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披露,現有醫保目錄中的556種非處方藥(OTC)將逐批次從目錄中退出。盡管相關部門對于具體的退出進度和方式仍未形成最終統一意見,但“已經確定的是,在即將公布的新醫保目錄中,不會再增補新的OTC品種進入”。
非處方藥(下稱OTC)退出醫保目錄,并未真正塵埃落定。一旦醫保剝離OTC藥品,就意味著患者使用OTC藥品將變為自費,無法獲得醫保報銷。
任何保險制度其實都需要精算其償付能力,假如收入連支出都無法涵蓋,游戲自然無法玩轉。商業保險如此,醫保也不例外。目前全國有225個統籌地區的醫保資金出現收不抵支,占比高達32%,其中22個統籌地區甚至將歷年累計結存全部花完。放風說OTC藥品將退出醫保,看來也是迫不得已。
OTC藥品退出必須慎重對待。醫保名錄中的OTC藥品,其實是一柄雙刃劍,雖然形成了一定的開支,但醫保購買OTC的權利,不僅可以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同樣是對處方藥過度消費的遏制。以世界最大藥品市場美國來看,2010年的調查發現,超過90%的美國人更喜歡在尋求醫生治療之前使用非處方藥自我藥療,而約90%受訪的醫生和藥師同樣建議在拜訪醫生之前先進行自我藥療。在OTC藥品上每消費1美元,更為美國醫療保健體系節省6~7美元,全年為美國的醫療衛生系統節省1020億美元不必要的耗費。
所以,OTC藥品對于醫保開支的整體影響究竟如何,其實仍需更為審慎精細的評估。醫保入不敷出,究竟是在處方藥的控費和監管上不力存在漏洞,還是OTC開支導致了無底洞,也更需有詳實的數據佐證。這次改革是抓對了救命稻草,還是會激發更多處方藥消費,實在不能倉促定論!(武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