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如何起源的?空間和時間的本質是什么?這是從2000多年前的古代哲學家到現代天文學家一直都在苦苦思索的問題。直至20世紀,有兩種“宇宙模型”比較有影響,一是穩態理論,一是大爆炸理論。
目前學術界影響較大的“大爆炸宇宙論”是1927年由比利時數學家勒梅特提出的,他認為最初宇宙的物質集中在一個超原子的“宇宙蛋”里,在一次無與倫比的大爆炸中分裂成無數碎片,形成了今天的宇宙。1948年,俄裔美籍物理學家伽莫夫等人,又詳細勾畫出宇宙由一個致密熾熱的奇點于150億年前一次大爆炸后,經一系列元素演化到最后形成星球、星系的整個膨脹演化過程的圖像。但是該理論存在許多使人迷惑之處。
宏觀宇宙是相對無限延伸的。“大爆炸宇宙論”關于宇宙當初僅僅是一個點,而它周圍卻是一片空白,即將人類至今還不能確定范圍也無法計算質量的宇宙壓縮在一個極小空間內的假設只是一種臆測。況且從能量與質量的正比關系考慮,一個小點無緣無故地突然爆炸成浩瀚宇宙的能量從何而來呢?
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提出了星系的紅移量與星系間的距離成正比的哈勃定律,并推導出星系都在互相遠離的宇宙膨脹說。哈勃定律只是說明了距離地球越遠的星系運動速度越快--星系紅移量與星系距離呈正比關系。但他沒能發現很重要的另一點--星系紅移量與星系質量也呈正比關系。
宇宙中星系間距離非常非常遙遠,光線傳播因空間物質的吸收、阻擋會逐漸減弱,那些運動速度越快的星系就是質量越大的星系。質量大,能量輻射就強,因此我們觀察到的紅移量極大的星系,當然是質量極大的星系。這就是被稱作“類星體”的遙遠星系因質量巨大而紅移量巨大的原因。另外那些質量小、能量輻射弱的星系(除極少數距銀河系很近的星系,如大、小麥哲倫星系外)則很難觀察到,于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星系大多呈紅移。而銀河系內的恒星由于距地球近,大小恒星都能看到,所以恒星的紅移紫移數量大致相等。小學生新學期學習計劃手抄
時間:2023-09-21 02:0:44小學三年級學習計劃手抄報
時間:2023-09-20 18:0:18小學生新學期學習計劃手抄
時間:2023-09-14 04:0:55小學生校園安全手抄報內容
時間:2023-09-19 08: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