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城鄉養老保險二合一 繳費分16檔
我省農村、城鎮住民養老險“二合一”
個人繳費共有16個檔次 最低100元最高5000元
從本年起,我省將打消“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住民社會養老保險”,在2020年前,成立公正、同一、類型的“城鄉住民根基養老保險制度”。這是昨天記者從省當局發布的《關于成立城鄉住民根基養老保險制度的實驗意見》獲悉的。
【熱問1】 哪些人可以參保?
意見指出,凡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門生)、不屬于國度構造和奇跡單元事戀職員、不在職工根基養老保險制度包圍范疇的城鄉住民,都可以在戶籍地介入城鄉住民養老保險。城鄉住民養老保險基金,由個人繳費、集團補貼、當局津貼三部門組成。
個人繳費部門,繳費尺度今朝設為16個檔次。參保人可自主選擇檔次繳費,多繳多得。
個人繳費后,還將有集團補貼。意見指出,有前提的村集團經濟組織該當對參保人繳費給以補貼,補貼尺度由村民委員會召開村民集會會議民主確定。勉勵其他社會經濟組織、公益慈善組織、個人為參保人繳費提供扶助。補貼、扶助金額別離不高出設定的最高繳費檔次尺度。
其它,對切合領取城鄉住民養老保險的參保人,當局全額付出基本養老金。
【熱問2】 當局怎么津貼?
個人繳費共有16個檔次,個人繳的多,當局財務津貼也隨之增多。
一些重度殘疾人或恒久貧窮殘疾人,個人繳費較量堅苦。針對這類繳費堅苦群體,縣(市、區)當局要為他們代繳最低檔次尺度的養老保險費;對義士遺屬、領證的獨生后世怙恃和打算生養雙女怙恃,當局給以恰當津貼。
據相識,城鄉住民養老保險包辦機構為每個參保人成立終身記錄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個人繳費、當局津貼、集團補貼的資金,將所有記入個人賬戶,不得提前支取或挪作他用。
【報酬】基本養老金當局每月最低補8元
城鄉住民養老保險報酬由基本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付出終身。
意見指出,在中央確定的基本養老金尺度基本上,省、省轄市對切合領取前提的參保人,每人每月增進3元基本養老金,縣(市、區)確定的基本養老金津貼尺度每人每月不低于5元。從此,還將按照經濟成長、物價變換等環境,當令調解基本養老金最低尺度。
憑證這個尺度計較,當局每個月起碼補貼8元基本養老金。一年下來,就是96元。
假如某個省轄市經濟成長狀況較好,處所當局可以在省定基本養老金尺度的基本上,恰當進步尺度;對恒久繳費的住民,可恰當進步基本養老金的加發尺度。
對付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月計發尺度,今朝為個人賬戶所有金額除以139(與現行職工根基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系數溝通)。參保人衰亡的,其個人賬戶資金余額可以依法擔任。
【領取】支取養老金必要滿意仨前提
參保人年滿60周歲、累計繳費滿15年,且未領取國度劃定的根基養老保障報酬的,可以按月領取城鄉住民養老保險金。
該制度實驗前,介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城州里住民社會養老保險已年滿60周歲的住民怎樣領取養老金?意見指出,在本意見實驗之日前未領取國度劃定的根基養老保障報酬的參保人,不消再繳費,自本意見實驗之月起,可以按月領取城鄉住民養老保險基本養老金。
實際糊口中,尚有一些參保人,距劃定領取年數不敷15年,這類人怎么辦?意見給出的步伐是:逐年繳費,也應承補繳,但累計繳費不高出15年,補繳不享受當局津貼。距劃定領取年數高出15年的,應按年繳費,累計繳費不少于15年,間斷年限可以補繳,補繳不享受當局津貼。
意見指出,切合領取前提的參保人衰亡的,從次月起遏制付出其養老金。
【釋疑】
繳費金額和年限隨著賬戶走
參保人繳費時代必要將戶口遷往外地,此后咋繳費?
意見明晰,在繳費時代戶籍遷徙、必要跨地域轉移養老保險相關的,可在遷入地申請轉移養老保險相關,一次性轉移個人賬戶所有儲存額,并按遷入地劃定繼承參保繳費,繳費年限累計計較;已按劃定領取城鄉住民養老保險報酬的,無論戶籍是否遷徙,其養老保險相關不轉移。
意見指出,我省從本年2月21日起開始實驗該意見,2020年前,我省全面建成公正、同一、類型的城鄉住民養老保險制度。此后,我省將大力大舉推廣世界同一的社會保障卡,利便參保人持卡繳費、領取報酬和查詢本人參保信息。
【意義】
縮小城鄉不同和地區不同
昨天,得知我省農村、城鎮住民社!岸弦弧钡膭屿o,不少群眾點贊。著實,此次社保“二合一”早有前奏。
前不久,省當局正式發布關于深化戶籍制度改良的實驗意見,該意見明晰暗示,打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子區分,同一掛號為住民戶口,成立完美與同一城鄉戶口掛號制度相順應 的教誨、衛生存生、就業、社保、住房、土地及生齒統計制度。值得留意的是,制止2013年年底,世界已經有15個省份成立了同一的城鄉住民根基養老保險制度。
必要指出的是,多軌制和碎片化是當前我省養老保險制度的重要特性,也是備受詬病之處。
“這是城鄉統籌成長的肯定功效!倍汲墙洕虡I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傳授、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呂學靜說,這個抉擇使全體人民公正地享有根基養老保障,既有利于縮小城鄉不同 和地區不同,促進生齒活動、加強社會安詳感,也有利于家庭和氣和社會不變,進一步不變群眾對民生改進的預期,從而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