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朝陽產業,目前,房企險企等各路資金均瞄準了養老地產這塊未來的“藍海”,但依然未能探索出一個成熟的養老地產運營模式。業內人士測算,從已經運營的養老地產來看,若計算土地及前期投入的建安成本,一個養老地產的資金回收期可能長達30年。而在漫長的回收期之中,萬一出現資金鏈壓力,如何保障后續服務跟進,依然是個待解的難題。
去年年底,保利的首個養老地產試點保利和熹會運營“滿周歲”。記者探營發現,雖然收費相對公辦養老機構高昂,且入住率已達到44%,保利和熹會每月依然面臨30萬元的運營缺口。據保利安平養老產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錢京測算,目前保利和熹會每個月的純運營成本大約在80萬元左右,而經過一年的運營,以去年12月的營收情況計算,仍收不抵支,缺口大約在30萬元左右!耙勒漳壳暗男蝿,預計到今年年底,入住率達到65%~70%左右,有望達到收支平衡!
房企:現金流壓力較大
國泰君安證券去年年底公布的養老行業專題研究指出,根據聯合國預測,2020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達到2.42億人,如果我國“9073”計劃能夠順利實施,即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人數分別占90%、7%、3%的比例,那么,2020年,將有726萬老年人居住在養老機構中,而2012年時僅有381萬張床位,這意味著在8年內,每年需要提供43.1萬個床位。而若按英美兩國養老地產快速發展20年后大約10%老年人入住的比例,每年帶來的新增養老建筑面積將是2012年住宅銷售面積的6.5%。
收費模式也是五花八門,總結起來不外乎產權制、會員制、抵押制、租金制、月費制等。但業內普遍認為,目前仍沒有一個模式能夠真正作為成熟的盈利模式。而涉足其中的企業無不感覺到巨大的現金流壓力。
國泰君安研報舉例稱,2008年開園的親和源老年公寓采取會員制模式,繳納一次性入會費和每年年費便可以入住,目前項目出租為主的模式給現金流帶來很大壓力,中間一度需要出售部分公寓產權來獲得資金回流。而萬科幸福匯試點養老地產項目近150套,租售并舉,其中“活躍長者住宅”面向市場銷售,相較普通商品住宅建造和管理成本更高。
而對于保利和熹會,一位北京養老地產專業人士向記者算了一筆細賬:若是把前期保利改建投入的3000萬元改造費用、原本建設的土地價格、建安成本等費用計算在內,“會員費+每月租金”模式運營的養老地產需要30年時間才能回本。
險企:養老社區掛鉤保單
保險企業也紛紛圈地成立養老社區。目前險企經營養老社區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將社區的入住資格直接跟養老保險產品掛鉤,在規定的年齡入住到養老社區;一種是直接租賃的方式,根據客戶入住需求,將社區房屋出租。
據介紹,泰康人壽養老社區入住資格直接跟其養老保險產品掛鉤,購買期交或者躉交型養老保險產品,保費達到200萬元以上保證有養老社區的入住資格。
合眾優年(武漢)養老社區則提供了兩種方式讓老人入住。一種是直接租用,第二種方式是將養老社區的實物與傳統養老保險產品對接,用房子的租住權替換傳統養老保險產品的現金收益。
國泰君安相關人士表示,“險資開發的最大優勢在于養老地產可以有效緩解保險資金‘長短錯配’的壓力,而其他開發商要長久占用資金則可能是致命問題。”
現象
養老社區才開工 掛鉤保單已開賣
保利地產董事長宋廣菊表示,未來10年,保利地產計劃建設50個養老機構,每個機構大約200~300個床位。這個宏偉的目標后面,將是一筆龐大資金的付出。上述北京養老地產專業人士告訴記者,如果按上述床位數來估算,50個養老機構最低投入也需要30億元以上,還沒有計算土地的成本。
“如果國家不出臺養老地產的優惠政策,未來發展養老地產的資金壓力十分巨大!痹撊耸刻寡。巨大的資金壓力下,后期醫療、護理等養老服務配套跟進的狀況讓人擔憂。
以出售為主的北京東方太陽城采取開發商逐年回購產權的模式,但后續提供服務并未“達標”,沒有看護服務,且整個項目的老年客群僅占三成,和一般房地產項目沒有太大差別。而萬科幸福匯也被媒體質疑“配套的老年公寓仍未開啟”。
而對于險企而言,“畫餅充饑”的感覺更明顯!安簧匐U企的養老社區仍處于開工建設階段,但都已紛紛開始賣掛鉤的保單,而且保費價格不菲。對于消費者來說,若看不到成熟社區出現,很難有人真的愿意為未知的社區埋單!
而至道地產總經理曾遠明則認為這種情況并不奇怪,他表示,在美國,同樣是開發商先進入養老產業,運營商才隨后跟進的。他坦言,在模式不成熟和資金壓力下,肯定會有一批宣稱做養老地產的開發商最終調整其產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