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同向通行。學校把論文寫在田野,把項目做在農村,形成了八大優勢和特色科技服務體系。積極推進“一村一品,一縣一業”專項服務行動和“百團大戰”專項服務行動,有近百支科技服務團隊活躍在生產實踐一線,有21個項目列入了國務院農村綜合改革試點“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項目,34個項目列入山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示范行動項目。面向11個市、90余個縣區、100余個大中型企業開展了科技服務合作。在全省和周邊10余個省份推廣紅棗防裂果、食用菌栽培、谷子生產機械化、晉汾白豬、鈣果、大豆、設施蔬菜等80余個新品種,140余項先進實用技術,創造經濟效益近200億元。學校是山西省農民教育和農村干部培訓的重要基地。改革開放以來累計培訓涉農管理干部、技術人員、企業家等300萬人次。近年來通過山西省“分類送學”、“陽光工程”等項目,提高了培訓工作的組織化、規;健
學校積極提高國際化辦學水平。與美國歐柏林大學有長達百余年的合作歷史。與德國安哈爾特應用科技大學合作培養本科生,累計派出1100余名學生。與臺灣朝陽科技大學、波蘭熱舒夫信息科技與管理大學等學校開展交換生項目。與美國、德國、澳大利亞、英國、愛爾蘭、新西蘭等10余個國家的高校開展合作交流。改革開放以來,先后有500余位外國專家、教師來校講學、授課;學校先后派出300多人次出國學習進修。
學校享有花園式學府盛譽。校園建設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園中有園,文明和諧,是讀書治學的圣地,修身養德的圣地。校園占地面積2240畝,毗鄰同蒲鐵路、大西高鐵、108國道、太太公路、太長高速、龍城高速,到太原市區、武宿機場均在1小時車程內。“山西銘賢學校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完整保存了清代至民國時期的建筑群,是山西省近代教育史、農業發展史、中西文化教育交流史的鮮活史料。學校是全國綠化模范單位,校園綠化面積達50萬平方米,主校區綠化覆蓋率達85%以上,百年以上古稀樹木有100余株,名貴、稀有樹種50余種。學校教育資源雄厚,有紙質藏書140余萬冊,紙質期刊500余冊,電子期刊2萬余種,儀器設備總值3億余元,為師生員工的學習、生活及開展學術文化交流活動提供了良好保障。
學校優秀校友燦若星河。建校以來培養了10萬余名各類人才,分布在大江南北,各行各業。學校培養了一大批優秀黨政干部,如譚紹文、張樹德、高克亭、羅鈺如、李清、張維琛、郝德青、趙振鑫、馮芝茂、鄭社奎、金銀煥等;培養了一大批科學家,如鄭哲敏、王志均、席承藩、郭承基、朱尊權、莊文穎、高福等7位院士,全國著名大豆育種專家王綬、養豬專家張龍志、養羊專家呂效吾、養牛專家冀一倫、聯合國糧農組織助理總干事王韌等。近年來,在學校大力倡導扶持下,涌現出了以山西省首位“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江利斌、“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馬紅軍為代表的一大批勇立時代潮頭的創業就業典型。
山西農業大學歷經百年滄桑,欣逢科教興農、人才強國的難得機遇,肩負著為現代農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嶄新使命,在建設特色鮮明、全國知名教學研究型大學的道路上闊步前進。
錄取分數線
年份 | 最高分 | 平均分 | 最低分 | 省控線 | 批次 |
---|---|---|---|---|---|
2017 | 488 | 471 | 466 | 481 481 | 一批 |
2016 | 540 | 504 | 499 | 519 519 | 一批 |
2014 | -- | 538 | -- | 534 534 | 一批 |
2013 | 542 | 499 | -- | 493 493 | 一批 |
2012 | 562 | 536 | -- | 530 530 | 一批 |
2011 | 610 | 576 | -- | 570 570 | 一批 |
2010 | 571 | 543 | -- | 536 536 | 一批 |
2009 | 614 | 554 | -- | 547 547 | 一批 |
2008 | 577 | 553 | -- | 546 546 | 一批 |
2007 | 630 | 579 | -- | 572 572 | 一批 |
2006 | 619 | 560 | -- | 552 552 | 一批 |
2005 | -- | 542 | -- | -- -- | 一批 |
中北大學轉專業政策規定及
時間:2024-07-12 11:0:38中北大學本科招生網登錄入
時間:2024-07-12 09:0:15山西大學轉專業政策規定及
時間:2024-07-10 11:0:04山西大學本科招生網登錄入
時間:2024-07-10 1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