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京滬等四地開始正式試點“以房養老”,投保人群為60歲以上擁有房屋完全獨立產權的老年人。討論已久的“以房養老”試點政策正式“破題”。
記者近期調查了解到,大多數家庭由于種種顧慮,目前較難接受此種養老方式。同時,對于金融機構來說,這項帶有破局性質的“工程”也面臨著難以合理定價等挑戰。
以房養老,如何“反向抵押”
據保監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方面,保險公司承擔長壽風險,依照合同約定定期向老年人支付養老年金直至身故,確保老人的晚年生活后顧無憂。另一方面,老年人過世后,其房產處置所得在償還保險公司已支付的養老保險相關費用后,剩余部分依然歸法定繼承人所有;如果房產處置所得不足以償付保險公司已支付的養老保險相關費用,保險公司將承擔房價不足的風險,不再向老年人的家屬追償。
專家分析稱,這種做法的好處就是讓老人能夠“以房養老”,同時避免“無家可歸”,只要老人健在并且這處房產是老人唯一住所,保險公司就不能收走房產。
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詹成付表示,“以房養老”對于老年人、保險公司來說都是利好消息,如果試點成功,對于解決老年人的養老資金問題、盤活已有房屋資源、擴大保險公司業務都有積極意義。
以房養老,老人為何不愿意
上海民政部門調查顯示,90%的老人擬將房產留給子孫,愿意倒按揭的不到10%。有專家指出,以房養老作為一種個性化選擇,可先從失獨和丁克家庭做起。
但記者近日在上海調查發現,即便是失獨和丁克,愿意選擇“以房養老”的家庭也寥寥無幾。
現年70歲的上海孤寡老人夏武煜,退休金不多,近年又患上了老年疾病,這使他成了小區重點幫扶對象。當上海傳聞要推行“以房養老”試點時,居委會干部找到他,勸他不妨考慮這一新政策。“老夏看開點,把房子抵押出去換得養老金,可以無牽無掛過好余生,有了錢還能出去旅游散心!
但夏老堅持說,自己過世后,房子也要交到一個熟悉的、放心的人手上。夏老口中的這個人是他多年前認的干女兒。當年在居委會見證下,夏老與干女兒簽了協議書,約定干女兒須負責老人的各類醫療費用,老人過世后,房子將過戶給干女兒。
住在上海近郊一家養老院的徐阿姨是為數不多開始嘗試“以房養老”的老人。但不同的是,她選擇的是一次性賣房。2011年,趁房價高企,她將自己位于浦東的一套70平米老房出售。徐阿姨說,她已和子女商量好,養老就靠這賣房所得的150萬!拔疫有退休工資,夠花了,若有剩余就留給子女。”
在問及是否會選擇“以房養老”時,57歲的失獨母親孫慧芬明確表示不會。“我們希望政府給予失獨家庭更多精神關懷,金錢倒不是最重要的!睂O慧芬告訴記者,等將來兩口子去世時,會把唯一的房產賣掉,所得錢款全部捐給以自己女兒命名的愛心基金,用于教育事業。
以房養老,只能“摸石頭過河”
記者采訪發現,很多老年人對以房養老存在顧慮:“政策是否已經設計好,監管能不能到位,老人領取養老金會不會有風險?還需要政府給我們吃定心丸!
此外,從傳統觀念來看,“以房養老”亦存在障礙。在中國“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影響下,一些人也難以接受“以房養老”!袄先藗冊谛睦砩想y以接受自己辛辛苦苦一輩子掙來的房子未來成為別人的!北本┐髮W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說。
對于開展“以房養老”業務的金融機構來說,這種對房產進行的“倒按揭”方式也并非常規業務,目前尚缺乏統一的、具有操作性的業務規則可以借鑒,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一家知名保險公司上海分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房價走勢及老人預期壽命如何評估,是金融機構首先顧慮的問題。房價不會總是只升不降,未來預期很難作出準確判斷,這對保險公司而言是不小的風險。
另有金融業人士認為,中國房屋產權70年,是“倒按揭”的最大障礙,也是與國外政策環境最大差異。如果70年產權到期后,抵押房屋要有償續期,那么續期費用將是未知風險。
同時,按揭期限也難以確定。不同于傳統房產按揭合同中對還款期限所作的明確規定,由于人的壽命難以預期,“倒按揭”的期限無法事先確定,每月金融機構提供的養老金數額難以準確計算。
哈爾濱商業大學金融學院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長田立認為,“以房養老”可以作為養老的一種補充形式,但必須看到的是,發達國家的成熟經驗基于其具備完善的金融貸款、擔保機構、資產評估等機構,以及完善健全的個人信用系統。而在這些方面,國內仍有一定差距。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郝演蘇表示,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開展這一業務之后,如何評估其對償付能力的影響等問題仍需要進一步探討。據新華社規避老人風險最重要
以房養老,抵押房產是手段,是方法;給老人養老,讓老人沒有后顧之憂才是目的,是我們追求的終極目標。所以,最大力度地維護老人的權益,最大限度地保護老人的安全、規避老人的風險,是制定以房養老具體政策時,首先應該考慮的問題。
當老人把他的房產抵押給銀行或保險公司,他抵押出去的不僅僅是他一輩子的血汗,還有他晚年的幸福和自由,甚至是生命。試想,如果不將相關金融機構和養老院的效益與老人的壽命結合起來,形成讓老人活得越久,他們得利越多的機制,有誰敢保證不會給別有用心的人鉆了空子,變著法去謀財害命呢?
記得有一部西方的電影,說的就是一家養老院謀殺孤寡老人、騙取遺產的故事。這不是杞人憂天,也不是聳人聽聞,只是編者想到了,說出來,防患于未然!不是有句老話嘛,做最壞的的準備,向最好處努力。我們盼望著最完善政策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