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養老政策在經歷了一年的醞釀后終于呱呱落地。記者昨日從推出這款產品的保險公司獲悉,上月底,有兩戶廣州籍老人簽署了以房養老合約。至此,四大試點城市北京、武漢、上海和廣州都找到了接受以房養老的客戶,共有22戶家庭獲得承保。這些家庭包括孤寡、失獨、無子女、空巢和有子女老人。據說一套500萬的房子,每月可以領到15000元。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有一個問題,你說這人生最痛苦的事,到底是錢在呢人沒了,還是人在呢!錢沒了!別小看這個哲學問題,他可一直困擾著中國人。而我們的選擇,往往是前者,讓錢留下。所以,我們每年都攢錢,省吃儉用。只為存錢養老,已被不時之需,F在,又有人提出,養老不能完全靠政府,65歲錢還不打算給養老金了,這就讓更多的人沒了安全感,為了避免餓死街頭,只好現在玩命攢飯票錢!這時候突然有人提醒我們,不必這么悲催,你還有一大筆錢可以用,那就是你的房子!
其實,就以現在的養老院價格,公辦最低也要2000元一個月左右,服務一般,居住環境也差,而且根本沒床。而要稍微好一點的民營養老院,價格要飆升到了四、五千一個月,這一般的老人還真心消費不起,那強制便宜點成不成,商家又會覺得不夠成本。沒利潤自然大家就都不干了,要知道未來我們可是一對夫婦上養四個老人,下養一個娃的421人口結構,這可不是鬧著玩的。所以必須要從老人身上想辦法再擠出點錢來。
數據顯示,中國的自有住房率已經幾乎達到了9成,也就是說,平均下來9成的中國人,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或遠或近都有自己的房子。親沒錢養老不要緊,賣了房子就有了!所謂以房養老,就是把房子抵押給養老院,然后,養老院按照房子給你折價到幾十年之內,您只要活著,就可以從養老院領工資用于吃喝拉撒,以及一切服務。如果您活到預定的歲數,那恭喜您了,因為您賺了,但反之就是養老院賺了,乍一看是一個你好我好他也好的政策,老人解決了養老的資金來源,養老院有了利潤有了動力,而國家和年輕人呢,也減輕了負擔。但這其中卻遠沒那么完美。
首先,以房養老必須是一個有效市場競爭下才能執行的政策,也就是說得是買方市場。我們得能挑養老院,而像現在的情況是,幾億人等幾百萬個床位,屬于嚴重的供求失衡,所以現在要這么干,以房養老就變成了養老院挑房。第二,必須得有金融機構或房產保險等機構充當倒按揭中介的角色。不能什么事都是養老院說了算,否則就變成了當鋪,您的房子別想賣上價了。第三就更麻煩了,中國人還是養兒防老的傳統,賣房養老,會給兒女帶上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大帽子。這要讓同事聽說,你爹媽把房子賣了住進養老院,這以后還混不混了!至于第四就更難了,以房養老的前提是建立在房價不斷上漲的基礎上,如果房價跌了,沒人會愿意做這樣明顯賠錢的倒按揭。別看現在500萬的房子,有人愿意給你15000元,等房價一跌,他們隨時可能會反悔。那個時候,你可能連個房子都木有了。而且500萬的房子一年回報才18萬,算下來也就3.6%。也就是說,如果你把房子賣了隨便買個銀行理財產品,每月也能有個2萬元以上的收入,每月拿出6000塊錢,把您的房子租回來,應該也不是什么難事。而且不光老人活著的時候有,老人離世了,這筆錢依然有。所以這筆賬怎么算都是虧了。如果您非說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才踏實,那正確的做法是,把500萬的房子賣了,買個200萬的小房子,然后拿300萬去買個理財產品。這樣每月也能有12500元的收入,對于老人來說也夠用了,而200萬的房子也會有60平米左右,自住也沒太大問題。
所以,以房養老頂多算一個選項,絕對不是一個可以向大眾推行的市場。香港在2011年也實行了以房養老,他們叫做安老按揭,把房子估值后,反向抵押給銀行,然后領取固定的年金。但2年下來,接到的申請才300多宗,基本都是70歲以上的孤寡老人,換句話說只有遺產都不知道傳給誰的老人,才會考慮以房養老。原因就是,估值不合理,給的錢太少。安老按揭基本上會比市場價更低,而給你的年金,每月也就合幾千港元,這在動輒月消費過兩萬的香港,甚至連喝湯都不夠。
而以房養老在歐洲的情況稍好一點,但也相當不樂觀,比如英國,很早就有以房養老了,但承擔職責的是個大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而不是只能出售給固定的官辦買賣。英國人一般會賣大買小,用差價來養老,要知道英國的房子那可是產權,不會因為使用年限快到期而被狠狠的殺價。即便如此也只有2成英國人愿意這么干。至于德國,那的老人更愿意把房子租給年輕人,不但能獲得收入,還能讓年輕人幫著做些家務,德國人似乎很樂于這樣的老少同居,也會有很少的老人把房子倒按揭給金融機構,然后去做旅行或者進入高檔養老院。
對于北歐的老年人來說,腦子就更活了,他們通常會賣了自己的房子,然后到深陷債務危機的南歐去白撿一套房子,哪的黃土不埋人呢?但有必要說明一點,歐洲人口遠沒有我們這么多,大多數地方的房子也沒有我們這么貴,再加上永久產權,所以通常情況下他們是沒有把房子留給子女的傳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