計劃、報名時間地點、需攜帶材料、錄取辦法等信息;每年錄取的新生名單,也通過學校網站向家長公布。
以往擇校收費大多打著向人民教育基金會捐贈的旗號出現,針對這種“擦邊球”,浙江建立了教育捐贈資金審核鑒證制度,進行定期審計。對捐贈人沒有特定使用要求的非定向捐款,規定全部統籌用于農村學校和城市薄弱學校,不得用于發放學校教職工獎金、福利、津補貼,不得用于學校日常公用經費支出,堵上擇校收費的渠道。浙江規定,如果發現擇校亂收費,采取“退人不退錢”的辦法,讓亂收費者“賠了夫人又折兵”。
“實行‘零擇校’,我這個校長過得安心多了。”身為杭州老牌名校校長的求是教育集團總校長鄭仁東感嘆,以往每到招生報名前,方方面面的請托電話難以招架,有時學校負責人不得不關機“躲”起來。“剛開始實行‘零擇校’,學校老師還要做不少解釋工作,兩年執行下來,‘公辦不擇校、擇校到民辦’的觀念大家都很接受了。”
鄭仁東認為,實行“零擇校”,是對教育公平思路的回歸,也能引領家長和學校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其實在小學階段,除了培養孩子的人格和能力,最關鍵的是孩子的健康。就近上學,可以讓孩子多睡會兒,睡眠對正在生長發育的孩子來說,太重要了。”
在教育專家看來,擇校風盛行,根本原因是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家長都希望孩子享受更優質的教育資源。浙江實行“零擇校”、整治擇校風,并不是簡單地“一刀切”,而是更注重解決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多措并舉推動教育資源向農村、欠發達地區、薄弱學校及弱勢群體傾斜,補齊“短板”。
在杭州等地,邁出了名校集團化、城鄉學校結成“共同體”、城鄉教師流動等探索的步伐,除了改善硬件設施的不均衡,還將逐步把優質教師帶到相對薄弱的學校、把城市學校的教師團隊帶到農村學校。
“像杭州這樣的城市,絕大部分的公辦小學、初中差距并不大,隨著名校集團化、學校互助共同體等的形成,這個差距還會越來越小。”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浙江省教育學會會長張緒培說。
“現在很多家長奔著名校,實際上是沖著名師。如果名校與薄弱學校的校長教師處在流動狀態,各家學校的師資力量、教育水平今后都差不多了,就不用擠破頭地往有限的幾所學校去了。”劉希平表示,去年以來,該省大力度推動教師校長交流,就是希望給擇校風、名校熱的“虛火”來一個“釜底抽薪”的治本措施。“要讓每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都能有更多的優秀教師,讓每個教師都能獲得更多的鍛煉機會,讓每個學生不論學校遠近、不論家庭地位高低、不論錢多錢少,都能享受到優秀教師的教誨。”
北京東城區:
學區制打破學校壁壘
記者 張 爍
3月初的一天,音樂聲中,“九年一貫制學校”“優質資源帶學校”“深度聯盟學校”代表依次登臺,接受授牌……這是北京市東城區的一幕,在這里,學區制綜合改革的大幕徐徐拉開。
小升初擇校熱,屢禁不止,讓人困擾。擇校就是擇師,就是擇優質教育資源,那么,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北京市東城區開出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良方,學區制改革正是“按方抓藥”。
其實,早在2004年,東城區就啟動了學區化管理,促進校際之間教育均衡。到了,東城區8大學區全部建立,學區化管理實現了全覆蓋。10年間,學區化“升級”為學區制,東城區已經邁出了兩大步伐:第一步,學區內各級各類學校設備設施、課程、師資共享,構建組團發展模式,逐漸縮小校際間差異;第二步,學區內優質校與普通校、同質校之間推行大年級組制、一長執兩校、“中小學聯盟”,進一步探索學區化管理深度發展。
打好了基礎,下一步改革才有底氣。如今,東城區正在邁出第三步,即成立學區工作委員會,加強學區制度化建設,積極探索學區化管理新模式、干部教師輪崗交流新機制、優質品牌共享促結構化發展新體制,以及學區化建設評價機制、督學責任制度等。
“東城將全面升級學區化管理,逐步形成完備的學區制度管理體系,實現優質品牌學校學區全覆蓋,以滿足老百姓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東城區教委主任馮洪榮說。
前面說的“九年一貫制”“優質資源帶”“深度聯盟”,是指東城將新增7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打造4條優質資源帶,建立14對深度聯盟校,全面提升小學教育優質品牌。“九年一貫制”就是打通學段,讓優質小學增設初中部、示范中學增設小學部,力爭3年內在每個學區都建立起九年一貫制優質校;“優質資源帶”就是打破學校壁壘,讓一所優質小學為龍頭,帶動兩三所普通小學,實行優質教育資源帶內的學校辦學新模式;“深度聯盟”就是通過一長執兩校、聯合教科研、課程硬件資源共享等,在聯盟一體化下統一管理,促進優質資源的增量。
探索、完善以學區為基本單元的義務教育入學政策是學區制綜合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馮洪榮表示,東城將通過組合、集成、提高,使各學區內中小學優質教育資源結構、數量相匹配,最終形成穩定的學區制九年一貫、對口入學為主導的義務教育入學政策。
據介紹,,東城區的小升初將以學區為單位,學生通過電腦派位升入初中的比例力爭達到80%以上。除此之外,還要穩定和完善對口直升、九年一貫制入學政策,大面積提高優質資源的覆蓋率,力爭3年內品牌學位達90%以上。“未來,以電腦派位、九年一貫制、對口直升為主導方式的就近升入初中的比例將逐年增加,2017年達到90%以上,2020年全面優質品牌化建設完成時,九年一貫制、對口直升的比例將達到100%。”馮洪榮說。
這也就意味著,到2020年,東城將實現全面優質教育品牌化,通過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的不斷增大,力爭從根本上破解擇校難,把好學校辦在老百姓身邊,讓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接受優質教育。
小升初考試變革:不能以考試選拔學生
小升初的非正;烧l在操盤?
2019年廣東省小學初中必須
時間:2023-09-14 06:0:242019年廣州大學附屬中學小
時間:2023-09-15 21:0:392019年蘇州小升初注冊改革
時間:2023-09-14 11:0:032019年重慶一外小升初招生
時間:2023-09-20 1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