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1961年1月12日,于敏接到了去錢三強辦公室談話的通知。在辦公室里,“錢三強非常嚴肅和秘密地告訴我,希望我參加氫彈理論的預先研究。這是我始料不及的事情”。
在回憶文章中,于敏講述了自己當時的思想斗爭:“我從大學開始就喜歡基礎科學研究,對應用研究不太感興趣……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去從事諸如研制氫彈這樣一類大系統科學工程的工作……我國當時正處于遭受天災人禍,蘇聯撤走專家,國民經濟非常困難的時期,中央仍下決心要堅持搞原子彈和氫彈。錢三強先生在這個時候找我,要我參加研究,我深知這件事情的重要性!
短暫的思想斗爭以后,于敏接受了這項沉重的使命。“面對這樣重大的題目,我不能有另一種選擇!庇诿粽f。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心有念想:“等突破氫彈原理,我國自己有了氫彈以后,再回去搞基礎科學研究!
此時的他不會想到,他的一生,從此和中國核武器研究緊密相連,再也無法分開。
1958年6月21日,毛澤東在軍委擴大會議上說:“原子彈就是那么大的東西,沒有那個東西,人家就說你不算數。那么好吧,我們就搞一點吧,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命運的翻云覆雨手下,1961年1月12日,在錢三強的辦公室里,成全毛澤東預言的人,出現了。
氫彈是非常復雜的系統,它的原理突破絕非朝夕之功,需要大量的計算。當時我國設備落后,僅有一臺每秒運行1萬次的計算機“104機”,而且95%的時間分配給原子彈計算,只有5%的時間留給氫彈。于敏和小組成員每人一把計算尺,廢寢忘食地計算,一篇篇論文交到錢三強手里。從1961年到1965年,小組成員完成論文69篇,對氫彈的很多現象和規律有了深刻認識。
然而氫彈原理依然深藏閨中。一條條途徑被提出來,經過小組成員仔細的討論、計算和分析,又一條條地放棄了。如果無法實現原理突破,制造氫彈就是水中撈月。
1965年9月底,于敏和50多名科研人員抵達上海華東計算技術研究所。該研究所有國產最新型的J501計算機,運算速度達每秒5萬次。他們此次來上海的任務,是完成加強型原子彈的優化設計。
加強型原子彈雖然含有熱核材料,但是熱核燃燒不充分,只起加強原子彈威力的輔助作用,并非氫彈。二機部希望通過加強型原子彈的攻關,探索設計氫彈的道路。
大家一抵達上海就投入工作,很快就提出了一些模型,并獲得了大量的計算數據。然而數據表明,這些模型的聚變份額都很低,這表明其中的熱核材料并沒有充分燃燒
全國兩會什么時候結
時間:2023-09-17 02:0:44公司搬遷員工內部通知范文
時間:2023-09-16 02:0:47公司搬遷怎么發朋友圈通知
時間:2023-09-16 05:0:41公司搬遷告客戶通知書范文
時間:2023-09-13 11:0:59