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以他超乎尋常的物理直覺,能在復雜紛亂的現象和數據中理出頭緒找到關鍵,在氫彈研制許多關鍵性問題上,于敏都做出了最主要的貢獻,是我國當之無愧的"氫彈之父"。
于敏當年突破氫彈理論,一開始還只能使用計算尺。
從此我國氫彈研制走上快車道,1966年5月9日我國第一顆助爆增強型原子彈爆炸成功,為氫彈理論研究提供了實測數據,用于改進氫彈扳機的設計。1966年底,我國首顆氫彈核扳機和被扳機設計凍結,進入制造階段。1966年11月28日我國進行了一次氫彈原理試驗,爆炸當量12.2萬噸TNT,其實較真的說它從原理、材料和構型上看,都是一次成功的氫彈試驗,只不過它只是作為氫彈原理的驗證試驗而不是正式準備的第一顆氫彈,并特意限制了爆炸當量而已。
1967年6月17日,我國使用圖16轟炸機空投完成首顆氫彈的爆炸,爆炸當量330萬噸,標志著"1100"工程最終獲得圓滿成功。
世界上只有兩種氫彈構型
于敏構型是其中一個
喜歡軍事的朋友可能早已聽到過這么一種說法,"世界上只有兩種氫彈構型,于敏構型是其中一個。"
這種說法略有夸張,因為在尖端科學技術上殊途同歸,各核大國的氫彈構造很快就變得大同小異。但可以這么說,世界上只有兩國國家獨立研制了氫彈,美國是第一個,另個一個就是我們中國。
前面提到著名的氫彈Teller-Ulam構型,即用一顆原子彈作為扳機來引爆氫彈的聚變材料,于敏提出的構型也是如此。但話說起來簡單,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五大國的物理學家、核科學家們都在絞盡腦汁去尋找引爆聚變材料的方法。
英國科學家KlausFuchs先想出了Teller-Ulam構型,但他沒有條件去實現。后來美國人重新發現了這個構型,并在工程上實現了。美國、英國同為盎格魯-薩克遜人,二戰后好到同穿一條褲子,美國人成功后對英國盟友進行了指點,所以英國在1957年也成功研制了氫彈。
法國人一向"高冷",但出于對付紅色蘇聯的需要,英國人對法國核武進展緩慢非常著急,1967年9月進行了"點撥",于是法國在1968年8月爆炸了首顆氫彈。
英國科學家KlausFuchs
現在就剩下蘇聯,他們的氫彈是否自行研制的呢?
冷戰結束后,蘇聯"氫彈之父&
全國兩會什么時候結
時間:2023-09-17 02:0:44公司搬遷員工內部通知范文
時間:2023-09-16 02:0:47公司搬遷怎么發朋友圈通知
時間:2023-09-16 05:0:41公司搬遷告客戶通知書范文
時間:2023-09-13 1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